王宇翔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临床中新生儿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疾病的导致原因较多,可在胎儿时期就出现,也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分娩之后出现,患儿出现缺氧缺血性损伤,不同损伤程度的预后不同,病情程度若是严重,患儿的神经系统往往会出现后遗症,在以后的发育中出现呆滞、行动异常等情况,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1]。早期的诊断并且针对性的治疗处理能够极大的改善新生儿症状,当前常规CT 检查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查当中[2]。与成人CT 相比,研究发现患儿对于各种辐射的敏感性更高,目前并不排除多次的CT 等影像学检查会对患儿造成影响,因此为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降低剂量的同时能够获取与成人正常剂量同等检查结果是新生儿CT 扫描的最优解[3]。本文对低剂量螺旋CT 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研究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50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实验组,选择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50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86 例,女64 例;日龄0.1~11.0 d,平均日龄(1.5±3.2)d;足月儿69 例,早产儿81 例。对照组中男87 例,女63 例;日龄0.1~10.0 d,平均日龄(1.6±2.8)d;足月儿67 例,早产儿83 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主要出现的症状包括窒息、皮肤青紫、嗜睡、反应差、精神萎靡、抽搐、肌张力异常以及惊厥等;家属均知悉本次实验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会高度重视本次研究,通过并对研究进行监督。排除产检中胎儿脑部发育异常、先天性脏器发育异常、先天性精神异常患儿。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螺旋CT 扫描,选用西门子64 层螺旋CT 扫描仪,一般在患儿熟睡时由家属及扫描医生共同配合进行扫描,如果患儿长时间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则需要考虑采用镇静手段,一般使用10%水合氯醛进行直肠灌注,根据患儿的试剂情况合理调节剂量,一般为0.5 ml/kg,期间需要告知家属镇静用药的作用,避免医患纠纷。
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相关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扫描螺距设置为0.627,50 层,扫描矩阵设定为64×0.625 mm,视野(FOV)设置为200,层厚设置为5.0 mm,间距设置为5.0 mm,扫描总时间设置为3.94 s,重建层厚设置为2.5 mm,重建间距设置为2.5 mm,患儿在重建得到的图像采用脑窗进行显示,其中窗宽设置为80 HU、窗位设置为30 HU,随后采用洗片机洗片。
实验组采用低剂量。相关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75 mAs,扫描螺距设置为0.627,50 层,扫描矩阵设定为64×0.625 mm,FOV 设置为200,层厚设置为5.0 mm,间距设置为5.0 mm,扫描总时间设置为3.94 s,重建层厚设置为2.5 mm,重建间距设置为2.5 mm,患儿在重建得到的图像采用脑窗进行显示,其中窗宽设置为80 HU、窗位设置为30 HU,随后采用洗片机洗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成像质量、诊断准确率及成像质量判断细则。由检查科的主任医师、多年工作的阅片医生共同阅片,提前不告知两组照片的扫描剂量参数,由3 位及以上的医师共同阅片。①成像质量判定标准:优:成片未出现图像伪影、观察密度十分均匀细腻,在病灶数、边缘显示以及形态的显示当中均十分清晰;良:成片中出现的图像伪影较少、观察密度较为均匀细腻,在病灶数、边缘显示以及形态的显示当中均较为清晰;差:成片中图像伪影十分严重、噪声极大、病灶情况显示情况差,能够影响诊断的判断。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成像质量判断细则包括成片分辨率达到及超过可诊断标准、对比度达到及超过可诊断标准、清晰度达到及超过可诊断标准及严重伪影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对比 实验组成像质量优良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94.0%,与对照组的97.3%、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成像质量判断细则对比 实验组成片分辨率达到及超过可诊断标准率、对比度达到及超过可诊断标准率、清晰度达到及超过可诊断标准率及严重伪影率分别为94.0%、93.3%、90.7%、5.3%,与对照组的96.7%、96.0%、94.7%、2.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成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对比[n,n(%)]
表2 两组成像质量判断细则对比[n(%)]
在大量的临床检查与治疗中发现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为围生期新生儿窒息,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情况包括以下几种:①胎盘发育异常,常见为胎盘早剥、胎盘功能异常、胎盘结构异常、前置胎盘;②母亲妊娠合并症,常见为大出血、妊娠高血压征、贫血严重、心肺功能疾病、休克;③胎儿问题,常见为早产、先天畸形、宫内发育迟缓或者过期产;④脐带血液供应问题,常见为压迫、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脐带打结等;⑤分娩过程中的问题,包括急产、麻醉药物使用不当、滞产、胎位异常等[4,5]。众多原因都会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高发。
为确定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部位以及严重程度,当前常采用螺旋CT 扫描进行诊断并且实施治疗[6]。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在出生后,各项组织处于发育的高峰期,其细胞分裂以及身体各项更新的速度都远远的高于正常成人,因此对于放射的敏感性也是正常人的数倍,加上近年来,螺旋CT 最多的应用是在胸腹部而并非颅脑腹部,受到辐射保护理念影响,无论是成人还是新生儿,采用实际量的扫描方式来实现扫描诊断是最理想的状态[7]。而新生儿颅脑高发缺氧缺血性脑病,CT 成为最有效的诊断办法之一,但是因为新生儿的颅脑体积很小,里面的颅骨以及脑组织的发育均不成熟,也就是说对辐射的阻挡能力是远低于正常人的[8]。但是也就是因为脑组织密度低、颅骨薄、钙质更少,同时新生儿的颅骨、脑室系统与脑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比成人更好,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更低剂量的螺旋CT 扫描方式来对患儿进行疾病判断[9]。虽然这个理论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应用是在多层螺旋CT 进一步发展,探测器数目与敏感性均提高之后才实现,薄层扫描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一步降低图像伪影出现率,提高了图像的密度与对比度,在加入合适的算法之后,成片质量极好[10]。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扫描发展与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入,由于新生儿对于辐射的敏感度更高,在各项治疗以及检查当中应当最大限度的降低新生儿受到伤害的可能,因此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螺旋CT 扫描检查方式,本着辐射保护最优化的理念,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同样较高,且能减少对患儿的辐射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