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疗效

2021-03-31 09:24齐大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外伤

齐大光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现今,该病的死亡率在外伤性疾病中最高。此病通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研究得知,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能够对患者的预后予以显著改善[1]。因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部分颅骨予以切除,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发生颅骨缺损的情况,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由于现今临床对于颅骨修补术施行的最佳时间尚未明确[2]。为此,本次对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本院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间接治的100 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 例。其中,对照组男34 例,女16 例;年龄最小23 岁,最大67 岁,平均年龄(37.83±9.77)岁。研究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最小24 岁,最大68 岁,平均年龄(38.45±9.8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精神类疾病和无法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目的知悉,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接受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在患者受伤后的1 个月内采取颅骨修补术治疗。采取全身麻醉方式,采用钛网予以颅骨修补术治疗,先沿原切口切开头皮后,将皮肌瓣翻开,并将伤处骨予以暴露,适当裁剪钛网贴合骨窗,使患者的骨缘紧密贴合,同时采用钛钉对缺损的边缘予以固定。术尾采取常规引流处理,并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防止伤口感染。

1.2.2 对照组 采取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在患者受伤后3~6 个月内进行颅骨修补术,方法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KP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后效果分别为优、良、重残、植物生存,采取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的治疗预后进行评估。对患者术后予以2 个月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为:皮下积液、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KPS 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84.57±13.24)分高于对照组的(72.13±13.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2,P=0.000<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皮下积液1 例(2.00%)、切口不愈合2 例(4.00%)、切口感染1 例(2.00%)、脑水肿0 例(0),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3 例(6.00%)、切口不愈合4 例(8.00%)、切口感染5 例(10.00%)、脑水肿3 例(6.00%),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05<0.05)。

2.4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2.45±7.54)min、术中出血量为(315.43±13.67)ml,与对照组的(131.56±6.78)min、(317.32±14.32)m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1、0.675,P=0.536、0.501>0.05)。

3 讨论

颅脑外伤在临床上很常见,小的如脑外伤反应综合征、脑震荡等,较大的如脑挫裂伤、硬脑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等。以跌倒伤和撞伤较为常见。其经常发生在灾难,战争或交通事故中。其在全身创伤中占据着重要地位[3,4]。此类损伤所导致的头皮挫裂伤创缘不齐,颅骨表现为粉碎性骨折且伴凹陷。硬脑膜通常被骨折块穿刺,脑组织挫伤以及裂伤面积较大,且伴有颅内血肿和一定程度的脑震荡。伤口上一般会有异物,例如头发、泥沙等,使得感染的几率升高。更大程度上可导致脑疝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治疗中采取颅骨修复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由于颅脑外伤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患者的颅骨缺损产生影响,因此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脑功能恢复也会产生影响,且颅骨修复手术可以降低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脑组织的特殊生理功能,颅脑创伤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对颅脑外伤采取及时的抢救以及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5]。

颅骨修补术不仅可以保护患者的脑组织,还可以减少血液供应障碍的发生率,并修复脑脊液循环异常等问题。颅脑外伤手术过程中,患者较容易产生颅骨缺损,术后1 个月通过颅骨修补术进行修复,患者的颅内损伤已基本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此时接受颅骨修复将不会导致患者的颅内损伤加重,而且还会促进患者的颅骨损伤恢复,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将患者的血流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进而能够较好的对患者的脑缺氧状态予以改善,且加快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6]。王晓斌等[7]的研究显示,对颅骨缺损患者采取颅骨修补术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该研究中术后对患者进行了6 个月的随访,在随访中了解到患者的神经症状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颅骨修补术治疗后,改善了患者在坐位时的血流速度,然而对于卧位的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善。在术后6个月,患者的神经症状均已消失。从而得知颅骨修补术能够较好的对脑血管的调节功能予以改善,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现今,通过相关研究得知,患者采取颅脑外伤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部分颅骨予以切除,缺损颅骨应在1 个月内予以修补手术治疗,能够对颅内组织功能的恢复起到辅助作用[8]。通过颅骨修补手术治疗后,能够改善或清除因颅骨缺损、大气压直接压迫脑的情况,促使脑组织内紊乱的血流动力学达到正常水平。采取该方法治疗后,患者局部血流量可增加15%~30%,能够显著改善脑组织缺氧的情况,促使受损的神经功能较好的恢复。李凯等[9]的研究认为,常规的颅骨缺损修补术一般在手术后的3~6 个月以及6 个月后采取颅骨修复。张骞[10]认为,伤后1 个月内的治疗效果要高于3~6 个月治疗的患者,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KPS 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行早期颅骨修补术疗效明显优于晚期颅骨修补。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提高治疗预后效果,改善相关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较好的应用于颅脑外伤的治疗中。

猜你喜欢
颅骨修补术外伤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