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对比

2021-03-31 09:24李声颂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外痔环状吻合器

李声颂

重度环状混合痔为肛肠科疑难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其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生活、工作压力增加等因素有关[1,2]。临床治疗以消除病变组织,尽可能减少对肛门功能的影响为主要目标。手术是临床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主要治疗方式,外剥内扎术、PPH 联合外剥内扎术、PPH 联合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均为治疗该症的常用手术方式,不同手术方式其临床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3,4]。本研究将上述三种手术方式应用于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中,旨在对比其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 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A 组、B 组、C 组,各30 例。A 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5~64 岁,平均年龄(48.87±6.93)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3.59±1.16)年;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3±1.18)kg/m2;疾病分度:Ⅲ度17 例,Ⅳ13 例。B 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34~65 岁,平均年龄(48.92±6.87)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3.63±1.19)年;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8±1.15)kg/m2;疾病分度:Ⅲ度18 例,Ⅳ12 例。C 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4~63 岁,平均年龄(48.81±6.97)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3.52±1.13)年;体质量指数19~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8±1.48)kg/m2;疾病分度:Ⅲ度19 例,Ⅳ度11 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重度环状混合痔相关诊断标准[5];②凝血功能正常;③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手术禁忌者;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③合并肛管肿瘤、外结直肠、肛周脓肿等其他肛门疾病;④合并严重心肺疾病。

1.3 方法 三组入选者术前均行清洁灌肠,接受持续硬外膜腔阻滞麻醉或腰麻干预,取截石位。

1.3.1 A 组 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充分扩肛后将痔核分成3~5 个区域,尽量保留皮桥部位、数量。于外痔部分作“V”形切口,剥离至齿线上约0.5 cm 位置,采用0 号丝线缝扎根部,并剪除痔核。对其他痔核实施相同操作,痔核间保留0.5 cm 以上黏膜桥及皮桥。

1.3.2 B组 接受PPH联合外剥内扎术,先行PPH术,对肛门、会阴部行常规消毒,将肛管扩张器、肛镜缝扎器置入直肠,充分扩肛,于齿状线上2~4 cm 位置行黏膜下荷包缝合,退出肛管缝扎器,将吻合器头端伸入环扎处上端,将荷包线收紧并打结,确认直肠黏膜全部进入钉齿,收紧前关闭吻合器保持20~30 s,以加强止血作用,取出吻合器,完成吻合。术后通过肛镜缝扎器对吻合口进行检查,若发现吻合不良或出血可缝扎止血。而后完成外剥内扎术(同A 组)。

1.3.3 C 组 接受PPH 联合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先行PPH 术(同B 组),而后接受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治疗,对内痔区组织实施环形切除,并采用可吸收缝合线齿形缝合止血。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随访1 年,对三组入选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术后便血、脱出等症状、体征及痔完全消失,创口愈合良好,无复发;有效:术后便血、脱出等症状及体征改善>60%,痔明显缩小,创口愈合良好;无效:术后便血、脱出等症状及体征改善<30%,痔未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记录三组入选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住院、切口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③统计三组入选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缘水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C 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A 组手术时间短于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C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三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三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B 组、C 组比较,aP<0.05

表3 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长时间站立、久坐、负重工作等因素均可增加痔发生率,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肛垫病理性改变,使其逐渐增大、向下移位、脱出,呈梅花状形成环状混合痔[6]。口服药物、物理疗法、外用栓剂等保守治疗方案大都仅可暂时缓解疼痛、流血等临床症状,不能解决痔脱出等问题。现阶段,手术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手段,但要求彻底清除环形混合痔的同时,又要最大限度保护肛垫功能。

外剥内扎术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传统术式,但由于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痔核间已分界不清,外剥内扎术要求一次不能过多切除痔核,痔间需保留足够黏膜桥、皮桥,以降低肛门狭窄发生风险,因此难以全部结扎到位,无法彻底清除严重环形混合痔,易使皮赘残留[7,8]。此外,外剥内扎术还易对肛门结构产生破坏,进而对肛门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欠佳[9,10]。PPH 主要指采用吻合器对痔进行治疗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对齿状线远端直肠膨大部黏膜及周围组织实施环形切除,通过吻合器吻合直肠黏膜,将滑脱的肛垫向上悬吊,促使其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同时由于术中对直肠上动脉分支进行切除,减少血流供应,使痔核逐渐萎缩[11,12]。此外,PPH 不会对肛垫正常结构产生破坏,不切开肛管上皮,有助于维护肛门功能,并减少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愈合延迟等并发症[13,14]。但PPH 难以充分上提外痔部分,故仍难达到理想疗效。由于重度环状混合痔肛垫已完全下移至肛管外,PPH 仅能够部分上提外痔,故PPH 联合外剥内扎术与单用外剥内扎术相同,难以对皮赘进行彻底去除。

本研究C 组患者采用PPH 联合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治疗,PPH 上提齿状线后,彻底清除环状残余外痔,促使肛缘平整度更佳,还可降低术后复发几率;该术式设计齿状切口,形成齿形缝合,避免皮桥缺失,有效降低肛门狭窄并发症发生风险[15]。本研究结果显示,C 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PH 联合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可提高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C 组手术时间长于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由于该术式由两种手术组成,需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熟悉手术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PPH 与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联合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彻底清除痔的同时有效保护齿状线,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外痔环状吻合器
环状RNA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磁吻合技术的消化道吻合器的研制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先天性环状缩窄带综合征1例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