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治疗中二类牵引的应用分析

2021-03-31 09:24吴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错颌安氏畸形

吴海燕

作为临床口腔科正畸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会对患者颅颌牙面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对其进行矫治的难度相对较大,所需要经历的治疗时间相对漫长[1]。加之该类患者的病变局部软组织侧貌,大多数情况下会存在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状等表现,对患者的外貌造成极为不利影响,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和社交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因此而出现一定的心理疾病[2]。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治疗方案仍然是目前临床相关学者和医生所研究和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3]。本文研究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于本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8 例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 例。对照组中男12 例,女22 例;年龄19~53 岁,平均年龄(30.7±7.5)岁;患病时间1~8 年,平均患病时间(3.2±1.6)年。治疗组中男10 例,女24 例;年龄19~56 岁,平均年龄(30.4±8.6)岁;患病时间1~8 年,平均患病时间(3.1±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正畸治疗,治疗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具体如下。①治疗前患者接接受口腔X 线检查,对ANB、SNA、SNB、Ii-pg、ms-mi、A-pg 等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测定,通常观察前牙覆盖情况。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患者实行正畸治疗。首先通过矫正使上下颌能够排齐,弓丝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列;待确定上下颌已经完全排齐以后,不能够解除二类关系。治疗时间控制在7 个月左右。② 采用镍钛方丝对上下颌实施加摇椅弓操作,并进行咬合打开,更换不锈钢方丝,上颌侧切牙和切牙之间可以添加游离状态的牵引钩,随后将上颌的牵引钩牵引至下颌磨牙间,从而形成理想的二类长牵引状态。牵引达到多数达处于中性颌水平,每天不间断持续牵引,时间控制在3 个月左右。牵引状态停止1 d 后,开始实施夜间牵引治疗,时间同样控制在3 个月左右。在治疗的后期阶段,对上下颌牙齿咬合情况予以调整,确保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X 线检查结果各项指标(SNA 角、SNB 角、ANB 角)、牙齿整齐度、咬合能力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治疗前后前牙覆盖情况、磨牙关系情况、上下切牙移动改善情况3 项指标作为观察依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3 项指标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病情无复发;有效:治疗后1 项或更多项指标有明显改善,且病情没有复发;无效:治疗后3 项指标均没有任何改善[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口腔正畸治疗显效13 例,有效18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口腔正畸治疗显效9 例,有效14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为67.6%。治疗组口腔正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

2.2 两组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比较 治疗组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分别为(3.06±0.81)、(5.39±1.50)、(9.13±1.75)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6.85±1.20)、(8.61±1.75)、(13.51±2.6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4),低于对照组的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X 线检查结果各项指标、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SNA 角、SNB 角、AN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SNB 角大于本组治疗前,SNA 角、ANB 角小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NB 角大于对照组,SNA 角、AN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牙齿整齐度和咬合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牙齿整齐度和咬合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X 线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X 线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口腔错颌畸形类疾病,处于恒牙期阶段的青少年属于该病的高发人群,病情的出现会对广大患者的外观面貌和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5,6]。下颌后缩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特征性表现。下颌后缩会导致上下颌骨水平、垂直两个方向不够协调,使患者的容貌出现一定的扭曲,导致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出现[7]。在对该类病情进行矫正治疗的时候,采用X 射线投影检查相关指标,可以对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正疗效进行客观地反映[8-10]。在矫正治疗的后期阶段进一步实施为期3 个月左右的夜间牵引治疗,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10,11]。换用保持器的时候需要添加辅助装置,可能够使矫正后病情再次复发的几率降低[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口腔正畸治疗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治疗组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分别为(3.06±0.81)、(5.39±1.50)、(9.13±1.75)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6.85±1.20)、(8.61±1.75)、(13.51±2.6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4),低于对照组的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SNB角大于本组治疗前,SNA角、ANB 角小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NB 角大于对照组,SNA角、AN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可以大幅度改善X 线检查结果,使牙齿整齐度和咬合能力得以提升,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疾病治疗及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错颌安氏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正常咬合与错颌畸形磁性覆盖义齿种植体生物力学比较分析
大块头安氏中兽
错颌畸形 不仅伤牙还伤脸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自贡地区学生错颌畸形调查与分析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关于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非减数矫治对唇部软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