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红细胞参数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1-03-31 09:24王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血液

王伟

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转变,贫血发病率逐步提升,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常见贫血类型为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1],不同类型疾病发病机制也有一定差异性。相关血液疾病研究认为,常见诱发原因为人体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红细胞破坏、外伤损伤,患者常出现头晕和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可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学习[2]。临床血液检测时不仅可有效检出血液疾病,同时也可尽早发现疾病,避免延误患者治疗,因此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贫血患者和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9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排除标准:①免疫性疾病患者;②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处于哺乳期患者。其中男37 例、女35 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7.26±9.49)岁;轻度贫血28例、中度贫血24 例、重度贫血20 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72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 例、女34 例;年龄20~71 岁,平均年龄(47.48±9.39)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为受试者进行血液检验准备,同时准备好设备、仪器以及各种血液标本,并选择适当仪器,检测速度以及使用方式均要适当,也可进行多次检测,但由于血压保护禁止多次检测,主要以真实血清状态作为标本,并获得良好特异度和灵敏度,实验时需参考血清盘(全方面检测试剂验证后血清),检测时需确保标本血清盘存在,也需将其保持稳定状况,确保实验标本自身新鲜度。Hb 减少时多数表示患者出现贫血状况,当参考数值持续上升时即可判定并不属于贫血,也可能和血液浓缩、身体缺氧、肺气肿疾病有关。MCV 血液浓缩、红细胞增多症、参考数据下降也表示患者出现贫血以及血液稀释。MCH 提升,也可表示为大细胞性贫血,多数出现于单纯性小细胞低色素贫血。RDW 和MCV 结合时即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状况下细胞均一和不均性贫血,治疗之后依然会引发各种问题。Hb 和RBC 增长状况一致,贫血患者多数可发现红细胞减少,但有些计数少也不会出现贫血,主要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临床细胞检测中的RBC、RDW、MCV、Hb、MCH。②对比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患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蛋白受体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红细胞参数比较 观察组RBC、MCV、MCH、Hb 均低于对照组,RDW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红细胞参数比较()

表1 两组红细胞参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及重度贫血患者的血清铁指标对比 对照组血清铁为(21.50±2.41)μmol/L,高于轻度贫血的(9.32±1.46)μmol/L、中度贫血的(5.29±1.64)μmol/L 及重度贫血的(2.18±0.7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铁蛋白为(47.60±5.64)μg/L,高于轻度贫血的(12.46±2.68)μg/L、中度贫血的(4.95±1.46)μg/L、重度贫血的(1.06±0.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铁转蛋白受体为(32.08±7.61)nmol/L,低于轻度贫血的(51.34±4.72)nmol/L、中度贫血的(62.34±6.55)nmol/L、重度贫血的(80.22±8.9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贫血是指由于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所引发的疾病,依据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3]。由于患者体内血液携氧能力持续降低,影响机体多系统正常功能,造成患者正常工作时持续性注意力降低[4]。患者临床常会出现持续失眠、头痛和耳鸣等问题,是贫血引发的神经组织损害的常见症状。轻度贫血患者并无显著症状,仅在活动后会出现呼吸加快或心悸、心率加速等问题,随着疾病严重程度逐步加深症状会越加明显,平静状态下甚至会出现气促等问题[5]。部分患者由于机体贫血,导致血流速度和粘稠度受到影响,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变化可知无光泽,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溃烂,血液检测可鉴别贫血并提供重要依据。常规性贫血诊断时主要为血常规或者骨髓检测,可有效筛查患者疾病种类[6]。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分析血液检验时红细胞参数变化情况,提出各红细胞参数与疾病关系,继而加深对疾病的诊断认识。

临床进行贫血疾病分析时发现,多数患者会出现红细胞减少,由于临床治疗方案不同,贫血检测指标并无固定区分标准,各临床单位常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贫血检验,但常规单位仅可通过血液检测方式测定患者红细胞参数,检验花费也较少,无需采用特殊仪器,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并可有效鉴别不同疾病类型,有效帮助疾病治疗。红细胞参数主要分为RBC 和MCV 以及RDW,同时也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帮助。贫血主要会影响机体正常代谢,且由于铁元素减少会加重贫血。铁含量不仅可降低患者RBC 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疾病,继而使得患者RBC 减少,地中海贫血患者主要发生原因为患者造血功能异常,巨幼红细胞功能障碍也会使得患者无法有效吸收转铁元素,因此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症状。

在本次研究时发现,观察组RBC、MCV、MCH、Hb 均低于对照组,RDW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采用上述指标有效判定患者是否出现贫血。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可知RDW 主要作用在于分析红细胞离散度,当该指标提升时则表示红细胞有显著受损;MCV 可表示细胞体积大小变化,当该指标发生变化,则表示血红蛋白合成出现异常。因此可通过对临床各指标进行分析判定疾病严重程度,同时也可对疾病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有研究[7]分析认为贫血患者由于自身问题血液单位体积内RBC 和Hb 等均为病理状况,多数患者会出现红细胞减少、失血以及头晕等问题,因此患者进行红细胞参数诊断时相比于正常人均有较大差异,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对发生原因分析时可知由于贫血患者RBC 减少,因此也会出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进而引发恶性肿瘤等问题。对比不同程度贫血患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蛋白受体指标时发现,患者随着贫血状况逐步加剧,临床各指标也有显著变化。此种情况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不断加剧后机体素质持续恶化有关,因此使得患者血清铁蛋白等持续降低。有学者提出[8],可采用红细胞参数对进贫血行鉴别诊断,价值显著,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贫血患者采用红细胞参数检测可有效确定贫血类型,继而有效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贫血红细胞血液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