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3-31 09:24谢洪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稳定型阿托胆固醇

谢洪宇

冠心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引起冠心病的原因较多,而大多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通常患者会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治疗冠心病不仅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3],同时也要对心功能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现今治疗冠心病的方式较多,药物治疗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手段。基于此,本研究以阿托伐他汀为主要研究对象,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降血脂的药物,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包括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胆固醇升高。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在心内科以及神经内科,阿托伐他汀属于是常用药物。因为血脂的升高,尤其是胆固醇的升高,很容易导致动脉硬化,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脑动脉狭窄引起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另外也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所以临床中经常会应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代表药物主要有立普妥,在临床应用中,成人常用量一般为1 次/d,1~2 片/次,一般选择在晚饭后服用。阿托伐他汀在临床应用中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个别会引起肌溶解。作者通过对所选患者治疗过程的对比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对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120 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 例,女31 例;年龄54~72 岁,平均年龄(66.91±4.8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龄55~72 岁,平均年龄(67.28±4.9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无其他脏器疾病和高血压症状,同时也无心脏类疾病,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集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4-6]。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1 次/d,40~80 mg/次,一般在晚饭后服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C、TG、LDL-C、HDL-C)水平、缺血事件(心肌梗死、心绞痛恶化、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其中在对照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5 例,心绞痛恶化2 例,心源性死亡3 例,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1 例,心绞痛恶化1 例,心源性死亡1 例,缺血事件发生率为5.0%。观察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心脏缺血导致的临床上一系列的症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TC、TG 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动脉硬化,形成的斑块堵塞管腔,进而导致管腔变窄,引起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慢性稳定型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冠心病表现为一系列的心肌血氧供应、需求不匹配的现象,通常由情绪波动或其他应激诱发,并反复出现,不过也有自发出现。传统的稳定型冠心病定义为由左主干狭窄≥50%,或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70%导致的因运动和应激引起的胸痛症状,新的稳定型冠心病不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还考虑微血管障碍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由运动和应激引起的胸痛症状。

据统计目前冠心病的发生率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该病的发病人群正逐渐朝着年轻人发展。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上没有规律,不能按时进行休息和饮食,另外高血压和肥胖患者也容易使患者发生冠心病。有研究报道称,一般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其血液粘稠度要高于普通人,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液粘稠程度越高。另外,随着心肌缺血的程度越严重,机体的交感神经也会变得越来越兴奋,同时茶酚胺分泌量也会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机体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代谢水平呈现失衡状态。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心肌和提高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减轻对心肌的损伤,进一步有效保护心肌[7-10]。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4.27±0.42)mmol/L、TG(2.14±0.59)mmol/L、LDL-C(0.93±0.52)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5.43±0.94)、(2.44±0.71)、(3.27±0.34)mmol/L,HDL-C(1.44±0.54)mmol/L 高于对照组的(1.24±0.4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部分的冠心病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终生口服一种他汀类药物,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片是很好的选择。由于给心脏供血的重要通道——冠状动脉出现了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出现重度狭窄甚至是闭塞。目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吸烟。

阿托伐他汀是新型的他汀类药物,半衰期长,可在一天任何时候服用。一般最大剂量为80 mg,长期服用需要注意肝功、肾功和肌毒性。如果感觉有异常需要注意有可能为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复查肝功生化和肌酸激酶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动脉硬化性疾病,能够起到降低TC、LDL-C,提高HDL-C 的作用,另外能够起到降低TG 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在临床应用中,也有可能会让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有胃肠道不适、烧心、恶心、腹痛等,再就是引起头晕、事物模糊,还有可能会导致皮疹,偶尔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需要监测肝功能。同时,阿托伐他汀具有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失眠、乏力,再就是引起肌炎、肌痛、横纹肌溶解等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有助于改善患者血脂指标,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为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稳定型阿托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