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宁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主要由胃黏膜自身消化所致。疼痛是大多数这种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中上腹部,其性质以钝痛、灼痛等为主。胃溃疡疼痛多发生在餐后,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粗心、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往往会诱发或加重胃溃疡疼痛。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打嗝、反酸、严重呕血等症状。胃溃疡出血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肠出血,是胃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其中便血、贫血、呕血是胃溃疡出血的常见临床表现。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从广义上看,胃溃疡是一种消化性溃疡,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食道和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主要症状为上腹痛,常表现为灼痛、钝痛、钝痛和肿胀痛。在反复发作的情况下,溃疡表面不会愈合,这会增加癌变的风险。胃溃疡出血的病因复杂,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药物作用、饮食、胃动力异常、胃酸和胃蛋白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胃溃疡出血,积极治疗是重要的,在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和做好护理工作,因为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胃溃疡出血患者,分组分别采取三联疗法与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6 例;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45.56±10.82)岁;溃疡病程1~5 年,平均病程(4.56±1.19)年。观察组男23 例,女27 例;年龄23~76 岁,平均年龄(43.31±10.90)岁;溃疡病程1~5 年,平均病程(4.21±1.0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三联疗法,兰索拉唑15 mg/次,2 次/d;阿莫西林1000 mg/次,2 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 次/d,治疗2 周。观察组患者采取四联疗法治疗。兰索拉唑15 mg/次,2 次/d;阿莫西林1000 mg/次,2 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 次/d;胶体果胶铋200 mg/次,2 次/d,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TNF-α、hs-CRP、IL-6)、血红蛋白、心率、治疗效果、再出血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胃溃疡出血明显改善,出血停止,溃疡部分治愈,胃镜检查后,血压、脉搏、肠鸣音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胃溃疡出血明显改善,大便由黑色变为黄色,出血情况明显改善,溃疡部位基本痊愈,胃镜检查后胃溃疡出血明显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胃溃疡出血无改善或加重,胃镜检查患者胃溃疡出血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血红蛋白和心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hs-CRP、IL-6、血红蛋白、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血红蛋白、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TNF-α、hs-CRP、IL-6 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血红蛋白和心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血红蛋白和心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28 例,有效21 例,无效1 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2 例,有效26 例,无效12 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对照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8,P<0.05)。
2.3 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再出血发生率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
胃溃疡是一种位于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病后会出现左上腹疼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幽门梗阻、胃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其中出血最为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休克,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养胃意识淡薄,不良的生活习惯给胃带来很大压力,导致胃溃疡的基底血管严重受损,导致胃动脉出血。就正常情况而言,少量胃出血没有明显症状,而人的大出血多发生在胃小弯和十二指肠后壁,胃出血主要反映在人体左右胃动脉的分支和肝胃韧带血管。研究显示,胃溃疡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患者的不良日常习惯有关,如: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或皮质类固醇、吸烟、喝浓茶、咖啡、酗酒等。临床症状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隐痛、呕吐、便血、幽门梗塞等。胃溃疡长期患病会导致胃穿孔,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胃溃疡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胃溃疡出血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急症,其中胃溃疡是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胃黏膜肌层消化消化液引起的组织损伤。对于胃溃疡出血患者,一般主张对原发病采取保守治疗和对症治疗,以维持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本病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不及时抢救,或错过黄金抢救时机,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2]。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胃溃疡还具有病因多、并发症多的特点,其中胃溃疡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溃疡并发症之一。四联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方法,主要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引起胃溃疡,胃酸分泌会对患者的胃黏膜造成损害,增加胃溃疡出血的发生率。胃溃疡的临床治疗遵循抑制胃酸分泌、清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的原则。四联疗法的药物包括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胶体果胶铋。其中兰索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胶体果胶铋 可加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防止胃酸侵入胃溃疡部位[3,4]。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是促进胃溃疡愈合、保护胃黏膜的高效抗生素。过去治疗胃溃疡的主要临床方案是两种抗生素联合抑酸剂的三联疗法,其中左氧氟沙星为青霉素类抗生素,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兰索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三药联用可通过不同途径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从而有助于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使溃疡表面尽快愈合,加速止血。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由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一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出血的患者常规三联疗法仍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尤其与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病变和胃癌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治疗主要采用三联疗法,其中常用的是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治疗[5,6]。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确定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胶体果胶铋是临床上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胶体果胶铋给药后能有效中和胃酸和胃蛋白酶,有效缓解溃疡表面的应激反应,保护胃黏膜。有研究表明,在传统三联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胶体果胶铋对促进溃疡愈合、改善胃黏膜形态、提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加速止血有积极作用[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血红蛋白、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TNF-α、hs-CRP、IL-6 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胃溃疡出血有效,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这是因为胶体果胶铋是一种铋制剂,可以有效地促进溃烂表面的愈合,缩短炎症消退的时间。胶体果胶铋其主要作用是在酸性胃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与溃疡表面相容,促进溃疡愈合。在三联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胶体果胶铋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受样本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数据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四联疗法对于胃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再出血风险,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