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与并发症的影响

2021-03-31 09:25许鹏程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氨茶碱窦性心阿托品

许鹏程

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临床常见且高发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致病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颅内压升高引起心肌缺血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表现为胸闷、眩晕、气短及晕厥等症状,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现阶段,药物维持干预与人工安装起搏器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前者多用于心率为40~60 次/min 时,后者多用于心率<40 次/min时,而老年群体机体功能衰退,常伴多种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因此临床建议以药物维持针对性治疗为主,而近期报道发现[2],氨茶碱与阿托品联合对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效果良好。为此,本次研究特选取160 例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分析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60 例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 例。观察组中男47 例,女33 例;年龄52~79 岁,平均年龄(61.06±5.98)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5.13±1.96)年。对照组中男48 例,女32 例;年龄53~78 岁,平均年龄(62.08±5.31)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5.04±2.3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相关检查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标准》[3];②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无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史;④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近期(2 个月内)有接受相关治疗;②最低心率可达到<40 次/min;③存在肝、肾及肺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④伴有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者;⑤伴有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⑥中途退出或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控制血压与血糖,日常饮食以低脂低盐为主,多注意保持卧床休息。对照组接受阿托品(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3)治疗:口服0.6 mg/次,3 次/d。实验组接受氨茶碱[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302]联合阿托品治疗:氨茶碱口服100 mg/次,2 次/d;阿托品口服0.3 mg/次,3 次/d。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并连续治疗1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1 疗效判定标准 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如心悸、胸闷等)基本消除,且平均窦性心律至少增加>10 次/min 则表明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平均窦性心律至少增加5~10 次/min 则表明有效;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则表明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心功能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CO、LVEF、SV 进行测定与记录。

1.4.3 并发症 在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胃肠道不适、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前收缩、口干心悸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O、SV 及LVEF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SV 及LVE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患,主要指窦性心律<60 次/min,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高达40%左右[4]。国外相关研究显示[5],窦性心动过缓持续会产生室性异位节律,尤其发生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由于此类患者常表现细胞膜电位复值减少且细胞外液钾离子升高现象,迷走神经呈兴奋状态,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造成窦房结功能受损,导致冠心病患者诱发心绞痛,不利于预后。

多数患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通常应用药物干预可及时改善心功能,阿托品作为心动过缓的首选治疗药物,具有加速心率作用,但近年来经临床大量实践发现,阿托品的疗效及副作用均与用药剂量有关,在单用阿托品治疗时易引起不良反应,若减少用量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但难满足疗效需求,提示可否通过联合其他有效药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氨茶碱属于乙烯二胺和茶碱混合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约96.0%)、水溶性好且口服吸收快等优点[6]。既往谭永峰等[7]将氨茶碱联合用药在心脏复苏患者中,发现氨茶碱可提高心肌供血供氧量,在改善预后上效果明显。本次研究通过使用不同剂量阿托品及联合方案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氨茶碱的主要成分为乙烯二胺、茶碱,具有生物可用度高、水溶性好且口服吸收快等优点,当口服后能够阻滞磷酸二脂酶,降低其活性,并减慢环磷酸腺苷水解速度,从而有效提升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在服用氨茶碱后,能够有效舒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功能与窦房结,促使心奋性提升,确保心肌供氧供血量足够,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率[8,9]。相关研究认为[10],阿托品单用治疗会使得胃蠕动减弱,引起胃肠道不适反应,存在误吸入肺危险,同时阿托品可经过血脑屏障,当予以大剂量时,会对中枢神经海马神经元放电产生抑制,造成海马功能障碍,诱发认知功能障碍。本次研究通过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CO、SV 及LVE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联合方案可减少阿托品用量,并加上氨茶碱作用,能够有效弥补双方缺点,阿托品主要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造成的M胆碱受体兴奋,增加患者心率,当应用小剂量时,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适、室性前收缩等并发症[11];同时氨茶碱可提高窦房结的窦性心律,恢复窦房结以下的心肌功能,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情况发生,减少或消除快速房性心律失常[12],起到抑制心脏腺苷的释放,改善长R-R 间期、心肌氧及缺血现象,从而使心率恢复到正常区间,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氨茶碱窦性心阿托品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二 用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儿童近视,您了解多少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应用阿托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