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穴深刺捻转法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31 09:25苏洪敏李天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喉结颈椎病针刺

苏洪敏 李天慧

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颈椎等组织退变、压迫或刺激颈部脊髓神经根、血管等产生的一种临床疾病。临床根据刺激和压迫部位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椎动脉颈椎病及混合性颈椎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常见。近几年,临床发现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的交感型颈椎病会出现面部潮红、眼睑不对称等异常表现,引起临床格外关注[1]。但是现阶段,针对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一直存在较多争议,且由于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进一步加大了疾病诊断和治疗难度,使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秦晴[2]研究发现,人迎穴周围有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采用深刺人迎穴可刺激颈交感干和颈交感神经节,可有效调整交感神经中枢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此,本文选取90 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人迎穴深刺捻转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90 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深刺捻转治疗组、常规针刺法对照组和神经阻滞对照组,每组30 例。深刺捻转治疗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48.14±8.81)岁;病程4~23 个月,平均病程(11.54±5.34)个月。常规针刺法对照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47.81±9.28)岁;病程3~24 个月,平均病程(11.68±5.10)个月。神经阻滞对照组男女比例15∶15,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48.51±9.20)岁;病程3~24 个月,平均病程(10.94±5.31)个月。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深刺捻转治疗组 予以人迎穴深刺捻转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枕垫,使颈部处于放松状态。先针刺右侧人迎穴,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以右侧胸锁关节上方2.5 cm、平喉结、距正中线1.5 cm 处为中心点进行皮肤消毒,再用消毒后的左手食指侧切入法将环状软骨下的气管及食管向左侧方推动,顺势下滑将气管与颈总动脉分开,这时气管及食道位于侧切食指的背侧,颈动脉静脉血管位于侧切食指的腹侧,左手食指保持深压不动状态,止于第六颈椎横突即右侧喉结旁1.5 寸的人迎穴。选穴简要指法口诀为“一推二滑三压”。然后再选用一次性无菌毫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针灸针,0.30 mm×75 mm)进行针刺,右手持针,针灸针沿着左手食指尖正中点垂直刺入,当针尖感觉触及骨质后,表明已达C6颈椎横突颈交感神经,固定针身,避免针尖移位,左手食指缓慢提起,行针刺捻转平补平泻,捻转频率为100~120 次/min,局部产生酸胀感或针感向胸部、肩部放射为宜,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行针15~30 s,留针约2~5 min后起针,操作过程中勿提插。右侧人迎穴起针后休息15 min,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患者如无不适,操作者再站于患者头侧,用大致相同方法针刺左侧人迎穴。治疗1 次/d,连续1 周为1 个疗程。

1.2.2 常规针刺法对照组 予以人迎穴常规针刺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后伸,参照《针灸学》中的体针取穴方法,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取人迎穴;医者站在患者治疗侧,以左手拇指或示指将颈总动脉轻轻推向外侧,局部常规消毒后,在左手指甲边缘与喉结之间(双侧人迎穴,约喉结旁1.5 寸),选用一次性无菌毫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针灸针,0.30 mm×25 mm)进行针刺,针尖方向略向内与局部皮肤呈90°夹角,直刺1.0 寸,使刺入组织周围产生酸胀感为度,即取针。治疗1 次/d,连续1 周为1 个疗程。

1.2.3 神经阻滞法对照组 予以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于肩下垫一薄枕,头稍微偏向健侧,呈张口状态,常规消毒及铺巾,用左手食指缓慢分开气管及颈总动脉,在平喉结下一椎体或锁骨关节上约2.5 cm 及旁开1.5 cm 处,触及C6横突,用右手将针垂直刺入至C6横突,稍微退出并固定良好,回抽无血、气、液即可将药物注入(2 ml),观察患者稍许时间,无异常时将0.8~1.0 的利多卡因缓慢注入(8~10 ml),注射完成后给予垫枕,保持注射侧呈倾斜位,然后继续观察0.5 h,隔日重复治疗1 次,总治疗次数为4 次。阻滞成功时,患者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鼻塞、结膜充血等,即符合霍纳氏征(Horner 征)。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疗程结束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判定临床疗效进行判定。①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阳性体征转阴,恢复正常工作;②好转: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体征基本消失或减弱,基本上能从事正常轻松工作,生活能自理;③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效,阳性体征无变化,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日常生活受影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3.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使用CASCS 和SSEQ 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ASCS 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症状改善越显著;SSEQ 满分为100 分,标准分总分<35 分为轻度,35~45 分为中度,>45 分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深刺捻转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针刺法对照组的76.67%及神经阻滞法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三组CASCS 和SSEQ 评分比较 深刺捻转治疗组CASCS 评分为(73.82±5.37)分,高于常规针刺法对照组的(64.83±4.23)分及神经阻滞对照组的(65.82±4.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3、6.016,P<0.05);深刺捻转治疗组SSEQ 评分为(33.84±4.72)分,低于常规针刺法对照组的(44.82±4.66)分及神经阻滞对照组的(42.11±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7、7.147,P<0.05)。

3 讨论

近几年,临床发现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也格外关注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治疗。现阶段主要采用头颈牵引、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非手术治疗[3,4]。但是由于该病主要与交感神经压迫、刺激等有密切联系,故主要治疗原则为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速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水肿及炎性物质吸收,以达到缓解临床效果。人迎穴为足阳明、少阳交会穴,具有调整机体阴阳、疏通全身经络、调节全身气血之效[5-7]。从解剖学角度,人迎穴附近有丰富的交感神经丛分布,其由交感神经节发出支配,针刺刺激交感神经节,提高其兴奋性,可释放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缓解椎动脉的痉挛状态,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流量较前增大,脑部供血增加,进而缓解各种交感神经症状[8]。本研究结果表明,人迎穴深刺捻转法和神经阻滞治疗都可以显著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但是神经阻滞法治疗组的药物风险和操作风险均高于人迎穴深刺捻转治疗组,在疗效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推荐选择安全系数更高的人迎穴深刺捻转法。当然,由于人迎穴附近有重要的大血管,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通过规范人迎穴深刺捻转的具操作方法和流程,扩展了应用人迎穴的新思路,提高了人迎穴针刺的安全性[9,10]。

综上所述,对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应用人迎穴深刺捻转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喉结颈椎病针刺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女性也有喉结?
Why don’t women have Adam’s apples?
喉结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