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3-31 09:25刘朝臣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证候肾病有效率

刘朝臣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最近这几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几率在逐年升高,患者存在代谢系统的紊乱,所以会导致该病症发展到终末期,逐渐形成严重的肾脏疾病,和常规的肾脏病症进行比较,糖尿病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更大[1]。糖尿病肾病因为遗传因素、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发病时间较长,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临床最近几年认为通过中医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发挥理想的治疗作用和功效,所以本文针对于此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手段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作用,详情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4 例,依据入院挂号随机奇偶数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 例。观察组中男14 例,女13 例;年龄18~53 岁,平均年龄(38.46±13.52)岁。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4 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38.69±13.0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1、t=0.0635,P=0.7855、0.9496>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符合《内科学》当中关于糖尿病肾病的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当中的诊断依据;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 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m2)持续超过3 个月;③经过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均在Ⅱ~Ⅳ期[2];④所有患者存在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和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其他肾病的患者;②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的患者;④合并严重的心脏、肝脏等相关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3];⑤对本文应用的治疗药物不耐受或者过敏的患者;⑥合并严重的其他代谢性病症的患者、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为患者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0.5 g×20 片),用药起始剂量为0.5 g,2 次/d,随餐服用,可增加0.5 g/周,逐渐加至2 g/d,分次服用。注意患者的日最大剂量≤2250 mg。同时为患者用药胰岛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胰岛素用量的调整,所有患者持续用药3 个月。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主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肾阴亏虚型、胃燥津伤型、燥热伤肺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浮型,并根据不同证型为患者选择针对的药物。①肾阴亏虚型:本着滋肾补阴的治疗原则,为患者选择的药物为丹皮20 g,熟地18 g,龟板15 g,山药18 g,泽泻15 g,山茱萸12 g,知母13 g,枸杞子10 g,沙参12 g,麦冬10 g。②胃燥津伤型:本着清热补虚的治疗原则,为患者选择的药物为知母22 g,天冬20 g,麦冬18 g,生地15 g,花粉18 g,黄连15 g,葛根10 g,黄芩12 g,党参15 g,五味子13 g,丹皮10 g,玉竹10 g。③燥热伤肺型:本着生津止渴、清脾润肺的治疗原则,为患者选择的药物为竹叶12 g,沙参12 g,玉竹10 g,花粉8 g,葛根15 g,麦冬12 g,黄芩8 g,知母10 g,甘草6 g,黄连3 g。④阴阳两虚型:本着温阳滋肾的治疗原则,为患者选择的药物为山药15 g,熟地12 g,丹皮12 g,山萸肉10 g,泽泻12 g,茯苓10 g,肉桂10 g,熟附片8 g,金樱子12 g,覆盆子15 g,黄芪13 g,桑螵蛸10 g。⑤阴虚阳浮型:本着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为患者选择的药物为白芍12 g,生地15 g,郁金12 g,川楝子13 g,枸杞子10 g,沙参12 g,丹参10 g,当归8 g,赤芍12 g,何首乌25 g,生草6 g。以上药物均加入1000 ml 水,开大火煎5 min,之后转为温火煎45 min,取汁200~250 ml,分早晚2 次温服,患者用药1 剂/d,持续用药3 个月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进行临床中医证候积分的统计,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维度,分别为0、2、4、6 分,共涉及12 项,满分为0~72 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 个等级[4]。疗效判定标准[5]: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为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降低30%~70%,为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5 例,有效10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显效10 例,有效7 例,无效1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9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571,P=0.0088<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1 例、呕吐1 例、腹泻1 例、腹痛1 例和食欲不振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对照组发生恶心1 例、呕吐1 例、腹泻1 例、腹痛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3,P=0.7150>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是严重的一种病症,临床要重视对该病症的治疗。本文主要研究通过中医辨证疗法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本文结果进行分析可看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的证明了为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所发挥的作用。糖尿病肾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症”,中医在对这种病症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辨证治疗能够分清患者的主要证型所在,根据患者的证型表现针对性的用药,可以更加细致的对患者进行肾功能的调补,促进患者身体尽可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手段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促进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证候肾病有效率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重女轻男”的肾病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