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运用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1-03-31 09:25杨小莉梁静仪林春雨许秀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支原体疗法小儿

杨小莉 梁静仪 林春雨 许秀凤

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小儿呼吸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完善,容易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导致机体抗病能力弱,病原体易于乘虚而入,在呼吸道内大量繁殖,引发肺、支气管等炎症反应[1]。因此,增强小儿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是儿科医护人员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医认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导致正气虚弱、营卫不固,当外邪侵袭时,则正虚邪盛,病邪由表及里,造成病情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2]。捏脊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疗法,采用运动特点的推拿手法对小儿的背脊进行提捻,重复操作数次,能改善小儿系统功能,治疗小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疾病[3]。捏脊疗法操作简便、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升康复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改善预后[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捏脊疗法运用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128 例支原体肺炎康复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 例。观察组中,男34 例,女30 例;年龄6 个月~9 岁,平均年龄(5.1±2.0)岁;病程7~18 d,平均病程(13.9±2.8)d。对照组中,男33 例,女31 例;年龄8 个月~9 岁,平均年龄(5.2±2.1)岁;病程7~20 d,平均病程(14.1±3.0)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血常规、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抗体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经规范化治疗后处于康复期,但呼吸道症状未完全消失;中医辨证属于肺脾气虚证;近期未接受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无其他器官病变。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治疗依从性差、合并精神或意识异常等。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用药、健康教育、日常养护教育、增强营养和运动锻炼等。观察组患儿采用捏脊疗法进行护理干预。①捏脊疗法。患儿俯卧,裸露背部,医生两手拇指伸直前按,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患儿脊柱两侧皮肤,拇指与食指夹持住皮肤并稍提起,双手交替用力,沿脊柱提捻移动,捏脊范围从骶骨至大椎处,对伴有鼻腔红肿、眼睛发红、面黄肌瘦等症状的患儿,可增加捏风府穴,捏脊操作重复10 遍/次,1 次/d,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5]。②捏脊护理。捏脊前安抚患儿情绪,告知患儿捏脊操作简单,无明显疼痛,减轻其紧张、害怕的情绪,放松背部肌肉,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操作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前或者饭后2 h,严禁饭后立即捏拿,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手法轻柔,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让家长抱着进行操作。捏脊过程中,注意手法,需用力拎起肌肤,每捏3 次提一下,并可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辨证捏拿[6]。呕吐者捏拿胃俞、肝俞、膈俞;厌食者捏拿胃俞、脾俞、大肠俞;腹泻者捏拿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者捏拿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者捏拿肾俞、肺俞;夜啼者捏拿胃俞、肝俞、厥阴俞;烦躁者捏拿肝俞、厥阴俞、心俞[7]。每次捏脊结束后,操作者要对用拇指指腹揉按数次患儿背俞穴,对于体质差的患儿捏脊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3~5 min/次为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护理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护理满意情况。记录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护理前后检测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统计护理后3、6、12 个月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护理满意情况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护理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3、6、12 个月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护理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比较(,次)

表3 两组护理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比较(,次)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4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n,n(%)]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与小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差有密切关系。小儿体内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较少,呼吸系统内的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分泌量少,导致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8]。临床多采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治疗,并使用免疫调节剂等增强患儿免疫力,但患儿仍有较高复发率,导致整体疗效有限。

中医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属感冒、咳嗽等范畴,中医捏脊疗法遵循中医经络理论,背脊处为膀胱经及督脉循行部位,膀胱经主肌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通过提捏背脊皮肤,采用轻重交替手法,增强脏腑功能,固护机体阳气,扶正祛邪,增强卫外之力,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9]。同时,还可根据中医辨证,个体化选择穴位进行提拿揉按,增强对穴位的刺激力,从而调整脏腑功能的虚实,维护脏腑功能正常运转[10]。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医捏脊疗法能刺激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干,采用轻柔手法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采用较重的手法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副交感神经,从而引起复杂的神经体液变化,经脊髓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达到双重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1]。临床研究显示,小儿支原体肺炎辨证多属肺脾气虚证,通过捏脊疗法能有效固护肺卫、益气健脾,促进免疫功能的改善[12]。在中医捏脊疗法治疗中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增强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做好捏脊治疗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捏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捏脊疗法运用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明显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加快病情的缓解速度,抑制复发,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支原体疗法小儿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