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
妊娠分娩可能会对女性盆底组织构成损伤,引起支持结构缺陷,引起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与脏器脱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因大部分患者对盆底功能障碍的了解度不高,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就诊率并不是非常高[1]。为改善产妇产后情况,可予以有效的康复性护理措施。本文主要为产妇提供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以改善产妇预后。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接诊的产妇10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观察组年龄22~32 岁,平均年龄(27.2±1.8)岁。对照组年龄21~32 岁,平均年龄(28.1±1.5)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性护理措施,主要根据临床康复性指导护理流程为产妇提供各类基础性的护理内容。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产后康复护理。①心理健康护理。为保证产后康复护理的效果,激发产妇康复护理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在康复性护理中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通过与产妇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于负性情绪比较明显的产妇,护理人员需要在了解产妇负性情绪根源的基础上予以有效的疏导措施,安慰、鼓励产妇[2]。尽可能避免负性情绪对产妇构成不利影响,增强产妇的积极性和配合度。提高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和尿失禁疾病形成基本的认识,护理人员可通过向其讲解说明妊娠分娩对其机体结构产生影响,强调盆底功能障碍对其身体的危害性,让产妇对自身身体状况有基本认识。护理人员讲解的过程中可通过口头的方式,也可将基础知识编制成册,让产妇自行阅读,提高产妇的认知度。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组织展开知识讲座,让产妇能够加强自我护理。②生活干预护理。产妇康复本就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产妇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督促产妇定时排尿、排便,保持呼吸道通畅[3]。与此同时叮嘱产妇不可剧烈运动,鼓励产妇产后根据身体需要多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及时补充维生素,以加快机体恢复速度。③康复训练。产后恢复的产妇,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盆底功能康复,临床多通过以下几个流程。a.Kegel训练:Kegel 训练中指导产妇有意识收缩肛门,放入手指感觉收缩肌的压迫性,随后拿开手指,以维持肌肉收缩3~5 s 后再放松,持续3~5 s,告知产妇按照此类方法重复训练15 min。在尚未将手指放入的情况下,让产妇自己训练引导外扣括约肌[4],保持肌肉收缩3~5 s后再放松3~5 s,重复操作15 min,告知产妇此类训练为4~6 d 为1 个疗程。b.腹肌训练:指导产妇展开腹肌训练,2 次/d,15 min/次。c.展开穴位按摩:指导产妇将食指放在切口瘢痕位置进行按揉,按揉期间应注意控制力度。将中指放入阴道后穹窿部位,向下按压耻骨尾骨肌,指引产妇对该部位的肌肉进行收缩训练。告知产妇可在洗澡的过程中自行按摩上述部位,1 次/d,5 min/次。d.盆底电击刺激:告知产妇训练前排空大小便,保持平卧位,大腿自然放松,轻微分开。随后将法国PHENIX 盆底肌肉空腹治疗仪电极缓慢置入阴道中,随后展开电刺激。电刺激可逐渐增强,直至患者感觉盆底肌没有明显收缩或出现不适后停止,电刺激应保持在20~30 min/次,2 次/周。e.生物反馈训练:此训练中需要在产妇阴道内放入阴道电极,以测量产妇盆底肌肌电,依据测定的结果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内容[5]。指导产妇收缩5 s 后放松10 s,此操作为1 组。训练8 组/次,训练时间以≤30 min 为宜,训练2 次/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压力性尿失禁,利用ICI-Q-SF 评估产妇尿失禁情况,分数越高,表明产妇尿失禁情况越严重;根据盆腔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判定产妇脏器脱垂:0 级无脱垂;Ⅰ级为脱垂距离处女膜缘<10 mm;Ⅱ级为脱垂距离处女膜缘≤10 mm;Ⅲ级为脱垂距离处女膜下>10 mm;Ⅳ级脱垂距离处女膜下≥20 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前后ICI-Q-SF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ICI-Q-S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ICI-Q-SF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1.02±0.56)分低于对照组的(2.28±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脏器脱垂情况比较 观察组脏器脱垂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ICI-Q-SF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脏器脱垂情况比较[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5)。
产妇分娩时可能会损伤肛提肌,且在年龄不断增长下,可能会引起肌肉组织良性改变,削弱盆底肌力,导致盆腔器官位置与控尿能力改变,影响产妇的工作与生活[6]。盆底肌功能障碍会导致产妇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对产妇产后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盆底的支撑组织主要由筋膜、肛提肌与韧带结构共同组成,肛提肌是引起维持盆底结构的重要部分。为改善产妇此种现象,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利于盆底功能[7]。在本次研究活动展开中,观察组产妇接受康复训练,相对于常规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护理后,两组产妇ICI-Q-SF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1.02±0.56)分低于对照组的(2.28±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产后为产妇提供盆底康复护理措施对预防产妇脏器脱垂、尿失禁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改善产妇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