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温针灸结合康复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2021-03-31 09:25孙雅宁尹继勇车旭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疗椎动脉颈椎病

孙雅宁 尹继勇 车旭东

颈椎病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在退行性病变发展的过程中,颈椎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颈部神经和颈部基底动脉受压所导致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一般表现在头部、颈部、肩部、背部及上肢等处有明显疼痛感、麻木感等,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若病情严重,则使患者难以耐受而无法入眠[1]。临床将颈椎病分成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等。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2]。不同的颈椎病分型在临床治疗上也有所不同,常规牵引治疗是通过外力对身体关节或某个部分施加压力,使其出现一定程度分离,让周围软组织得以适当牵伸而实现治疗目的,在颈椎病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并且疗效相对理想。但因牵引治疗时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牵引力度及重量也要相应调节,故操作难度比较大,且效果也因人而异。随着近年来祖国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中医在颈椎病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对此本文旨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温针灸与康复理疗在该病治疗中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08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 例。对照组中,男31 例,女23 例;年龄23~81 岁,平均年龄(54.65±10.63)岁;病程1~16 年,平均病程(4.68±4.13)年;本次发病至治疗时间1~8 d,平均时间(2.93±1.70)d。研究组中,男32 例,女22 例;年龄22~79 岁,平均年龄(55.12±11.71)岁;病程1~17 年,平均病程(4.34±4.22)年;本次发病至治疗时间1~9 d,平均时间(2.87±2.05)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牵引治疗,取患者坐位,把牵引重量维持在5~7 kg,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1 次/d,牵引20 min/次左右,持续30 d。

1.2.2 研究组 予以温针灸结合康复理疗治疗。①温针灸:针灸时取患者俯卧位,将颈肩部充分暴露,对颈肩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以颈夹脊穴及大椎穴作为进针点,进针的深度0.8~1.0 寸,得气后在针柄处用艾灸燃烧,1 次/d,计划针灸30 d。②康复理疗:a.中频电疗:使用BA2008-V 型中频理疗仪,治疗时把两个铅板电极以上下位置放置在患者颈后部,妥善固定好后,调节输出电量水平,直到患者颈部出现可耐受量的脉动感,1 次/d,计划治疗30 d。b.三维微波:使用MT-3D 型日本进口三维微波,治疗时将三维微波治疗探头在患者颈背部以上下位置放置,输出功率控制在100 W 左右,频率控制在50 Hz 左右,空气间隙为3 cm左右,设置微热量,治疗15 min/次左右,1 次/d,计划共治疗30 d。c.蜡疗:把搅拌箱温度设为71℃,把蜡泥充分融化后搅拌,搅拌均匀后将蜡泥置于蜡盘中,平铺放置到医用无毒塑料胶单当中,用双手轻轻将其拍平使其厚度控制在1 cm 左右,再放置到51~53℃恒温箱中备用,使用过程中把蜡泥轻轻平铺在肩颈部位,若患者感觉不明显,则额外增加适当的压力使其接触强度增加,温度要注意以患者的耐受度为限,治疗25 min,隔天治疗1 次,计划进行3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颈部疼痛程度,使用VAS 进行评价,分值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②对比两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颈部疼痛、僵硬及恶心头晕等症状均消失,颈部活动能力及肌力水平也完全恢复至正常,治疗后3 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患者颈部疼痛、僵硬及恶心头晕等症状基本得以消失,只有在劳累或者天气骤变时出现轻度症状,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有效:患者颈部疼痛、僵硬及恶心头晕等症状明显缓解,颈部活动能力有一定好转,无复发,日常生活有轻微受限;无效:患者颈部疼痛、僵硬、恶心头晕等症状和颈部活动能力均无改善,甚至症状有加重表现。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部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颈部VAS 评分为(8.14±0.79)分,与研究组的(8.53±0.64)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颈部VAS 评分(3.01±0.48)分低于对照组的(5.46±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97,P<0.05)。

2.2 两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治疗时间(17.02±2.13)d、症状消失时间(13.05±2.14)d 均短于对照组的(22.64±3.15)、(18.64±3.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61、10.182,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也比较高,是在生理退变发展的过程当中,因各种因素累及所致的颈部神经和颈部基底动脉受压引发的头部、颈部、肩部、上肢等部位出现明显疼痛感、麻木感的症候群表现,也可因椎动脉处血管受到一定压迫后变形而影响脑补供血所致,或因颈部交感神经发生异常而导致患者的椎动脉受累,进而引发头疼、眩晕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均可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所以临床需要积极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应用时间比较长,其主要借助牵引仪来解除神经、血管、脊髓压迫,以缓解颈椎病症状。牵引治疗具有消除颈椎局部水肿、缓解肌肉痉挛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优点,能降低因颈椎病引发的头晕头痛及颈椎不适症状,具有松解关节粘连作用,进而恢复颈椎功能。但牵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用力度的要求比较严格,一旦用力过度或不正确,就容易引发新颈椎损伤,加重患者症状。

温针灸以特定的穴位针灸并与艾灸配合的方式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大大放松患者的肌肉,以改善局部肌肉的血供情况,同时还可以保护患者颈部肌肉的稳定性,以免进一步发生退行性病变。大椎穴坐位于督脉与足三阳经的交汇处,祖国医学认为针灸大椎穴能够内行督脉、外走三阳,起调节阴阳和通畅气血的作用,缓解患者颈部肌肉紧张症状[4]。通过温针灸还可以加快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液流动,改善其脑缺血情况,以缓解头部的不适感,实现温经通络及行气活血的目的。在康复理疗中,感应电对局部血液循环有明显促进作用,让末梢血管得到舒张,在电解作用中,可对患者体内微量蛋白进行明显变形分解,促进组胺和血管活性肽物质大量释放,进而扩张小动脉[5];超短波作用在患者的血管后,可使血管在短时间收缩之后出现明显扩张,此时,小动脉也会有明显扩张,尤其是一些深部组织小动脉也能够相应扩张,所以超短波在颈椎病患者颈部起作用时能够促进椎动脉扩张,增加血流量;泥蜡疗能够促使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配合温针灸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和补益正气作用,进而稳定患者的病情,巩固疗效[6]。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颈部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减缓患者疼痛,加速康复,改善患者机体状态,也提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温针灸与康复理疗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温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应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理疗椎动脉颈椎病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
理疗鞋垫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