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词句病例解析

2021-03-31 04:28任永刚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句号省略号括号

任永刚

统编语文教科书从编排体例到文字图画,再到版式印刷,可以说都达到历史高水平,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欢迎。但是,教科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科书應不断追求完美。近几年来,笔者在学习、研究、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发现了其在词句方面的一些瑕疵,今把它整理出来,为教师教学和教科书的修订提供参考。

一、句首介词“当”的用法

句首介词“当”常与“时”“时候”“一瞬间”等时间词搭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时间,作句子的状语。这类句子常出现的语病有三种:一是缺失与“当”呼应的时间词;二是缺失全句的主语;三是时间词与主语双缺失。下面摘录有关例句进行解析。

(一)时间词缺失

1.当你走进叶圣陶笔下《稻草人》的世界(  ),你会知道在夜间的田野,星星怎样眨眼,月亮怎样微笑。(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

2.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  ),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3.当他翻动树叶(  ),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

4.当小雨滴汇聚起来(  ),他们便一起唱着歌。(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

以上4例都缺失时间词。建议在句1、2、3的括号里添加“时”,在句4的括号里添加“的时候”,这样会更好些。

(二)主语缺失

1.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  )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  )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句1中的“我”被嵌入介词结构中,不可能作全句的主语,建议在括号里不避重复地添加“我”。句2应在括号里添加“周恩来”作主语。

(三)时间词与主语双缺失

1.当我再拿起那首诗(  ),(  )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当你读到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  ),(  )想把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就需要缩写故事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建议在句1前面的括号中添加“时”,在后面的括号中不避重复地添加“我”。在句2前面的括号中添加“时”或“的时候”,在后面的括号中不避重复地添加“你”。

二、句首动词“正当”的用法

1.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突然,耳边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你在想什么呢?”(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

2.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当”(zhèng dāng),动词,表示恰好处在(某个时间)。句1前一部分已交代清楚恰好处在“我的思绪……穿梭”时,句2前一部分已交代清楚恰好处在“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可惜的是,这两个例句的后一部分都没讲清楚是“什么”或“谁”出现在这个时间段,简言之,都没有主语。试将两个例句修改如下。

1.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突然,语文老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在想什么呢?”

2.周恩来和同学一边慢走,一边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句1调整了词序,让“声音”作主语。句2删去“正当”,让“周恩来和同学”作主语,添加了两个“一边”,以便更接近实际。

三、单音词的重叠用法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2018年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2019年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3.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人教版2001年审定本第七册《秋天的怀念》)

句1中的“亮亮地”,“地”是误用。句2将“地”改为“的”是对的,这里的“亮”是单音形容词,AA重叠式应该是“亮亮的”,在这个分句中作谓语。“亮亮的”,形容非常亮,笔者觉得用来形容母亲的眼睛不是很适当,建议改用早期版本中的“发亮”(见人教版2002年审定本第九册),“眼睛发亮”,是因为母亲一时兴奋,这样写比较切合实际。句3并非出自统编教材,放在这里是用来说明问题的,可见教科书编者对这类词使用处理的一致性。“眼圈红红地看着我”,“红”是单音形容词,AA重叠式应该是“红红的”。修改后的句子是: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四、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句号

猴子的尾巴长。                公鸡的尾巴弯。

兔子的尾巴短。                鸭子的尾巴扁。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

笔者以为,儿歌不是对歌,更不是考试答题——答后非加句号不可。儿歌是适合儿童唱的歌谣,也是简短的诗歌,讲究词句的连贯流畅,节奏明快,易于上口。第二、四小节各连用三个句号,如同路障,因为句号停顿时间较长,读来不易于上口。建议把这两个小节的前两个句号改为逗号,也就是各用一个长句子来回答,使词句更加连贯流畅。修改后的第二、四小节如下。

猴子的尾巴长,                     公鸡的尾巴弯,

兔子的尾巴短,                  鴨子的尾巴扁,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二)分号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五年级下册《手指》)

这句话有四个分句,从结构上看,前两个分句相似,后两个分句相似,它们各自的中间加分号表示并列关系是对的,但在第2个分句后面再加分号表示并列关系,就导致了这句话在结构上显得混乱。正是因为第2个分号误用,所以不少教师误认为这里“运用了排比的句式”。(除结构上不相同或相似外,还缺失共同的“提示语”,语势也不一致,不具备排比句式的条件)建议将第2个分句后面的分号改为句号,也就是说对食指的作用改用两句话来表述,这样教师就不会误解了。

(三)省略号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①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②③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④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⑤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

对话里有5处用了省略号。①表示话没说完。②③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这3处省略号加得适当。透过省略号,可以发现“我”不好意思向母亲伸手要钱。笔者觉得,④⑤没有必要加省略号,因为“我”已经完整回答了母亲的问话,再用省略号表示“我”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不只显得啰唆,还可能再惹妈妈生气,这样不合情理。试修改如下。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

建议将省略号移至后面,表示虚缺,可能有母亲叮嘱儿子的话,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

五、其他语病

1.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

“本已”的“已”同“已经”,时间副词,表示动作、变化完成了,这里用“已”与实际情况不符。建议改用“本来”,或“本意”,或“原先”,感觉会好一些。

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

“穿”,动词,在句中的意思是“通过”。“我”通过一排排缝纫机,显然不合事理。建议将“穿”改为“绕”。“绕过”,是指从缝纫机的侧面或旁边(空隙、小道)过去,这样才符合实际。课文的插图也是这样画的。

3.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五年级下册《景阳冈》)

此句描写的是日色坠下去的景象。何谓“日色”?这里指日落后西边天上昏黄的余晖。“回头看这日色时”,误用了“时”字,造成后一分句主语缺失。建议删去“时”字,后一分句的主语可承前一分句的宾语而省略。另一点,“日色”与“坠下去”在搭配上似欠妥当,建议将“坠”改为“退”,更符合自然现象。修改后的句子为:回头看这日色,渐渐地退下去了。

以上的词句病例解析,仅是个人一孔之见,若有欠妥之处,敬请名师、专家指正。

(山东省莱州市教学研究室   261400)

猜你喜欢
句号省略号括号
省略号来了
句号失踪记
省略号
句号
How to Make Emoticons
“入”与“人”
知了画句号
句号提意见
选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自报家门的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