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落实三个文件精神为契机,着力提升高校参政党建设水平

2021-04-01 05:48石琼
公关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校

石琼

摘要:三个文件的制定印发和贯彻落实,为加强参政党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本文紧扣三个文件精神内涵,从高校参政党建设的工作实际出发,以“五种能力”建设角度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分析高校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提升高校参政党建设水平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三个文件 高校 参政党建设

自2018年底以来,中央先后印发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2018-202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中央统战部转发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新时代组织发展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规划》、《意见》、《纪要》三个文件)。三个文件的制定印发和贯彻落实,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对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时代意义。三个文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多党合作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落实,再次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定位、基本职能,參政党建设的目标任务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营造有利于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发挥的良好氛围,具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为加强参政党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种能力”建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纲领性指引。在三个文件中也指出支持民主党派加强“五个建设”,《意见》中明确,要把民主党派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高校是民主党派汇聚地,党派齐全、层次高,基层组织完善,高校的参政党建设在新的时代变迁中,对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提升水平、创新发展,如何加强内修外练、提高履职能力,既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发展,也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需要,是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一思想认识,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

在高校,参政党成员思想活跃,做好思想引领,要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在“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中,各参政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引导党派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多党合作的重要论述,使全体成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切实履行政治责任。首先,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以党为师,是各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把多党合作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每个党派都要加强多党合作历史教育,特别是新成员,要共同缅怀历史,传承弘扬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其次,维护核心,坚定道路。引导成员始终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胆肝相照的亲密友党,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认同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紧跟核心是作为参政党的历史职责。最后,凝聚人心,履职建功。引导成员找准履职尽责的着力点,在做好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基础上,为学校和地方发展建良言、出实策。

二、提升组织发展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着力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基层组织发展是各民主党派工作的基础。三个文件指出,基层组织发展,要着眼“三个关口”的程序标准,即把好政策关、标准关、程序关。当前高校各党派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以三个文件精神为指导,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破解难题,增强党派活力。

在高校的党派发展中,主要突出两方面问题。一是,党派区分度降低,趋同性现象普遍化。在高校党派成员基本为专业背景不同的高校教师,党派特色和党派标识模糊,难以凸显自身的政治特色。三个文件中也指出,要清晰界定适合发展、严格发展、限制发展的界限,保持鲜明党派特色。高校统战部应有意识地引导相关专业老师加入更符合其界别特征的党派,在组织发展中严把“入口关”,从发展对象的界别、年龄、素质等综合考虑,还应注意各党派的规模、质量等宏观因素,避免优秀人才扎堆一个党派,影响各党派协调发展。

二是,各党派面临老龄化的共性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党派的发展和活力。以高校各党派成员年龄结构来看,退休的比例普遍高达50%,对党派作为政党的政治生活参与和社会影响力造成一定影响,直接造成组织生活难以开展,参政议政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下降。解决老龄化问题,重点在于各党派在组织发展上提高质量和数量,提高参政党组织良性发展和领导能力,增强与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适应性。首先,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委员会由专人负责组织发展工作,党派各支部也应有相关工作负责人,层层落实责任;其次,增强基层组织活跃度。组织生活既要保持政治生活的热度,又要有联谊的氛围,组织活动开展丰富,有活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再次,要充分发挥旗帜性人物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依规治党机制,着力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在高校,要在落实制度上下真功夫,建立和完善适合高校党派发展的科学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各项议事决策制度,协调配套、有机联系,促进可持续发展。针对党派成员分散在各单位、各学院,如何加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组织生活制度,完善现有的考评制度等,都可借鉴中共基层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换届选举中,如何落实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选举过程,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另外,在建言献策、推荐干部等方面应有适合高校党派工作的具体办法和相关规定,努力体现党派工作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

班子建设是参政党提高组织领导水平的关键,只有建设一支坚强有力、团结向上的党派领导班子,才能带领所联系的成员更好履行参政党的基本职能。党派班子成员的选配首先要考虑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互为补充,梯队合理,成员构成上要有利于发挥整体协作,既要有专家型领导,还要有善于组织管理的热心者。作为党派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和领导力,协调班子内部运作,包括矛盾化解,形象塑造等,提高班子自身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班子爱党爱国情怀,增强甘于奉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树立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着力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良好的作风,是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重要保障,关系各参政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作风建设首先要与思想建设相结合,通过思想建设解决思想上的认识,纯洁政风、党风,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其次,发扬和传承优良传统,民主革命时期,“致力为公”、“民主科学”等口号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和济世风范曾经吸引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在新时代的变革中,党派同样展现出积极投身社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进取精神,树立团结奋进、凝心聚力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赞誉。再次,借鉴执政党“从严治党”的相关经验,内部以廉政建设为重点,规范纪律条例,纠正部分成员认为“从严治党”只针对中共党员,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识,各种违反八项规定的违纪违规行为同样受到严惩,严打各种腐败行为,同时通过建立述职述廉制度、信访制度等,完善党内监督,形成预防体系,有效遏制党派成员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各党派成为不断净化的社会主义参政党,自身素质和参政能力都能与中国共产党相匹配和适应,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更有底气。各参政党提高整体合作共事能力,扮演好自己的政治角色,担负起自身的政治责任,讲好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奋斗的故事。

五、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着力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高校基层组织是联系本党派成员和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团结成员发挥作用的战斗堡垒,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代表性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代表人士队伍,是各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规划》提出“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数量规模进一步合理、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的目标任务,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民主党派队伍建设方向性任务。《规划》强调“五个环节”的程序要求:蓄、选、育、管、用。

高校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完善培养、考察和举荐党外代表人士的机制,把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纳入学校各基层党委统战工作目标进行管理,通过政治培训与锻炼使用相结合,提升后备干部的能力素质。“五个环节”融入到校院二级统战工作的实践中,特别是二级学院基层统战工作,掌握了大批工作在一线的优秀党外后备干部,学校统战部和学院党委都要建立党外人士数据库,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规划,工作中既要引导关心,又要压担培养,学校统战部要有意识地根据干部特点搭建不同平台和锻炼机会,有意愿且专业对口的适合推荐地方挂职,学术突出、专业领域有影响的适合培养为旗幟性人物,履职能力强的党外人士应考虑予以政治安排,增强党外代表人士政治生活的融入度和话语权,在实践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高校参政党建设任重道远,如何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真正把各党派建设成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优势的参政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三个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将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参政党建设工作水平,推进参政党建设迈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发展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5-21.

[2]中共四川大学委员会.“三个结合”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四川统一战线,.2015年Z1期.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