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2021-04-01 13:46岳鑫
关键词:哲学核心素养

岳鑫

摘    要:对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哲学部分为例,从课程性质解读、教材编写理念、教材主要特点、教材设计思路、教材核心问题五个方面进行宏观概括,从教材编写逻辑、教材编写结构、教材编写语言、教材编写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微观分析,从而在教师素养、课堂改革、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教材研究;哲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2-0006-07

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是对旧教材必修三“文化生活”和必修四“哲学生活”的重构与整合,对一线思政课教师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笔者参考新旧教材、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2020版教师教学用书、国培示范培训视频等内容,重点从教材宏观把握、教材微观分析、教学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哲学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引导一线教师实现由旧教材向新教材的转变,以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育人。

一、教材宏观把握——高屋建瓴 提要钩玄

(一)课程性质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例如新教材有四处直接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目;6.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一目;7.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目;9.3“建设文化强国”一目,四处均有直接体现,无形渗透之处比比皆是。

(二)教材编写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将价值观教育融入问题探究、情境创设、知识阐述中,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自觉培育起爱国、诚信、求真、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2.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我们要遵循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的规律,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例如教材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一目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进而认识到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既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又注重全面发展。

3.坚持三贴近原则,遵循从现象到本质、从原理到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教材编写过程中,阅读与思考都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例如“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采用屠呦呦和中国探月工程的最新案例,学生普遍了解,极易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情感的认同。教材编写逻辑思路:现象→本质(世界观)→方法论,即通过对具体事实、现象的描述,归纳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三)教材主要特点

1.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着力体现最新理论成果。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那么就要让思政课小课堂与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学生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世界、宇宙、自然、人类社会、集体、他人、自我,自觉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通过系统的哲学理论学习,懂得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品味真理的香甜。同时要注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材中也着力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处体现习近平关于劳动、群众等问题的最新表述。

2.在教材内容呈现上,以我国的哲学家名言和我国事迹材料为主,着力体现文化自信。哲学的发展,历来有中西马三种流派,过去我们讲中国哲学的底气不足,现在教材编写中无论是“阅读与思考”还是“相关链接”,大量采用我国哲学家的素材,例如讲矛盾时,引用张载、老子、毛泽东《矛盾论》等观点,在讲实践时,大量引用毛泽东《实践论》的名言,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采用十八洞村和港珠澳大桥的案例,就像习总书记所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内容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一教学资源我们要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继续继承和发扬。

3.在学生的接受度上,关注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着力发挥学生主动性。思政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用主导开发主体,靠主体顺应主导。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的关键,但终究是外因,最终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走进学生内心才能讲好思政课。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疑惑点,不能只讲成就不讲问题,要用全面观点看问题,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同时利用课中的“阅读与思考”和课后的“综合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还要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让学生行走在乡土大地。用所学理论正确地指导实践,这才是我们上思政课的最终目的。学生是思政课的最大受益者,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思、有所動、有所获,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理论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

(四)教材设计思路

1.单元总体设计思路:从具体的现象导入,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讲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容。

2.每课设计思路:从生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以“阅读与思考”探究活动为平台和引子,设计不同程度复杂性、挑战性的情境,提出具有思考性、辨析性、价值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辨析观点、独立思考、交流分享等,再以“相关链接”“名人名言”等辅助正文,完整呈现教材内容。

(五)教材核心问题

北大孙熙国教授在2020年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中提出整本书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1.如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 (人生)和思维?2.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3.如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单元重点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由此可知,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围绕问题1,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围绕问题3,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围绕问题2,当然这三个问题并非与教材完全一一对应,他们有着内容上的交叉重合关系,而第三个问题是整本书的落脚点和主题,要格外重视。

二、教材微观分析

(一)教材编写逻辑的变与不变

经过新旧教材目录的对比,不难看到,第一课讲什么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课讲唯物论,第三课讲辩证法、第四课讲认识论,第五课讲社会历史观、第六课讲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一个都不少,仍然遵循从一般哲学到马克思哲学,然后具体展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是顺序有变化,认识论和辩证法位置互换,更符合教材重新建构的目的。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紧扣主题,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从认识论讲起,进而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和主体,进而实现人生价值。这样更符合教材的编写逻辑。还有在表述唯物论时,遵循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利用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不是任意的(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实现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思想路线的转变。过去旧教材分着讲物质和意识,有割裂之嫌,不如放在一起讲,更透彻,更深刻。

(二)教材编写结构的变与不变

1.体例特点。本教材仍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大致按照一框一课时进行,但是新教材对旧教材内容进行压缩整合,所以现在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相当于过去两节课甚至三节课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不能一讲到底,不能面面俱到,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已不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消化吸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阅读与思考。过去的课堂教学对于教材资源的利用不足,很多老师觉得教材的案例陈旧过时,喜欢自己另辟蹊径,寻找自己适合的教学资源,设计相关问题,浪费了这一资源或者直接讲述正文,忽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注重学生哲学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机械背诵,不会灵活运用。新教材对阅读与思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内容新鲜、接地气、既有理论性,又体现了时代性,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新起点、好抓手,一线教师应该重视起来。“阅读与思考”是我们学习原理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路径,它往往是通过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思考,从中了解、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应当从此出发,自己思考、体验、选择、解决,并在这一过程中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3.正文。正文现在是字字珠玑,点点琅玕,没有一句废话。正文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也是需要深入挖掘的理论资源,一般都是前面的阅读与思考归纳总结出的结论。这部分要仔细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仔细揣摩每句话的意思,搞清楚内部的逻辑结构,分清层次,突破重难点,完成主要教学任务。

4.辅助文。本次教材修订对辅助文进行了精简,仅保留了“相关链接”和“名人名言”两种,就与正文的关系来说,名人名言要更密切一些,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确证。相关链接是对教材正文的有益补充,有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的说明,供学生自学使用。

5.综合探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综合探究”是教师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综合探究”大致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综合的功能,二是深化补充的功能。所谓综合的功能,是指综合探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作系统地梳理,如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深化补充是对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和阐释,如第二、第三单元的綜合探究。“理论评析” 涉及的内容,老师应给予系统讲授和指导。“探究路径参考”和正文的“阅读与思考”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来完成。

(三)教材编写语言的变与不变

1.简——删繁就简、言简意赅。旧教材:文化116页,哲学109页,合计227页,现在新教材122页,可谓是删繁就简,言简意赅,在保证课本主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删减、增添,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整合本书,语言简洁,文字如行云流水,浓缩的都是精华。例如在教材中“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表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都有所删减。

2.明——主旨前置、开宗明义。主旨句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主题句,一般起到概括全段的目的,是全段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来概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次教材调整将主旨句一律前置,开宗明义。例如在讲自然界的物质性时,将“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在讲规律是客观的时,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前置到段首,十分清晰明了。

3.谨——严谨规范、用词精准。这次教材的编写突出了“严谨”二字,教材中共有19处修改完善的地方,对过去的旧说法进行了加工改造,有些是增加了限定条件,例如在讲真理的客观性时,这样描述“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增加了“在同一条件下”;有些是规范了表述,如过去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现在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有些是概念外延有变化:如过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现在是“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等不一而足。

4.实——朴实无华、高低兼顾。教材的编写语言十分朴实,用学生可以接受的难度去阐述哲学的问题,这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可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去体会,去感悟。教材语言既有哲学家的理论深度,又注重学生的接受度,高低兼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

(四)教材编写内容的变与不变

总体来说,删除内容、简化内容、降级内容(从正文到辅助文)属于教材弱化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重要性下降,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增加内容、完善内容、升级内容(从辅助文到正文)属于教材强化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突破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逻辑体系,克服教学定势和思维惯性,尽快适应新教材。下面是笔者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梳理,以供参考:

1.教材强化部分

(1)增加内容:表格1

例如旧教材只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现在新教材增加了它的使命,使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心和使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更深刻认识到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旧教材的认识论,重点在讲实践和真理,将认识放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作为中介,被一笔带过,现在新教材一上来就讲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关系,将认识这个概念分析得很透彻,为后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实践和真理,扫清了知识上的障碍,体现了认识活动独特的本质属性,更有利于厘清他们的区别和联系。例如旧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文化部分,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重点讲,现在把它调整到价值观后面讲,更符合学生从一般到个别的认知顺序,层层递进,从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深入,并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国家、青年)三个角度进行阐述,语言表述更加凝练。

(2)完善内容:表格2

例如旧教材讲矛盾双方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现在新教材准确表述为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例如旧教材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现在多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即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而且对于二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更甚。例如旧教材评价人的价值时,只是为社会、为人民做的贡献,现在新教材扩展到为人类、社会、国家、人民做的贡献,可以说更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使学生的眼界和格局更加宽广。例如新教材对人民群众的外延的界定增加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将人民群众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因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3)升级内容:表格3

例如旧教材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均在辅助文,现在把他们调整到正文。有利于通过实践的具体形式来深化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的理解,形式更具体,学生感受更真切。现在讲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时候,旗帜鲜明地讲清楚这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依据对何者第一性回答地不同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有利于改变过去先讲二者关系,再讲概念本身,如此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2.教材弱化部分:表格4删除内容、简化内容、降级内容

对于以上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弱化,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突出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重点

重点讲述哲学的基本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和基本特征,讲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何不讲认识论问题?

2.运动的规律性的论证逻辑?

3.为什么现代社会掌握辩证法似乎变得困难了?为何说易做难?

4.习近平的劳动观与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有什么关系?它的产生、主要内容和理论特质?

5.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有何具体表现?特点、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如何应对?

碍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展开,留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如何应对新教材中的改变

1.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习总书记曾说,“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教师需用丰富的学识涵育学生的理论素养,坚定学生政治认同、关注哲学思维的养成。既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宣传党的科学理论,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帮助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要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實践、推动工作。

2.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采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复杂情境和可以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反思模拟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要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学生只有自主经历由建设性批判思维主导的辨析过程,才能通过思维和操作活动的过程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要强化以学习为中心的活动设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单元式设计”。坚持议题式教学法和史论结合教学法,议题既涉及内容的学理,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取向,体现教学重点,又针对教学难点。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3.坚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坚持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思政教育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卷面考试成绩上,更要落实在学生的言行和日常表现上。实施过程性评价,可以倒逼课程实施和相关活动开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沟通合作能力,更加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主体性、协商性、多元化,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多给学生机会展示,坚持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韩   震.新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理念与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0,(01):31~38.

[2]刘曙光,陈   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使用和教学策略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刘   媛.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整体认识与教学建议[J].福建教育,2020,(10):36~38.

[5]杨增岽.《哲学与文化》教材解读与教学总体建议[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8):7~10.

[6]姜兰波.统编思政教材的实施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9):27~29.

[7]张   帅.聚焦核心素养 用好统编教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9):24~26.

猜你喜欢
哲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