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胎儿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的产前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

2021-04-02 00:15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胼胝侧脑室脑室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广东 阳江 5295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于产前采用MRI诊断胎儿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的影像特征与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8年6月~2020年4月本院就诊的68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实施超声与MRI检查,分析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经胎儿头颅检查,共发现96例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超声检查发现55例透明隔腔异常;在96例胎儿中有64例胎儿为单纯透明隔腔异常,32例胎儿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结论:经MRI检查胎儿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效果显著,可有效弥补超声检测的不足,准确发现胎儿异常,诊断效果较优,对产前诊断准确率与减少缺陷胎儿出生等情况有积极作用。

胎儿透明隔腔是产前影像学重点观察的结构之一,是评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发育的重要指标。在孕妇的中晚期进行超声与MRI(核磁共振)检查,若二者均未见胎儿透明隔腔显示,则需警惕胎儿是否存在透明隔腔异常或其他异常,再加上透明隔腔与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关系密切,故准确诊断胎儿透明隔腔情况尤为重要[1]。而MRI检查具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建立多平面成像,且在检查过程中无辐射,故在临床产前诊断中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胎儿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特征,继而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就诊的68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行超声与MRI检查,年龄21~40岁,平均(32.06±2.31)岁;孕周22~36周,平均(34.65±3.21)周。经MRI检查在683例孕妇中,96例胎儿有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包含64例单纯透明隔腔异常与32例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本文对96例胎儿的影像学与临床资料做进一步完善与分析。

1.2 方法

超声检查:孕妇保持平卧位,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型号:ZM-5000;药(械)准字,苏械注准:20182210347),以2.5~6.0MHz的频率探头常规扫描胎儿全身与附属物;在丘脑的水平横切面显示胎儿透明隔腔,测量宽度。异常判定标准:其宽度为2~9mm为正常;若宽度≥10mm为透明隔腔增宽,若≤2mm为透明隔腔偏小,若无透明隔腔存在为缺如。同时检查胎儿是否合并神经系统异常,并记录[2]。

MRI检查:孕妇保持舒适安全体位,无需服用镇静药物,嘱咐孕妇屏住呼吸,以GE磁共振(型号:Signal1.5T;生产厂家:美国通用)行常规扫描。其梯度强度:40mT/(m·s),矩阵线圈:6个,序列扫描时间:不超过20s。先行定位扫描,再行腹部轴位、冠状与矢状位扫描,最终行胎儿器官的横断面、冠状与矢状位扫描[3]。胎儿均快速稳态进动采集与单次继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参数设置:快速自旋回波序列GRET2WI,厚层:4mm,层间距:0.6mm,视野:260mm×260mm,回波时间:100ms,重复时间:1800ms,翻转角:150°,矩阵:256×256。真实稳态进动序列,厚层:3mm,层间距:0.6mm,视野:272mm×272mm,回波时间:1.4ms,重复时间:3.5ms,翻转角:90°,矩阵:224×224。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T1WI,厚层:4mm,层间距:1mm,回波时间:155ms,重复时间:4.2ms。横断面DWI,回波时间:73ms,重复时间:4400ms。

1.3 图像分析

由2名专业且工龄5年以上的胎儿MRI诊断经验医师进行联合分析。

2.结果

2.1 单纯透明隔腔异常分析

经统计在64例单纯透明隔腔异常胎儿中(超声检出48例),完全缺如3例(超声检出1例),经图像分析未见透明隔腔,存在胼胝体,其三脑室与形态均正常;部分缺如1例(超声未检出),经图像分析可见透明隔腔但不清晰,存在胼胝体,其三脑室与形态均正常;增宽26例(超声检出13例),经图像分析可见透明隔腔宽度>10mm;纤细34例(超声检出34例),经图像分析可见透明隔腔宽度<2mm。

2.2 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分析

经MRI诊断共检出32例透明隔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胎儿(超声检出7例),胼胝体完全缺如11例(超声检出3例),经图像分析未见透明隔腔与胼胝体,部分扣带回处于塌陷状态,三脑室形态无异常,其后脚增宽呈现水滴状。胼胝体部分缺如7例(超声检出1例),图像分析胎儿透明隔腔与胼胝体部分缺如,三脑室位置与形态均无异常,双侧脑室正常(或增宽)。视-隔发育不良2例(超声未检出)图像分析胎儿透明隔腔缺如,双侧脑室的前角为方形,视神经与视交叉发育异常。前脑无裂畸形6例(超声检查2例),图像分析无脑叶型表现:中央的单脑室变化,双侧大脑半球融合,半球间裂、大脑镰、胼胝体、透明隔腔与第三脑室均缺如,丘脑融合,基底节区部分缺如,背侧有囊肿;半脑叶型:双侧侧脑室前角为“马蹄形”,双侧脑室存在后角,透明隔腔与胼胝体缺如,部分丘脑融合,未显示第三脑室;脑叶型:有半球间裂与部分大脑镰,额叶脑实质部分融合,存在双侧脑室前角,透明隔腔与胼胝体缺如,第三脑室正常(或偏细)。脑裂畸形1例(超声未检出),图像分析胎儿透明隔腔虽显示但不清晰,胼胝体缺如,脑实质分离,可发现裂隙状脑液信号与脑室相通,在大脑分裂处表面有脑灰质信号。脑损伤2例(超声检出1例),图像分析透明隔腔与胼胝体缺如,脑实质信号显示异常,且有出血信号出现。脑积水2例(超声未检出),图像分析胎儿透明隔腔被破坏,胼胝体缺如,有明显的脑室扩张情况,第三脑室正常或增宽,脑实质有受压与水肿情况。多发畸形1例(超声未检出),图像分析胎儿透明隔腔与胼胝体缺如。孔洞脑1例(超声未检出),图像分析胎儿透明隔腔未显示,部分胼胝体缺如,脑实质内囊状信号与侧脑室相通。

3.讨论

胎儿透明隔腔主要是指在脑中线前部,且被穹窿柱隔离的两个透明隔间液体腔,前上方为胼胝体后下方为穹窿,侧壁为透明隔小叶,可有效分隔两侧侧脑室。当孕周在10~12周时,其端脑发育,于双侧脑泡腔内逐渐形成透明隔腔,亦会随着胼胝体生长而发育,与前联合板伸展、融合,继而形成透明隔小叶(2个),于孕周17周时,胎儿透明隔腔完成形成[4]。受多因素影响,胎儿透明隔腔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常发于胼胝体发育不全、视隔发育不全、脑穿通畸形等多个先天性畸形,最常见的为胼胝体发育不全,而胼胝体发育不全又分为完全型与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主要为透明隔腔缺如,侧脑室增宽且呈现“水滴状”,第三脑室扩张并向上移位,未见胼胝体/或部分显示[5]。针对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的临床检测措施主要为超声与MRI检查,而因胎儿的体位受限,产前实施超声检查,其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影像获取困难,无法直接显示胼胝体,故以超声观察较为困难,对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类型判定较困难,而MRI检测可直接且清晰地显示胼胝体缺如情况[6]。

本文研究结果中,以MRI检查发现96例胎儿异常,而超声检查发现55例胎儿异常,其结果存在差异性,分析原因,可能为胎儿透明隔腔缺如在超声影像学中表现为胼胝体前半部/大半部分缺如,而部分胼胝体缺如经胼胝体体尾部分缺如,故以超声检查其影像学显示胎儿透明隔腔正常,易发生漏检情况。因此针对超声检查发现的透明隔腔正常或偏小,但有明显的间接征象时,需及时警惕是否有胼胝体发育异常的可能性。

胎儿透明隔腔结构细致,是提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重要指标,故于产前诊断的意义重大。而超声检查可有效发挥耗时短、价格低、重复性好的优势,但该检测方法易受胎儿体位与母体自身因素限制,对胎儿透明隔腔的分型诊断效果不佳[7]。而MRI检查,可针对胎儿各类颅内结构畸形进行准确诊断,并进行分类,可有效弥补超声无法清晰显示矢状切面的不足,但其价格较昂贵[8]。

综上所述,超声与MRI检查均有各自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依据诊断优势,可以超声对疑似透明隔腔异常的胎儿进行初筛,在发现胎儿透明隔腔异常后,以MRI检查对胎儿具体异常分型进行诊断,进一步确诊胎儿颅内异常结构。故超声检查对透明隔腔异常疑似胎儿的筛查意义重大,是不可代替的主要筛查方法,但在准确判定胎儿异常情况时,仍需依靠MRI检查,继而为产前咨询与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胼胝侧脑室脑室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MRI对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