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

2021-04-03 11:52李状军
建筑与装饰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城镇化美丽

李状军

邵东市自然资源地理规划信息中心 湖南 邵东 422880

社会经济进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规划设计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农村面貌变化巨大。城乡发展过程中,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因素,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落实,能够对优秀乡村文化进行保护,为乡村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美丽乡村的内涵

(1)创造生态美。传统村落的形成以自然地理条件为依托,实现了山水田宅的有机结合,生态环境良好。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开展,需要重视生态美的创造,对现有自然条件加以尊重,展现出山水特色,保留原有的品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创造环境美。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提高村庄环境卫生,结合农村实际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安排专门人员对公共场所进行保洁,分类收集农户的生活垃圾,村集体组织人员定时定点清运生活垃圾,真正创造环境美。

(3)创造建筑美。村民往往对建筑布局及建筑质量产生直观的感受,村庄外在形象与居民风貌存在密切关联。因此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需要就住房建设加以完善,展现地域特色,确保住房规划与当地经济文化相符合,结合建筑现状出发,以导则为依据,详细指导控制建筑要素,促进住房建设的有序推进,创造出建筑美。

(4)创造生活美。乡村生活以景观为外在体现,乡村生产是生活的基础,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应当将乡村景观与产业布局融合起来,彼此相辅相成。立足现实生活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基于土地流转促进其整合,通过集约化方式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1]。

2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性。就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体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不足,这就势必会降低规划设计质量。部分设计师并未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区域自然社会情况,盲目对其他地区乡村规划设计方案加以借鉴,导致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不足,并不适合乡村的发展。

(2)缺乏合理性。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不足,一味模仿城市状态,多层居民楼的建设虽然整洁规范,但对于乡村居民来说,其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村住宅规划设计缺乏合理性,并不能够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3)缺乏风格特色。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将地方特色文化与风格融入其中,赋予乡村以美丽的内涵。但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一味追求运用现代化流行元素,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利用不到位,规划设计毫无地方色彩,导致所规划设计的美丽乡村缺乏文化感染力。

(4)缺乏发展活力。美丽乡村的体现不局限于自然和外观,更体现于社会层面,为强化美丽乡村的经济基础,需要高度重视乡村产业的健康发展,文化传承发展也具备优良条件。但就当前实际来看,乡村产业明显不足,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缺乏发展的活力[2]。

3 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架构

(1)明确四项目标。美丽乡村的建设,应当明确四项目标,包括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打造一个现代化新农村样板,营造优美环境,促进社会和美,创造富美生活。这就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争取成为全国的唯一。

(2)和谐农村架构。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应当架构和谐农村,调动农民积极性,打造独特的乡村。在立意上需要追求新高度,从全局角度出发打造乡村建设试点,发挥其示范作用。在城乡一体化大环境下,社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以省里两创战略为背景,架构和谐农村,力争成为全国第一与唯一。和谐农村的架构应当确定平面广度,介于城乡之间开展积极联动,保证覆盖的广泛化和全面性,发挥城市纽带作用,以村为基础,展现出城乡各自特色,发挥各自功能,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正确引导。

(3)实施四大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以确保总体架构的有效性,这主要体现在环境改善、产业重视、素质强化以及服务提升四个方面。为促进乡村整体品位的提升,需要就乡村外在有形环境加以改善,就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加以扩大和巩固,促进乡村整体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需要立足乡村实际进行综合分析,扶持优势产业,强化乡村内在经济实力,打造独特乡村品牌,扩大品牌效应辐射范围,使得品牌支撑功能逐步强化,乡村集体经济也能够得到显著扩大[3]。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要点

(1)把握乡村地貌,整体规划布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实现,需要就乡村实际进行客观分析,把握具体地形地貌,了解山水状态,对原有地形地貌加以科学化利用,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融入多种乡村特色元素,比如山川河流、绿化植被、农作物等,整体规划布局,不再局限于整齐划一,而是展现出地方独特优势,真正打造美丽乡村。在这一方面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若乡村有着优美生态,可打造生态村;若乡村拥有风景名胜,可发展生态旅游;若乡村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可建设历史古镇等,增添美丽乡村的吸引力。

(2)凭借地理优势,改进产业链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长期性,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以促进乡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大环境下,需要重视地理优势的发挥,就乡村产业链条加以积极改进,转变以往发展方式,不可破坏生态环境,而是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链,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全面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乡村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

(3)统筹配套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对比乡村和城镇可以发现,二者经济水平存在差异,硬件设施配置也存在明显不同。就市政管道的铺设来看,包括给排水、燃气、采暖等,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保证资金投入的科学化,需要就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做出科学规划。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乡村建设方面的投入成本,比如采取公用临近村落或城镇硬件配套设施的方式,建设周期也明显缩短,经济效果显著。

(4)遵循自然规律,建设生态乡村。传统村落的建设大多依托自然山水,乡村景观的形成实现了山水、田地与住宅的融合。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建设生态乡村,将人与自然协调起来,以促进自然景观改造,通过田园风光来展现出乡村的魅力。

(5)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地方特色。对于城市运转来说,发展机制处于重要地位,而乡村运转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支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推进,需要就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对传统民居建筑加以大力保护,营造安逸、和谐的生活环境,充分展现地方特色,居民对于乡村的心理归属感也得到显著增强[4]。

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新规划理念

5.1 以村民为主体的民主规划理念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于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可以更新规划理念,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比如就韩国“新村运动”中“官民一体”模式加以借鉴,美丽乡村规划的开展由政府和村民共同进行,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走访和调查问卷方式就美丽乡村规划新想法进行收集,关注村民的需求,了解村民的愿望,致力于对村民的需求加以满足,这一规划模式真正体现了以村民为主体。相关规划部门应当就乡村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宗族管理情况以及权责归属关系,确保不同类型纠纷的发生概率得到明显降低。

5.2 边规划边重视传统建筑保护的规划理念

就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村干部及村民的思想存在局限与偏差,认为传统建筑相对落后,导致乡村实际规划发展过程中盲目顺应民意,将传统建筑拆除,建造现代风格的新建筑,新住宅的建造比传统旧房子更省时省力,使得乡村规划中很多规划者将传统建筑拆除,以减少修缮的麻烦。实际上,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美丽乡村的规划,应当认识到传统建筑相当于是传统文化的代表,需要更新规划理念,就高价值的传统建筑加以保留,对于体系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6 结束语

在进入到美丽乡村建设阶段化,新农村建设展现出新的面貌,建设效果显著。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落实,需要把握乡村地貌与地理优势,加以科学规划布局,改进产业链条,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生态乡村,彰显地方特色,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城镇化美丽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我们创造美丽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平凡又美丽
家乡的城镇化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乡村规划、建筑与大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