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线条美学与修身

2021-04-06 19:35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写

徐 群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

一、前言

“健康中国,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人民健康要以疾病预防为主,应该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众所周知书法艺术是我们的国粹,也是祖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由于书法的书写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过程,长期的练习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书法艺术的学习越来越被大众所热衷,而其背后的书法文化哲学更值得深入研究。

二、书法的线条美学与修身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以笔墨线条为其艺术“生命”。书法家对于宇宙万物作“俯仰往返,远近取与”的观察,用灵动的线条表现所见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从有限中体会无限的人生哲理。一般来说,学习书法主要是对于毛笔笔锋(尤其是笔的毫端)的灵活运用,一幅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上面的线条如同音乐作品的“音符”一样,具有节奏感,时快时慢,时重时轻,时实时虚如同笔走龙蛇一般美妙,通过毛笔笔锋的灵活变换使书写者内心为之感到舒畅,观赏者也会感到内心之愉悦。中国文化艺术追求忘言、忘象、至简、至纯的哲学境界,书法艺术也是这样。这正如唐代书学理论家张怀瓘所言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乐,无形之相。”(《书议》)

学习书法可以修身,修身就是修养身体,使之健康,即养生之学。学习书法可以排解人们心中的忧愁和烦闷,使人内心舒畅疾病缓解。如唐代皎然和尚曾作诗云:“浊酒不饮嫌昏沉,欲玩草书开我襟。”学习书法同样可以增强人的体魄,有利于防治疾病和使身心健康,如宋代文学家陆游在诗中所言:

北窗试笔 陆游(宋)

老来日月速,去若弦上箭;

方看出土牛,已复送巢燕。

清晨觅缣衣,正午废纨扇。

北窗小雨余,盆山郁葱蒨。

病体为之轻,一笑玩笔砚。

虽无颜柳工,挥洒亦忘倦。

纸穷墨渐燥,蛇蚖争入卷。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把学习书法与人的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是人的思维能力锻炼,它几乎是整个身体的周身运动。习字之时,书写者需要凝神静气首先摆正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无论是硬笔还是软笔,坐姿正确与否都是非常关键的,有时可以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习字之时,需要人的整个身体保持平衡放松状态,僵直死板是写不好字的。首先,需要头正、肩松、身直、臂开、两足平放于地面之上;其次,执笔的时候,需做到指实、掌虚、腕平、肘起。全身力量由身体的腰部逐渐到达肩——肘——腕——掌——五指,最后通过手指的控制运行于毛笔的毫端,使之气韵贯通。

关于执笔的方法,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一般常用的执笔方法是沿用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总结的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执笔法的要领是:指实、掌虚、笔管欲直、胸部与书桌保持一拳的距离,头部距离桌面不要太低。书写书法作品的时候,也要求一气呵成,将精、气、神全部倾注于毛笔的毫端,这样写出的作品才能够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学习书法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如书圣王羲之在《笔法诀》中所言:“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练习书法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实质上却是全身气血的运行。书写者,需宁神静气,心态平和,方才能够血脉通畅。因此,外界很多人都认为学习书法就是一种“气功”,这样的说法也许并不完全科学,但学习书法久而久之可以使人身体健康是有一定道理的。《瓯北医话》认为:“学书用以养心愈疾,君子乐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临池管见》则认为:“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是书写者内在气度的集中体现。不论是“二王”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的气韵生动之气,还是书法作品被称为“楷法极则”“正书第一”欧阳询书法的法度森严之气,亦或是一代忠臣良将颜真卿书法的中正浩然之气,以及元代第一书法家赵孟頫书法的婉转妍美之气,无不是书家自身学养和精神气质在书法作品上的集中展现。这也正是中国书法史上,所谓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古往今来,评论书法作品也往往兼论人品,在“书品”与“人品”的关系上,一直都有“书品即人品”的说法。书法虽然是以文字作为书写对象和表现主体,但在书写过程中却时常可以照见作者内在的心境、情感、人格心理与艺术个性。早在西汉晚期,杨雄就提出了“书,心画也”(《扬子·法言·问神》)这一说法。到了东汉晚期,赵壹在《非草书》中说:“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这就是所谓的“字如其人”的观点。之后,唐代楷书名家柳公权又提出了“心正笔正”的观点。

对于学习书法是否可以使人健康长寿,一直都是人文学者和医学家们所关注的课题。经过调查统计,在历史上书法家的寿命普遍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群。

善于书法,并且身体力行的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他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卒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终年八十八岁。尽管,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饱读诗书,擅于书法,但乾隆皇帝的字却经常被后人所称道,时至今日其书法作品在书画艺术品市场上依然是藏家们争相购买和收藏的“翘楚”作品。而乾隆皇帝在世的时候,其书房“三希堂”(所谓“三希”就是三件稀世珍宝,另一种解释是“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三件珍宝全部都是书法作品,分别是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于书法艺术是多么的热爱。此外,“冯亦吾先生曾写过一篇《书法养生论》,据他考证,在历代帝王中,年过80的人只有4人,而他们都是书画爱好者:梁武帝萧衍86岁、唐代武则天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乾隆89岁。”[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书家之欧颜柳赵”有三大家都年逾古稀,其中欧阳询85岁,颜真卿77岁(后被叛军所害),柳公权则享有88岁高寿。在近代,长寿的书法家也有很多,如于右任85岁、林散之92岁、沙孟海92岁、赵朴初93岁、启功93岁等。天津书画界的泰斗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曾获得书法界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以及美术界最高奖“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现今已经百岁高龄(生于1920年),是当今中国书画界著名的“百岁老人”。此外,我国近现代书法名家龚望先生和余明善先生也都是享有高寿。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一直都十分注重个人的身体,在《老子》、《庄子》以及《吕氏春秋》中都能够看到轻物重生的思想观念。其中《老子》里有些话含有这样的思想。例如:“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三章)“这就是说,在为人处世中,贵重自己身体超过贵重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给予他;爱他自己超过爱天下的人,可以将天下委托于他。”[2]又如:“名与身:孰亲?身与货:熟多?”(第四十四章)都表现了轻物重生的观念。至于为什么要轻物重生,他们认为:“即使失了天下,也许有朝一日能够再得,但是一旦死了,就永远不能再活。”[3]

“澄神静虑,端已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出自唐代欧阳询《三十六法》)学习书法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好处,久而久之,可以使人精神焕发,无疾而寿。即使学习书法不能对身体的疾病有直接的治愈作用,但也可以通过练习书法,使病情得到适当的缓解,养心愈疾,美意延年。一个人如果常年练习书法并饱读诗书,身上自然而然会具有一种书卷气,正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古往今来,寒来暑往,通往身体健康的道路有很多,而调动我国的国粹书法艺术的特殊功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途径。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菁华所在。当我们凝视着古人优秀书法作品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充满着敬意。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书法技艺的体现,也是我们的国粹和传统文化的延续。学习书法艺术不仅可以使书写者的文字美观耐看,而且有益于书写者的身心健康,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更好的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艺术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作品选登
用什么书写呢?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所谓书法艺术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