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寻

2021-04-06 19:35车思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班级游戏音乐

车思蕊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714000)

一、前言

因“游戏学习”是低年龄段学生较为喜爱,且相对“自然”的特殊性学习模式,也是其深度探索、认识世界、事物的有效法宝、快乐源泉。可主动驱动学生在游戏实践中自主观察、探究、思考、解决各类现象、问题,加强其综合能力素养。因此,为提高课堂执教效果与班级学生音乐能力。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的更新、学习音乐教育领域推出的前沿性课堂教学思想、手段,摒弃以往“音乐副科”的不当教育观念,将音乐游戏渗透于日常执教课堂中。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侧重依托班级学生时下常规性音乐知识认知、理解能力以及心理、心态等基本实况,科学、严谨的开展课堂授课设计,继而达成与前期设想相匹配的教学目标。

二、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生群体囿于自身客观年龄,致使其心智、心理尚未完全构建成熟,自我约束、自律、自控能力较为低下。造成学生难以在45分钟的课堂学习活动中长时间自主维持最佳学习状态,较易做出走神、溜号等不良学习举动。所以,为提升班级学生课堂专注度,保障其音乐知识了解、学习成效。音乐教师需精准捕获、高质解决这种学生常见性课堂学习问题,将激发学生主观课程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执教根本落脚点,使其可将注意力、精力均投入于知识要点探究、学习、掌握中。

因此,音乐教师应将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的趣味性音乐游戏注入课堂活动中,合规设计、推出丰富多样、生动直观的音乐游戏。不仅可增长课堂执教内容多元性,还能够切实引发学生自主参加积极性,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1]。

(二)辅助学生理解音乐课程知识

小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均为首次系统性接触、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其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认知、思考、理解、消化能力普遍不高,使其课堂学习综合质量提高缓慢。对此,音乐教师在课堂音乐活动内容、流程、任务设计时,可将当堂需传授的课本乐理知识植入其中,辅助学生在形象、趣味的游戏体验中潜移默化的认识、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重点[2]。

另外,音乐游戏能够将相对枯燥、乏味、距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的理论知识生动转变为直观、动态、立体的游戏项目。促进学生可调用其惯用思维全面认识课本乐理知识,为其提供抽象知识快速、正确理解的便利条件,增强学生音乐课程学习效率,

(三)活跃音乐学习课堂良好氛围

在以往固化性课堂音乐教学体系下,音乐教师通常以威严、严谨的执教心态、授课方法为学生解说课本知识,使得课堂氛围不断趋向严肃、紧张的方向延伸,学生较易滋生出恐惧、抗拒、胆怯等消极心理,间接导致其音乐能力难以提升。因此,为淡化音乐课堂内部不良气氛,营造出宽松、融洽、民主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将音乐游戏融入课堂执教流程中,可缓释班级学生音乐课程学习心理压力。创造课堂互动渠道,提高师生亲近程度,真实增进师生、生生情感。让学生真切感受、体会到音乐学科学习的独特乐趣,引导其逐渐建立起对音乐的热爱之情[3]。

三、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准则

(一)注重音乐游戏服务性

音乐教师应正确、深刻认知到音乐游戏仅为一种课堂执教辅助工具,需指导班级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中增加个体对音乐的感官感知、体验,突出游戏对课堂授课的“服务性”,加强学生课本知识重点掌握便利性。

(二)保证教师游戏参与性

音乐教师在推进游戏教学环节中,应将自身过往课堂教学活动主导者形象实时向组织者、参与者身份转变[4]。下沉致班级学生身边,适当参与游戏流程,与其协同完成游戏教学任务,进而将课堂角色重塑为学生群体音乐课程学习的合作者、问题处理的交流者。

(三)提升学生游戏创造性

由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创造及创新性较强的专业学习,所以音乐教师在实行音乐游戏教学中,应侧重为班级学生搭建出利于其发散思维、想象力及吸引其主动参与探究、思考、创作的课堂空间。通过多角度发挥学生课程学习主观自主性,达成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5]。

四、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强化学生音乐感受

音乐教师在备课阶段,应立足于课本各单元教学重点内容的深挖,并将其科学结合于班级学生当前心理实况,创设出与之高度契合的课堂游戏情境。以备在正式课堂执教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游戏参与中实现角色表演,将当堂需学习的课堂内容以“表演”这一载体进行呈现,促使其可在“演唱表演”中增强自身对音乐歌曲的共情感受。站在表演者角度,其可在游戏表演中深化曲目节奏、旋律、歌词的理解、记忆;而对于观看者而言,能够在热闹、欢乐的表演欣赏中,侧面提升音乐学习、游戏参与主观兴致,保证学生整体课堂课程学习实效性。

例如在“蜗牛和黄鹂鸟”的歌曲教学中,为确保班级学生歌曲学唱质量,加强其音乐游戏参与积极性。音乐教师可采取搭建游戏表演情境这一执教措施,为游戏有序推进提供关键要素。在课前导入阶段,音乐教师需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向其细化解说歌词及其大意,让学生对当堂课程学习内容产生初步认知;随后,音乐教师可实时组织学生协作开展音乐游戏,鼓励其根据自身兴趣方向,尝试模仿、扮演“蜗牛”、“黄鹂鸟”,并指导学生在歌曲倾听中深度探究、思考、掌握“蜗牛”与“黄鹂鸟”各自形象的音乐特征,可施以自主设计、灵动、逼真的动作、表情、神态、歌曲演唱等表演形式将歌曲故事情节整体呈现,活跃游戏活动良好氛围。在此间,音乐教师还可邀请一名或多名学生负责歌曲旁白、间奏的演唱表演,提升其课堂游戏活动参与性。保障学生可对这首歌曲形成专属于自身的理解,总体提高其课堂学习成效。

(二)加深学生歌词记忆

全面、深度解读歌曲歌词作为学生群体歌曲学习中的核心内容,可充分发挥其“承上启下”这一辅助学习的优势作用,促进学生增长歌词记忆牢固性,还能够保证学生对歌曲整体内涵主旨的把握精准性。然而,在以往歌曲教学模式指导下,音乐教师往往采用机械式朗读的执教手段完成歌词教学环节。除了可导致学生衍生出课程学习单调、乏味等消极感受外,还无法助推其准确掌握歌曲深厚蕴意。对此,音乐教师应灵活、巧妙运用音乐游戏这种课堂教学载体,帮助班级学生多方位认知、理解歌曲歌词,为后期其歌曲的实际演唱创造良好铺垫[6]。

以《四季童趣》这一歌曲教学举例,为强化班级学生歌曲歌词记忆、理解时效性,确保其可正确掌握歌曲整体节奏、旋律。

首先,音乐教师可操作电教媒体,为学生直观展示“一年四季”中季节特征鲜明的图片或影视资料。以多彩、优美的“四季风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增强其歌曲学习、演唱主观兴趣;

其次,音乐教师应向学生精心、逐句解说歌曲歌词,并要求其利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对歌词进行自我理解的注明。在学生对歌词大意基本把握后,音乐教师可将教学流程推进致游戏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指导各小组依托自身教室座位次序,通过“从前到后”、“从左至右”、“跳跃插空”等多样形式尝试开展快速、准确的“歌曲接唱”小游戏,当某位组员“卡壳”时则代表该小组游戏结束。而为了各小组游戏参与游戏的主观热情可被有效调动,音乐教师可为其设立各类奖惩方案,如口头鼓励、实物奖品、才艺表演等,激励各小组积极参加课堂游戏活动。在这样几轮“接唱”游戏结束后,学生必然会对歌词形成连锁记忆及透彻理解,切实加强其课堂歌曲学习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理念在我国各地小学校园深度践行、贯彻的大背景,音乐教师应积极顺应教育系统创新改革主流浪潮,及时变更、升级、调整自身课堂执教主张与教学手段。采取“音乐游戏”这一科学、高效的授课方式,按照班级学生当下音乐综合水平、当堂课程教学重点及要求标准、校园内部已有辅助教育等各项关键性基本学情,搭配灵活、正确、与之匹配的多元性执教措施,并将“人本理念”着重全程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迅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求知兴趣。为学生实时创设出益于其全身心主动投入音乐课程深层次学习的情景课堂,不断提升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以音乐素质的角度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班级游戏音乐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爆笑游戏
班级被扣分后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