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下BIM课程改革与探索

2021-04-06 19:35张玉红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模块专业

张玉红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2560)

一、引言

时代,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为其赋予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又为同一时代赋予多种时代背景。新的教育时代背景和新的行业时代背景都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背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二、时代背景

(一)教育时代背景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国发〔2019〕4号,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用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明确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具体行动,再次要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由此可见,新的教育时代背景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探索和研究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法,达到学校和企业的真正深度融合。

(二)行业时代背景

2015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5]159号,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末,就企业而言,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就项目而言,90%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和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绿色生态示范小区要使用BIM技术。2015-2019年,住建部又相继发布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等一系列国家标准。这一切都显示着BIM深度应用时代的到来。BIM深度应用时代的到来无论对建筑设计行业还是工程造价、室内设计等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BIM课程需要顺应新的行业时代背景,探索和研究更加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

三、BIM概述

2016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其中,明确规定: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通过这一定义,我们不难看出BIM强调的是:(1)全生命期;(2)数字化表达。全生命期是指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整个动态生长过程,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专业多种多样,互相交叉渗透,对我们的现有各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表达,则突破了传统的二维、三维表达,将要求提高至四维、五维甚至多维,并且要求多维之间的联动性,要求结果的物理性和功能性,这又对我们的现有各专业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现状

国家对BIM的推动和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促使我国各高校相继开设BIM相关课程,成立BIM教研室或实训中心,研究BIM相关课题,编写BIM相关教材,撰写BIM相关论文。我校于2011年开始培训BIM师资队伍,2013年开始开设BIM相关课程,2013年立项申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课程及其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研究,2015年开始编写教材《Revit建筑建模与室内设计基础》,并且后续相继发表多篇BIM相关论文。2013年,我校仅一个专业开设BIM课程,至2019年增至四个专业开设BIM课程。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开设范围仍需扩大。

首先,BIM课程与其他各专业之间的课程交叉探索很少。其次,当前BIM课程虽定义为专业必修课程,但就像海中孤岛,与其他先行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非常少,先行课程的知识讲解中提及和使用本课程的知识几乎没有,同时,后续专业课程中要求使用本课程知识和技术的也几乎没有。再次,基础知识讲授课时和实践指导课时之间的比例不够合理,开展方式不够多样。同时,越来越多的专业应该探索BIM相关课程的开设方式。

第二,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实际项目结合不够。

虽然现有BIM课程教学内容多采用项目式教学,但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实践项目内容更新缓慢,与行业、企业实际项目结合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课程教学方法不够多样。

现有BIM课程仍是以讲授加实践的方式展开的占多数,课程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渠道。

第四,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平时成绩加考试成绩的方式仍为主流,任课教师仍是成绩评定的单一主体。

第五,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BIM课程执教能力晋升渠道及资源较少,与行业具体实践项目结合机会较少。

五、改革与探索

(一)“两条线”探索多专业多课程融合互通

“两条线”,一条是纵向各专业紧密结合,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形成一条全生命周期生长线。BIM全生命周期向各专业提出互相交叉、无缝链接的培养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探索BIM课程从设计专业开始,就要思考施工专业和运维专业的需要,将设计专业BIM课程成果提供给施工专业继续使用;施工专业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反馈给设计专业,同时施工专业成果提供给运维专业继续使用并再次反馈问题。另一条是横向本专业各个课程之间的交叉结合,齐头并进串行线。BIM技术某一环节涉及到的具体专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专业知识具体学习的课程中也应该涉及、渗透BIM知识,让BIM知识与技术在学生认知中更加全面,应用更加广泛。

(二)依托行业优势,探索“N+N+1”课程内容体系

2019年,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和重庆艺术职业教育集团先后在我校成立。为BIM课程探索“N+N+1”课程内容体系创造了条件。笔者认为BIM课程内容应分为基础知识和项目实践两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先行,项目实践模块紧跟,两大模块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其中,基础知识模块主要涉及基础建模、基础软件操作等零散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这部分学习需配以“N”个实践小练习以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而“N”个小练习应该从行业使用频率较高的实践应用节点中截取。项目实践模块是对基础知识模块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使用的训练。这一模块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用“N”个小项目作为主要实践内容,逐步提高整合使用能力,然后,再由“1”个行业提供的大项目检验效果,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线上线下,探索“2+2”课程教学方法

互联网的应用,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普及,手机的应用都对我们的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2+2”课程教学方法,第一个“2”是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第二个“2”是指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两个教学主体。网站、APP等线上渠道开设公开课程,为学生随时提供一对一基础知识讲解,解决课上课下的地域和时间局限。线下课堂主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即时问题,重点讨论和指导解决问题的办法。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则从知识角度和行业角度两个方位进行讲授和指导。专业教师重点负责“N+N+1”课程内容体系中的前两个“N”,企业教师则重点负责后一个“1”。

(四)考核、竞赛、证书,探索多渠道课程评价体系

平时成绩加考试成绩的方式仍然必不可少,任课教师仍应是成绩评定的第一主体。但与此同时,国家及行业为推动BIM的发展所组织的各种竞赛和证书资格考试也应该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不同证书对应不同积分,而成绩评定的主体也转为专业教师、企业教师、行业认可等多个主体。

(五)齐头并进,探索全面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的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应从教师水平的提高开始,BIM深度应用时代的到来对师资队伍能力的全面提升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培养全方位、兼顾多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且探索长效提升机制。笔者认为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BIM教师的培训纳入到国培计划中去,从而促进BIM师资队伍能力的整体提升;

(2)学校和行业达成一致,要求BIM教师深入企业,真正接触、完成实践项目,接受行业检验,以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一线项目实际操作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

(3)制定激励措施,鼓励BIM教师参加专业竞赛,考取资格证书,促进能力提升;

(4)开展多校多专业交流,以交流促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六、结语

时代需求,大势所趋,高等职业教育也要把握机遇,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为培养适应时代所需行业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模块专业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