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基础课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21-04-06 03:28陆飞杰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素材思想政治教育

陆飞杰

摘要:在专业基础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引,要在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本文以“社会学基础”课程为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遵循相关性、时效性、生活性、经典性、本土性、多元性等六大原则,采用PBL方法组织教学,展现课堂魅力,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的融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PBL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1C-0028-05

“社会学基础”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专科学生升入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的唯一的必考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在该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紧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润物无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教学素材选取和教学组织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融合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当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身心条件与知识能力现状设计教育活动,调整控制教育行为。本课程融合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建构主义视域里,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新的知识经验,还去改造和修正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说,知识获得的多少并不主要取决于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主要决定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相关知识的能力。作为一个有价值、有独特性格和气质的独立个体,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自我选择和主动吸收。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它认为教师的主要角色是意义建构的设计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讲授的专业知识和传播的意识形态,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积极观察、思考和实践,才能内化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以至成为个人行动的指南。

二、在教学素材选取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素材,就是教学所选用的材料,它是具体呈现教学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体。同样的素材通过不同形式的设计,不同方式的展现,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教学内容的传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是徒劳无功的,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在专业基础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素材,有效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高度统一。

(一)教学素材要有相关性

社会学基础涉及内容较多,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每一个篇章都有不同的社会学知识。教学素材的选取也要对应不同章节内容。根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教学素材选择是首要原则。只有与章节内容、教学目标与任务相匹配的素材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缺乏代表性与相关性的素材,就是没有深度的素材,会让课堂教学与互动流于形式。从表面看,教师与学生之间可能也会有一问一答,但难以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学生难以在教学中获得相关的思维拓展和理性思考等能力。比如,在讲授“文化”这一章时,涉及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笔者就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通過这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严密的科学逻辑,让学生丝毫感受不到刻意做作、生搬硬套,而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有效地实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二)教学素材要有时效性

通过对最近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热点的讨论,让不同主体之间交流与互动,共同探讨实时案例与相关知识点的链接,以此来理解社会学知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学思维能力,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其实,生活在急剧变迁的现代中国,永远不缺好的实时素材。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密切关注现实社会和时政要闻,就会发现好的教学素材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在讲授“社会变迁”这一章时,让学生搜集改革开放40年来巨变的图片,特别是通过新旧图片的对比,让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基本制度、基本面貌等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有利于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运用实时热点案例,避免一味地套用书本的案例,因为教材上的案例往往时效性比较差。倾听时代的声音,紧跟时代的脚步,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通过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与时俱进,让课堂教学与新时代中国巨变的大课堂密切联系,有效地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三)教学素材要有生活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首先,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其次,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再次,教育要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学基础”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素材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教学素材既可以选择物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可以选择精神生活中的文化与艺术,还可以选择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人物与事件。例如,在讲授“社会互动”章节中的“拟剧论”的时候,以求职中的面试为例,来解释为什么需要通过印象管理让别人对自己留下良好的印象,并进一步讲授如何进行印象管理,需要综合运用社会互动的哪些符号,语言、面部表情和手势如何恰当运用。选择这样的切入点,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够对学生的求职提供指导,解决其现实问题。这样就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学素材有了生活性,教学就贴近了实际、贴近了对象、贴近了具体,使教学有了亲和力。

(四)教学素材要兼具经典性与本土性

社会学从世界范围来看,是欧美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产物。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而又翔实的经典案例。这些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毫无疑问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例如,在讲授“社会组织”章节中的组织理论时,有很多经典的实验,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效果。这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梅奥的霍桑实验等。中国社会学在继承与发展西方社会学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的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特别注重对社会组织和社会非正式制度的分析,并结下累累硕果。这主要包括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与《生育制度》、林耀华的《金翼》、杨懋春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素材也同样是社会学课程授课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教学素材经典性与本土性的有机融合,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教学素材要有多元性

从形式上看,教学素材丰富多彩、各式各样。教材、教学大纲、图片、视频、音乐、微信、电影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当今社会已然是信息时代,不计其数的大众传播媒介时时向人们传递着林林总总的信息,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在信息社会,特别是微信,它具有方便、快速、隐蔽与资源共享等传播特点,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这一章时,要求以“草根逆袭”为主题,分享自己最佩服的一位明星或名人,同时还要分析探讨社会流动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又如,在讲授“社会现代化”这一章节时,要求学生课后集体观看热门电影《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从社会现代化的内涵与构成角度进行分析,实现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通过这些影片的观看,让学生在获得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综合运用现代技术,可以让现在的“95后”和“00后”大学生上课时充满激情,增加课堂的视听刺激,扩充课堂容量,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神采飞扬。

三、采用PBL法组织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必须充分顾及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不能盲目地照本宣科。高职学生在学习上情绪化较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热情较高,而对于系统严谨抽象的知识则学习动机较弱。在“社会学基础”教学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依靠学生的主体性来呼应教师的主导性。在实施策略上,循序渐进地因时制宜开展PBL教学。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演讲专题预报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根据问题进行的,问题的设置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设置几十个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小专题。“社会学基础”课程内容繁杂,从整体上来看,各章节之间相互关联,但从局部来看,各章节又可以是相对独立的。这为PBL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现实可能。专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专题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则能避免知识点的重复。

(二)抽签随机分组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学生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组,抽到的内容在同一篇章的就构成一个学习小组,课后共同进行预习和讨论。为什么采用抽签的方式呢?笔者认为抽签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比较快速地完成分组;二是分组过程公开、透明,避免偏袒,引发学生不满;三是让学生在分组中学会接纳不同性格的组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理解与沟通,提升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理解与运用能力;四是避免自由分组而导致由日常关系较好的同学构成小组。通过分组既要求个体具有明确的讲演专题,又强调小组成員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后制作课件

课后,任课教师要求所有同学都要将专题内容认真预习并充分讨论,都要制作相应课件(相当于课外作业),注明参考资料,任课教师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在课件准备中,要求每人都要注意上下知识点的衔接,并着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或基本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例,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制作课件,任课教师提出以下要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多元刺激;熟悉内容,表达流畅;释放优势,富有特色;感动自己,感染别人。

(四)课堂专题演讲

每位同学都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全班进行10-15分钟的专题演讲,阐述自己对某专题或知识点的理解,组内成员可进行补充,其他同学和教师则担任评委。但考虑到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每次课堂专题汇报的人数一般是1-2人。专题演讲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认识视角来理解相关知识点,一起来建构所学章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外时间,积极准备专题演讲的过程,也就是其自主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的学习过程。同时,采用课堂专题演讲的形式,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师生共同点评

每位学生完成演讲后,任课教师会邀请同组的2-3位学生对课堂演讲同学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点评。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演讲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的基础上,客观地对所演讲的专题给予评价,包括课件的结构与布局、知识内容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学素材的选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演讲时间的分配等。最后,教师还要对课堂演讲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拓展,坚持做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通过启发实现灌输知识内容的目的。比如,在讲演“大众传媒”这一章节时,有的学生就以“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视剧”为题,分享了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一部电视剧,充分展现了大众传媒的正面功能,但是对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讲解较少。作为教师,就要及时补位,联系“低头族”、娱乐至上等社会现象对大众传媒的负面功能予以警惕。教师的补充说明以及更进一步的讲解与阐述,有助于学生在反馈中再次建构知识,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

四、教學成效

在“社会学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已经开展了多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较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强化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社会学基础”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整体性、综合性、理论性较强。如果仅仅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死记硬背,很难达成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更谈不上融会贯通。而通过引入PBL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在真实情境中实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自己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提炼知识点、内化知识点的过程。学生筛选教学素材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和运用知识点的过程。这种情境巩固和强化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课堂讲演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接受师生的共同检阅。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热情

身处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的知识面宽广,师生之间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有时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甚至会超过老师,导致教师的权威性下降。通过这种教学,实现了“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向“学生体验师生点评”的转换。教师从原来的课堂讲授者转变为课堂设计师和点评嘉宾,学生从原来的授课对象转变为课堂讲授者。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有精彩表现,必须在课前认真自学,充分准备,多方面收集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专业知识自我构建,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对每位同学制作的教学课件逐一提出修改意见,另一方面要对章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化拓展,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学设计与实施,把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释放,教师的教学主导性含而不露,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实现了课堂内外的一体化。

(三)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

“社会学基础”课程的重点在于“社会学的思维视角”,通过PBL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对教学素材的科学筛选,能够富有成效地推动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一视角,形成对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为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通过章节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让学生自主规划重点内容、学习步骤、讲演风格和知识呈现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互助与团队合作,让主讲学生倾听老师的指导意见和其他同学的有益建议,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堂讲演与师生点评,让主讲学生借助课件公开发表演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让口头表达与表情动作立体交融,还可以展示形象和增加自信。而这些都是作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责任编辑:谢传兵

猜你喜欢
教学素材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对思想品德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