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冲突与适应

2021-04-06 03:52陶楚
课外语文·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角色课外阅读

【摘要】语言符号及其负载的文化知识蕴含着认识、能力、陶冶、实践等价值。而“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语言文化知识的過程。阅读搭建起了师生与知识的桥梁,而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的教与学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由于文化变迁,教育理念革新,师生角色的认知、情感、意识、行为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出现偏差与冲突。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师生为完成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四大核心素养的有机建构,必须转变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本位的传统思想,完成角色的整合与适应。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课外阅读;角色;冲突与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7-0013-02

【本文著录格式】陶楚.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冲突与适应——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J].课外语文,2021,20(07):13-14.

“以学为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溯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即儿童是学习与教学的主体。美国教育家杜威继承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批判了传统教育机械地对待儿童、整齐划一的课程与教法,反对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主动性,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一、问题提出

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之于语文就如同水之于鱼。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从近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套卷来看,高考语文卷面上的分值分配:主观题111分,客观题39分,其中与阅读相关的占70分左右,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直接就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试卷由一张变成了一本,阅读量极大。而占60分的作文,也是学生阅读积累的升华。如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的作文题:“围绕材料,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当我把作文题拿给我的学生读,了解高考作文动向的时候,我的学生们直言读不懂,对作文材料涉及的历史故事感到陌生。

二、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冲突

师生角色主要是指师生在社会上、在学校里、在教学中的行为定位、群体定位、身份定位等。“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内涵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的天赋、兴趣和个体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传统教育观下的师生是教师能上好课,教出好成绩;学生能听好课,考出好成绩。把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这一场域。文化变迁,现代教育理念的碰撞,必然使得师生角色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产生冲突,衍生出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一)角色认知、角色情感的冲突

角色认知是对他人或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教”的角色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的思考和感受,迫使学生进入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中。而我们的学生扮演着课堂沉默、课外题海、一切听老师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认知使得教师在编排紧凑的高中语文课程中,忙于课堂赶课,忙于高考专题复习,忙于对文本阅读方法的填鸭式输出;而学生忙于听,忙于写,忙于记,师生没有闲暇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差。由于角色认知的偏差导致师生在角色情感上的不认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学生的角色情感表现极为不认同,他们习惯了听老师讲,习惯了书本知识,一旦让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指定的课外书籍,他们一般会敷衍、逃避、消极对待。

(二)角色意识、角色行为的冲突

角色意识是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规范及角色行为的觉察,既指向过程也指向结果,主要体现在意志力上。角色行为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角色规范的理解,进而具体扮演角色的实际行为过程。在应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导向职责、风范;学生角色行为表现为主体阅读、思考,形成阅读习惯。而在实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疲于课堂教学,没有具体导向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也无暇完成教师自我的课外阅读,不能给学生作出示范。学生亦缺乏主动性、个性化、独立性及策略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更难于坚持,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冲突的诱因

(一)从教角色意识与学校观念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受教育思想主宰,传统教学观——“教师主体论”对师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它影响教师角色认知、意识、情感和行为,进而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在传统教育思想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负有教育、培养学生的职责。学生是被改造和被发展的对象。在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以绝对权威的角色要求学生绝对服从。

因此,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课堂中心、教材本位、教师主体的从教意识,忽略了课堂之外,忽视了教师“导”的教育作用。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问卷、访谈中可以了解到,我们县域高中的许多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课外读本的选择、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没有具体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若教师不能正确引导高中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学生就可能随意选择课外读物,各种流水式的“快餐文学”就成了学生们的掌上书;若是没有多种多样的阅读组织形式如课外阅读课、复述课、讨论课等,对于学业忙碌的高中生而言课外阅读只能流于表面;若是没有阅读方法和评价方案,学生更难于坚持,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学的角色意识与家庭观念

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一只鸟儿学飞,一条鱼儿学游,都不需要任何强迫。”而传统的教学是压迫式的,学生的学习主要局限在课堂这一场域,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用心模仿,以顺从、被动的态度完成学业的角色意识。“好学生”的评价模式是情绪稳定、遵守规矩,顺应课堂教学程序,适应考查模式,考得高分等;“坏学生”的表现是课堂不听讲,与教师不合作,成绩差,喜欢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等。这样的角色认知影响了学生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的角色意识偏差。许多高中生已经习惯了一切知识都坐等,靠教师来灌输。

四、“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导向下的师生角色适应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现代教育理念冲击着教师传统的教学观,使教师开始认识到自己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角色,不是教,而是导;也使得备战高考的学生们意识到自我阅读的重要性。师生角色必然由传统角色冲突向现代角色转换、适应。

(一)“教”的主导性适应

学校是师生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场域,在导向上调适师生角色冲突责无旁贷。创设“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协助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给予学校图书馆有效的经费支持,创建师生共读的校园文化等都是学校层面要完成的。

洛克认为:“教师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都教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亦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构建性的,不是消极、被动的入侵式教学。教师需主动调适增强教师角色的适应性。转变角色认知,增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意识。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导向行为。放弃滔滔不绝、个人沉醉的表演式课堂,舍弃作业无极限的课外演练,“让读”于学生,“还思”于学生,把“读书”的舞台真正还给学生。探究并形成具体的课外阅读教学范式,如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讲座及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范式等。

(二)“学”的主体性适应

卡西尔说:“人的生活世界之根本特征就在于,他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而不像动物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直接给予的事实。”教师的“教”终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学归根结底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動,优化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这一主体上。这也是“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核心——学生中心。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角色意识。高中生应具备独立课外阅读的能力,学会根据老师推荐、个人喜好,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主动读,自觉读,成为课外阅读的主人。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如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精略读法等。最终转变被动压迫的角色意识,用智慧完善人格,从而增强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主体能力和意识。

苏格拉底说:“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的好。”同样,面对新高考,面对“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种未经审视的教学也是没有实效的。直面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困境,由师生角色冲突走向角色适应是一种教学必然。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陶楚,女,1987年生,云南文山人,教育学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角色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