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醋幺妹》 脱贫好小说

2021-04-06 03:50张永权
含笑花 2021年2期
关键词:峰林短篇小说村官

张永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的作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甚至是前所未有的重大题材。我们每一个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作家,都会把积极反映、热情讴歌这一伟大的时代工程,作为自己的创作义务,不断出现了以这方面题材创作的各种优秀文学作品。

最近,我从云南边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刊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含笑花》上,读到作家言公的短篇小说《醋幺妹》,就是一篇反映脱贫攻坚战的及时之作,优秀之作。言公同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题材创作,高度重视,怀有火热的感情。他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七月一枝花》,就是一部成功塑造了脱贫攻坚战典型人物的力作,曾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我也是从这部小说才认识言公的。因此,当我看到他的短篇小说《醋幺妹》后,为一读为快,便认真读完这个短篇,原来这又是一篇反映脱贫攻坚战的作品。言公对这一世纪工程的创作热情,让我深深感动和敬佩。

脱贫攻坚战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和伟大工程,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用史诗的篇幅去反映它、歌颂它,都只能是挂一漏万。短篇小说由于篇幅小,受字数限制,创作这方面题材的作品,相对说来难度较大,要塑造出典型人物来,也很困难。言公怀着要反映好这一时代主题的创作热情,知难而上,几经修改,终于把这一重大题材,用一个短篇小说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短篇小说《醋幺妹》的内容是,县委干部扶思民告别新婚的妻子娅琴,到贫困落后的峰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改变峰林村的贫困面貌,把他全部的时间、全部的精力、全部的心血都用在扶贫脱贫的攻坚战上,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连电话也很少打了,娅琴心里的疙瘩也越来越大。这时一场暴风雨袭击了峰林村,一股泥石流滚滚而来。扶思民和出身本村的美女大学生村官张妮妮,为排除险情,组织群众抢险自救,来到最危险的地段。这时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冲毁了张妮妮前边的道路,十分危急。正在她不知所措的关键时刻,扶思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拽起张妮妮冲出了险境。这惊险的一幕被同行的县电视台记者抓拍下来,以《驻村第一书记扶思民舍生忘死救村官》为题,在当晚的新闻节目播出,又恰好被娅琴看到。她见自己的丈夫胸前是一个体态丰盈的美女,总觉得那美女高耸的胸脯在急剧地起伏,要从自己的丈夫身上寻求慰藉什么的,竟醋意大发。联想到他一直不回家的现状,断定丈夫和这位美女村官一定有什么猫腻,甚至认为他们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便邀约她的闺密,到峰林村去暗访丈夫的“不轨行为”。小说便围绕她的暗访,从村民的口中向她,也是向读者,塑造了一名为了乡亲们早日脱贫,把他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的真实形象。他的努力,使居住在峰林村的贫困乡亲,搬进了新居,使那些三四十岁还讨不上媳妇的穷光棍,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乡亲们的口碑中,一位全心全意为了乡亲们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忘我奉献的基层干部形象,便生动而亲切地塑造了出来。作品最后结尾在娅琴的暗访中,她无意间闯进了峰林村的乡村婚礼现场。新娘是回村的大学生村官张妮妮,新郎是张妮妮的大学同学,美好的爱情在边远的峰林村开花结果。新郎辞去省城的工作,落户峰林村,要和心爱的人一起,把已经脱贫的峰林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在喜庆中,扶思民和他的扶贫队员,成为新人一家和乡亲们最尊敬的嘉宾。此时,装着一肚子醋意的娅琴,十分尴尬,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最后她抱着乡亲们送的一罐土蜂蜜,在丈夫深情的目光下,离开了峰林村……

我认为,这篇万字小说,成功地反映了脱贫攻坚战的大主题,塑造了默默奉献在脱贫攻坚战第一线的党的基层干部的真实形象。小说的构思新、构思巧。一篇万字小说,是很难去全面反映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大作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小说误会、巧合的手法,从小处切入,在大处升华,通过一个夫妻之间的误会产生的矛盾,制造冲突,然后围绕这些矛盾的解扣,在剥茧抽丝中,塑造人物,揭示和深化主题。这种误会巧合的矛盾,往往都是美好的假冲突,也更适合塑造从事脱贫攻坚战中美好人物的艺术手段。因此,在乡亲们的口碑中,无不对作品的主人公,党的扶貧干部扶思民充满了感激、歌颂的深情,哪怕是像他妻子的误会,他们也不允许玷污他们深爱的好干部,爱憎十分鲜明。而这种感情,又是和扶思民坚决完成党的扶贫事业攻坚战的行动相连的,他带领大家使峰林村脱贫,无不表现出他对人民的无限深情。作品正是把情作为升华主题的节点加以书写,哪怕就是娅琴那一肚子的醋意,也表现了他对自己丈夫,同时是一名优秀扶贫干部的深爱之情。这样,作品写脱贫攻坚这一普遍的主题,不仅有故事,而且情深意浓,就有了艺术个性,也就有了新意。

作为小说,作者还充分注意刻画小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与生活化,使之充满了农村的生活气息。对生活细节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不要小看了娅琴离开峰林村时乡亲们送的那罐土蜂蜜,那既是乡村父老乡亲们对扶贫干部家属的一片深情的表示,也是象征党的扶贫事业,是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甜蜜事业,自然也是娅琴因误会而产生的醋意,最终化解后,那是何等甜蜜、何等幸福的象征。

当然用误会巧合手法写脱贫攻坚战的大主题,虽然巧,但也有不足,就是扶贫攻坚的大冲突被个人误会的小冲突所淹没,在解决误会矛盾时,主要靠乡亲们的口碑,对主人公直接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呈现,也就不够具体了。

脱贫攻坚是时代的主题,怎样书写,怎样创作史诗性的作品,人民在呼唤,作家在努力,我想言公也一定有新的创作计划。

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峰林短篇小说村官
九旬竹雕大师自学成才
峰林蛋炒饭
蛋炒饭助力脱贫
结缘《短篇小说》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我只是个村官
鄂伦春自治旗完善管育机制,搭建创业载体,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