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复述能力三步骤

2021-04-06 04:03邹燕芬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期

邹燕芬

【摘要】本文基于学生详细复述时存在难以讲清、讲全故事情节等问题,提出培养学生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能力的教学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关键词】复述能力 步骤 详细复述 简单复述 创造性复述

复述是学生从语言积累到实践运用的体现。相较于其他版本的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明显增加了复述的数量,丰富了复述的层次,如三年级是“详细复述”,四年级是“简单复述”,五年级是“创造性复述”。但从第二学段的复述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复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在详细复述时难以讲清、讲全故事情节,在简要复述时无法凸显重点,在创造性复述时想象思维常常受限。下面,笔者拟针对学生复述中出现的如上三个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培养学生详细复述的能力

(一)让学生结合动作讲清楚过程

有故事,就有人物;有人物,就有动作。第二学段中,有不少故事性极强的文本都是借助于动作来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教师可以将这一资源作为学生复述的支架,让学生在深化积累细节性词语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

比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是一篇童话故事,针对刺猬的一连串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动作表演,如让学生将手握成圆弧状,将手指聚拢在一起,形成小刺猬的体态状,按照文本所描写的小刺猬偷枣时的一系列动作,一边阅读一边演示,然后对课文进行复述。学生在表演中充分运用双手、大脑、嘴巴等参与复述,不仅增强了对动物细节的观察能力,还给复述增添了趣味性。

(二)让学生绘制导图讲全故事

进入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他们更渴望阅读人物繁多、情节复杂的故事,享受阅读带来的紧张和刺激体验。这种文本虽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如果让学生复述,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画示意图,从而更好地梳理故事发展的情节,以及积累关键性词语,最终完整、有序地复述故事情节。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为例,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头小蟋蟀被卷进牛肚子之后,在青头小蟋蟀的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脱的故事。编者在课后习题中指出: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据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画红头蟋蟀在牛肚子经历的路线,做成示意图,并从课文中提炼关键词,作为情节发展的标注。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和提炼的方式,感受故事发展的基本情节,并通过绘制示意图,对主人公的独特经历和心路历程印象深刻,这时,如果教师提出详细复述的要求,学生也能在示意图的辅助下把故事讲详细、完整。

二、培养学生简单复述的能力

(一)让学生借助文章结构有重点地复述

进入第二学段之后,复述不仅要做到关照整体,完整再现,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故事情节进行必要的删减,有主有次地复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简要复述的能力。如对于叙事性文本,简要复述的基础就是要能够紧扣文本脉络,先架设最基本的框架,梳理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再聚焦最基础性的部分,通过言语重组的方式,简要地把内容表达出来。

比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起因是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盗取天火,经过是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惩罚,结果是大力神拯救了普罗米修斯。有了这样的大概框架,学生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就有了整体的了解。这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惩罚”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紧扣“被锁高加索”“风吹日晒”“鹫鹰啄食”等情节,关注环境的神奇、惩罚的可怕,感受神话人物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这样,学生在复述时就能做到既全面又有重点。

(二)让学生借助标题概括性复述

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如依据段意提炼小标题、依据作者的写作线索提炼小标题、依据文章的主题提炼小标题等。这说明学生已经基本上读懂了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厘清思路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标题拓展法尝试复述课文(主要针对记叙文),即抓住小标题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回答“为什么”“过程是怎么样的”“结果怎么样”的问题,以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大标题中的“治邺”这一关键词,回答“西门豹为什么要治邺”“治邺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治邺的结果怎么样”来厘清西门豹治理鄴县的三件事。在初读环节,让学生通过拟定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其中,“调查民情”并不是故事的核心部分,但人物对话较多,复述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简要复述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对话内容进行整合和删减,将西门豹的问题和老汉的回答对应匹配,以描述的方式简要呈现;“惩治恶人”是故事发展的主体部分,则需要组织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细节,感知人物的言行;对于最后部分“兴修水利”,则可以借助文本的语言进行概括性复述。如此处理,学生就可依照前期感知时提炼出来的小标题,支撑起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简约中做到了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在整体联系、对比删减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创造性复述是语文教材对高年段提出的复述要求,对此,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性复述,且在前期最好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具体操作路径,然后再尝试自主创编,实现“从扶到放”的教学过渡。

(一)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发挥想象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如果想让复述有创新性就离不开适当的想象。一篇佳作,往往会有鲜活的情境渲染,学生在阅读时如果仅仅关注文本内容和语言信息,那么,学生的复述可能是机械、呆板、生硬的,而如果适当展开想象,就有助于学生轻松地代入到具体的角色之中,并借助视角的转变,优化语言储备,在思维创新中形成新的语用能力。

比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学生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在鼓励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理解文本大意之后,如果想让学生讲好这个故事,教师就要将复述指导的重点聚焦在语言的二度创新上。如让学生将自己当成精卫,想象自己一天天地衔着石子去填大海的时候,有可能会遇到什么人和什么事。如可能会遇到打鱼人好奇地问精卫为什么要每天都衔着一些小石子丢向大海,再想象自己作为精卫应该怎样向这位打鱼人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由于增加了想象的内容,学生能在更加鲜活的情境下运用自己的语言更好地复述文本内容,使复述内容不再千篇一律。

(二)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激活思维

借助问题作为复述的支架,可以使学生在梳理情节、填补空白点的同时,复习在策略单元中所学习的提问方法,从而激活思维,实现言语实践的创新表达。一般而言,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课题或文本的重点、关键点、疑难点等进行设置,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作为讨论的话题。

比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是一篇典型的神话故事,要想让学生将女娲补天的过程说清楚,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女娲会到何处去捡五彩石?这些五彩石都有怎样的作用?女娲会遭遇哪些困难,又会怎样克服呢?……”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文本,有目的地寻找相关信息。这样,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思维就会受到启发,会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提升创新表达的能力。

复述能力的训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有耐心、反复训练,所以教师要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明确每个阶段的认知起点、训练重点和言语实践创新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积累素材、重组语言和实践创新,在日积月累、日拱一卒中形成能力,积淀素养。

作者简介:邹燕芬(1979—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