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个体冲突到校园欺凌的升级之路

2021-04-06 14:23罗筠怡黄光毅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3期
关键词:辨析个体冲突

罗筠怡 黄光毅

编者按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解决冲突是每个班主任和教师不可回避的挑战。不同的冲突应对方式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有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情感,强化凝聚力,并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的则可能导致冲突双方无赢家,关系裂痕加深,并给学生的人生之路蒙上阴影。学生冲突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复杂多样,困扰着许多班主任和老师。

本刊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冲突解决教育项目组)开展的以“冲突解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累计收到稿件400余篇,经过初审→终审→查重三个环节,共评选出特等奖4人、一等奖16人、二等奖84人、三等奖77人。本刊将陆续刊登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

在互联网与校园生活越来越难以切割的今天,校园欺凌就犹如我们生活中一个隐秘的角落:一个看似微小的个体冲突事件,在不经意间就可能迅速发展为一场风暴。

一、蝴蝶振翅,搅动风云

S中学高一新生A与高三学生B在食堂排队打饭。B无意中碰倒了A手中的餐盘,致使A饭菜部分倾洒;见B似乎对此事毫不察觉,A于是报复性地将餐盘中剩下的饭菜泼到了B的背上,并快速离开。当B意识到自己被“袭击”时,A已不在现场,只好一个人默默打扫了食堂的地面,然后离开。

S中学的每位学生均配备一台智能平板,彼时他们可以在学校内网的公告板块下相对自由地发表评论。“泼饭”事件便借助这一平台快速地在校内传播。在多数学生看來,A的行为纯属无理取闹;相比之下,B则显得大度绅士。于是,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指责A,并且逐渐失控……

二、墨菲定律,罗生门下

事后,我不禁反思:在整起事件的演变过程中,究竟是哪些选择造成了不良的后果?站在不同角色的视角考虑,更有助于我们认识事情的全貌。

A作为“泼饭”事件的始作俑者,本可以选择用文明、理智的方式取得B的道歉,但他却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事实上,促使他做出糟糕选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容易急躁、冲动,是性格使然;他当时恰逢不快,借机发泄;家庭教育告诉他不能吃亏,要勇于“抗争”……那么,我们能说A是“有心为之”吗?不能。跳出这一瞬的选择来看,A并不是一个顽劣的学生。因此,若急于以“无理取闹、咎由自取”来定义A,那么我们就很容易陷入“责备受害者”的误区。

B在整起事件中的地位很微妙。在最初的摩擦中,他选择了默默承受、独自善后;尽管在事发第二天,他因备考之事没有及时按照学校要求发布声明,但我们能说其是“有意为之”吗?显然不能。即便舆论一直在维护他的利益,我们也不能判断他即为“加害者”,否则便很容易成为“阴谋论者”。

那些在网上言语偏激以及实地参与了围观的学生,从概念上便是这次校园欺凌事件的加害者。站在他们的角度看,网络上的指责行为最开始是出于所谓道德的激愤,而好奇、跟风等因素促成了围观这一错误选择。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这种基于道德本能的“键盘侠”和“愤青”反应,为人师者能将其打入“蓄意闹事”之列吗?当然也不能。

三、敞现交流,辨析提升

华东师范大学的李伟胜教授在《班级管理》一书中提出,班主任可依据“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的民主型班级教育思路引导班级学生解决矛盾与冲突。这一教育思路,为身处事件中心的笔者提供了反思指引,使其后在处理很多个体冲突时,我能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1.敞现——建立积极的冲突观

我们发现,很多最终演变为校园欺凌的个体冲突事件,最初都潜藏在“隐秘的角落”。其实,学生的这一选择不难理解,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眼里,“发生冲突”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是要被大人教训的。这种认知往往会耽搁处理个体冲突的最佳时机,导致冲突的升级。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及时引导学生正视、直面冲突,辩证地看待冲突所带来的影响,减缓当事人及旁观者对于敞现冲突的排斥心理,进而预防事件的进一步升级。

2.交流——寻找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

冲突敞现后,学生一般不再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冲突事件感到羞于启齿。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代表阐述、分享、交流自己或所在小组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交流不是单纯的说教、劝诫、安抚或争论,参与交流的老师或同学需对冲突事件的当事人有一定的了解,在共情的基础上用一种安全、和谐的氛围展开对事件的讨论;要着重围绕事件的诱因、冲突对方的立场、各自的行为后果等发表见解。这种交流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件,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倾听、共情、需求表达及整合性协商等技巧,提高学生介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3.辨析——冲突背后的道德和价值引导

这一环节是遏制冲突升级的关键。对于一起个体冲突,校园内的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色。他们对于冲突的态度和行动有时甚至会决定冲突的发展和走向。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青少年容易出现“非黑即白”的是非判断,且这种粗浅的判断往往会裹挟更多的人跟风站队——毕竟它能够满足人的归属感和表达欲。

因此,在学生分享、交流关于冲突事件的看法后,我们一定要重视挖掘各种看法背后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标准和价值观的优劣。此时,我们必须跳出“就事论事”的范畴,通过更多有代表性的生活冲突,辨明不同条件下,不同评判标准的适用情景。

4.提升——在与冲突的并存中实现共同发展

多数情况下,冲突缘起于目标的不一致或对立,而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参与冲突的不同角色会围绕某个统一的目标或价值产生相近的认同。因此,成为教育契机的冲突事件,在经过价值观的澄清和辨析后,往往也会成为落实维系该价值观的班集体行为规范的良机。思想观念必须转化提升为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在案例事件发生后,学生与校方透过学生行为辨析会,对平板的规范使用达成了更高的一致。这意味着,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冲突处理能力的冲突教育,不仅有助于遏制个体冲突向群体冲突的升级,还可以推动学生集体的目标协同。因此,班主任和学校可以在化解个体冲突、遏制群体冲突的同时,找到实现集体共同发展的契机。所以,在引导学生明辨各种标准和观念后,我们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申、制定或完善相关的班级管理规范,使更多有可能造成个体或群体冲突的诱因消弭于无形。所谓下医治已病、中医治欲病、上医治未病,毕竟预防校园冲突和欺凌远胜于事后对其进行补救。

[参考文献]

[1]刘小会.中学生校园人际冲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10):76-78.

[2]李伟胜.班级管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赵凤娟.美国中小学冲突教育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09):18-20+42.

[4]邬欣言,谷晓晴.校园暴力的教育应对:国外冲突解决教育与同辈调解项目及启示[J].教育探索,2020(04):83-86.

[5]庄玲玲.中小学班主任冲突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罗筠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黄光毅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中学政治高级教师。顺德一中领军教师,广东省第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猜你喜欢
辨析个体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冲突管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