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1-04-07 23:33李忠磊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李忠磊

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生物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从“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培养创新思维、提供创新机会,培养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落伍,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基础学科的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占有特殊地位。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应从每堂课的教学做起,从课堂教育着手。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并不神秘,关键要有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敏捷活跃,比较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的进行各种尝试,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2.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问题情景有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欲,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问题,以唤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渐树立创新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那些在生物科学中作出创新贡献人物的事迹,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突破了“水稻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的传统观念,经历多年的潜心研究,最后用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成为唯一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科学奖的中国人。这一事例不仅使学生知道一个科学的结论,而且能使学生领略到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质疑的引导下通过创新思维而最终实现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几种思维能力,更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异探新,鼓励学生敢破常规、敢拓新境,诱导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要多一点“胡思乱想”,甚至是“异想天开”,使学生能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愿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我设法为学生提供了韭菜等多种植物的新鲜叶片及器具、药品,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們敢于标新立异。学生在实验中探究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方案。如:

⑴制取滤液时,用纱布代替脱脂棉,加快了过滤速度,促使实验快速成功;

⑵将色素滤液滴入圆形滤纸中央,层析后发现:色素提取色素向四周扩散,在滤纸中央出现了四条明显环形色素带;

⑶若色素提取液的量较多,不要急于画滤液细线,等到丙酮和水挥发一些后再画,可增加色素的含量,提高层析的效果;

⑷用特细钢笔代替毛细玻璃管,可把滤液细线画得又细又齐。教师对这些敢于质疑求异的做法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三、提供创新机会,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它具有普遍存在性。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个大脑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造潜能。”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的创造能力处在潜伏状态。而挖掘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潜能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创新能力在中学阶段是通过动手动脑的结合直接体现出来的,是以革新为主体的创新过程。由于生物学科有较强的实践性,使得创新能力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如在讲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需要放出二氧化碳,并写出实验的过程,对实验的结果作出评价等。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欲望,既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只有教学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夏国良.开启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J].中学历史月刊,1999(10)

[2]石志群.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尝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5)

[3]孙大志.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J].中学历史杂志,1997(4)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