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油菜新品种汉油13 号的选育

2021-04-07 10:17杨有来谌国鹏习广清孙晓敏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含油量细胞质菌核病

杨有来 谌国鹏 薛 艳 习广清 孙晓敏 陈 乔

(1.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青海互助810500;2.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陕西汉中723000;3.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汉中723000)

油菜机械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须从品种、农艺、农机等方面协调解决。 选用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耐密抗倒、抗病、高产优质、成熟一致性好的油菜品种是实现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方面[1-2]。 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杂交油菜品种的关键在于选育具有机械化生产特点的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3A 具有矮秆、抗倒伏、抗裂角、株型较紧凑、抗菌核病、含油量高、配合力好等特点[3],已育成多个适宜机械化的油菜新品种。 恢复系6702R 具有株型紧凑、抗倒伏、早熟、配合力强等优点。 利用汉3A 与6702R 选育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汉油13 号集父母本之优点于一身,不仅产量水平高、适应性强,而且具有矮杆、抗倒伏、株型较紧凑、早熟等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点。2016-2018 年参加陕南灌区油菜联合试验表现优良,2019 年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1 选育经过

1.1 不育系汉3A 的选育

2003 年用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12B(来源于中双4 号)与中双9 号杂交,2004 年从杂交的F1代系选优良单株套袋自交,结合品质分析,保留双低单株,2005 年春天选用 F2代优良单株作父本与312A 杂交,2006 年春天在杂交后代中选不育程度较好、 综合性状优良的不育单株与F3代中优良单株继续回交,直至2011 年连续回交6 代选育而成稳定的不育系,定名为汉3A,相应回交父本至F8代定名为汉3B。 该不育系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不育性彻底、育性稳定,矮秆、中抗菌核病、高抗倒伏、熟期适中、抗裂角。 芥酸 0.00%, 硫甙 19.53 μmol/g, 含油量45.59%, 是一个适宜机械化的高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2014 年4 月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油菜专业组的鉴定。 选育过程如图1 所示。

1.2 恢复系6702R 的选育

2004 年起用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FH6R与恢702 杂交后连续自交6 代,并经恢复性鉴定,品质、抗性、熟期等综合性状筛选,于2010 年选育而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6702R。 该恢复系恢复性好、性状稳定、植株较矮、综合性状优良、熟期较早、抗倒伏、配合力高、品质优,芥酸含量0.11%,硫甙含量23.36 μmol/g,含油量44.87%。选育过程如图2 所示。

图1 不育系汉3A 的选育过程

图2 恢复系6702R 的选育过程

1.3 汉油13 号的选育

2014 年用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3A 与恢复系6702R 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16-2018 年在陕西南部冬油菜区进行多点区域试验表现优良,表现出了产量水平高、适应性广、植株较矮、熟期较早、抗倒伏等特点。 选育过程如图3 所示。

图3 汉油13 号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产量

2016-2018 年连续两年参加陕南灌区油菜联合试验,第一个生产周期平均亩产204.95 kg,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3.03%,居试验第3 位;第二个生产周期平均亩产173.64 kg, 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5.92%,居试验第2 位。两个生产周期平均亩产189.30 kg,比对照增产4.34%。

2.2 适应性

2016-2018 年在两年14 点的陕南灌区油菜联合试验和长江上游区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了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熟期较早等优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3 品质

经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品质检测:2016-2017 年度芥酸含量 0.05%,硫苷含量15.06 μmol/g 饼,含油量43.45%;2017-2018 年度芥酸含量 0.24%,硫苷含量20.7 μmol/g 饼,含油量40.01%。两年平均:芥酸含量0.15%,硫苷含量17.88 μmol/g 饼,含油量41.73%。

2.4 抗病性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病圃诱发鉴定:2016-2017 年度菌核病抗病鉴定为中感;2017-2018 年度菌核病抗病鉴定为低抗。 两年综合菌核病抗性鉴定为低感。

2.5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苗期叶近椭圆,有蜡粉,叶绿色,顶叶中等,有裂叶 3~4 对,茎绿色,花黄色,花瓣侧叠。 种子黑色, 近圆形。 角果斜上生, 中长、 中宽; 籽粒黑色, 抗倒性强。 直播株高 163.8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6.32 个, 匀生分枝类型, 单株有效角果数213.05 个,每角粒数21.35 粒,千粒重3.67 g;生育期221 d,比对照秦优10 号早熟0.5 d。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施肥

亩施碳酸氢铵50 kg, 过磷酸钙50 kg 或二铵20 kg,尿素 10 kg,硼肥 1 kg。

3.2 播期

陕南及同类地区9 月 5~10 日育苗, 10 月中旬移栽。

3.3 播种方式

育苗移栽每亩播量0.1~0.15 kg。 直播采用浅沟条播,明沟浅覆土,每亩播量0.25~0.5 kg,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播前可用辛硫磷拌种。

3.4 密度

育苗移栽每亩0.6 万~0.8 万株, 直播每亩留苗1.0 万~1.2 万株。

3.5 田间管理

油菜出苗后要及时用4.5%的甲敌粉或1.5%的1605 粉每亩 1.5~2.0 kg 撒施, 防治油菜的黄曲跳甲等害虫。 油菜5 叶期时一次定苗清行,并及时松土,保证全苗, 同时用除虫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菜青虫等害虫;11 月下旬油菜越冬前培土,并根据苗情结合培土每亩施尿素3.0~5.0 kg。 油菜返青后,在2 月下旬至3 月上旬, 用4.5%甲敌粉或1.5%的1605 粉每亩 l.5~2.0 kg 喷撒, 或用 40%的氧化乐果 1 000~1 500 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茎象甲。 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灌浆期要加强对蚜虫的重点防治。 成熟时适时收获。

4 小结与讨论

机械化是将我国油菜生产从高耗低效产业转变为低耗高效产业的必由之路。 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但经营极其分散,除内蒙古、黑龙江等少数农场和江汉、 黄淮海等少数平原地区大面积集中种植以外,绝大部分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规模小,集中成片少[4]。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及种植劳动强度大等因素, 严重制约了油菜的大面积种植及我国油菜产业发展, 国家逐步加大了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投入[5-6]。 选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是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因素。 杂交油菜品种汉油13 号选育系谱明晰、 特征特性明显, 表现出了良好的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抗倒性, 且品质优良、 熟期较早, 是一个适宜机械化的优质油菜新品种。

猜你喜欢
含油量细胞质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动物细胞里的成员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上海地区气象因素影响扁豆菌核病发生的研究初探*
游戏教学法在《细胞质》一轮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棉子含油量的遗传特性分析
含油污泥的固化实验研究
高中生物细胞质作用研究
细胞质在玉米配子和合子生活力选择中的作用研究报告
高油油菜育种研究荣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