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2021-04-07 09:42严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运动

■严东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5;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犁 833200)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未来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学前教育直接与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幼教机构和幼儿园,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直接关系到未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有别于其他学段教师,须承担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在学前儿童中进行形式多样的、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活动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针对性、专业性不强,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改进。

一、核心素养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内涵

(一)核心素养

为贯彻落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1]。核心素养是指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涉及很多领域,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它指明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和品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体现专业特色,在围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做到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化知识、自主发展、社会参与[2]。这些素养的培育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否能胜任未来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见表1)。

表1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要点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健康意识、体育品德、运动知能、保健知能四个方面。健康意识主要包括健康常识、基本的健康生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体育品德包括体育品格、体育精神、体育道德[3]。体育品德是体育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品德教育是我们需要强化和思考的问题。体育精神中的自由和尊严、乐观和自信、尊重和友爱等品质,在学生身上会慢慢内化,影响学生的处事方式,学生的性格、品格。众多的体育比赛活动是很好的教育契机。运动知能是运动智慧和科学运动的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更要懂得如何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智慧,也就是运动知能中的知。知能运动的能力不是指能够活动的能力,而是能够科学有效地运动的能力,科学运动能力的培养包括了运动习惯的养成、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运动计划的制订以及自主安排科学训练项目等要素。保健知能意思是保持健康的智慧和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习得健康知识,并能科学有效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是把保健知识升华到保健智慧。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现状

(一)健康意识缺乏,运动习惯没有形成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和教师还是重视专业课,对体育课程不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健康意识不强,健康的知识、科学健身的方法欠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及意识。学生虽然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但对许多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不甚了解。尤其是不知道如何自我保护预防损伤,对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欠缺。在学校各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参与意识、协作意识不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需要培养[4]。

(二)忽视学生体育情感与品德的培育

体育情感与品德能深深映射到其他领域,体育课堂是学生情感和品德培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极好阵地。而实际体育教学中,学生喜欢、热爱的运动项目少,学生的运动兴趣不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低,降低了对学生体育情感与品德的有效培养。加之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家庭过度宠爱小孩,在活动中部分同学表现出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耐劳、缺乏自我挑战意识等,同时在活动中也有表现出不良品格的,如语言与体育道德相背离,嘲笑同伴对手、违反游戏和竞赛规则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体育品德的形成。

(三)体育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应该包括自身体育学习和职前技能训练的双重任务。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师大多是由公共体育课的教师担任,体育教材和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上还主要是注重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和娱乐。理论教学没有结合未来职业介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等内容,技能实践部分也没能根据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要进行早操以及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等活动,选用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没有跟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学生幼儿体育教学的技能技巧缺乏,学生不能将体育课堂所学和自身专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体育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将知识与技能有效结合,要让学生知其所学,学则能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幼教专业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

(一)根据专业需要设置教学目标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专业的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因专施教”。首先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要有一定的个性化要求,如跳远教学中,可以分解为诸多环节,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让所有同学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其次是要有专业特色,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养成幼儿运动锻炼的习惯。学前专业体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正确的幼教意识、理念的形成,理论、技能的掌握,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品德和修养的熏陶等培养目标。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幼儿体育与健康教学技能,为未来幼儿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组织和幼儿的健康培育工作服务。

(二)依据专业特点拓展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的职业化特色,主要反映在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在体育教学中应增设幼儿体育教育的内容。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体育教学内容可分为理论性、实践性、情感性三个内容体系。理论性内容也就是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仪态礼仪、保健健身知识、运动营养学知识、生长发育生理知识、运动损伤与康复类知识、基本规则与裁判法知识等,理论性内容可以利用体育理论课、健康课程、体育知识微课小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授。同时在体育实践课中也可以渗透健康知识,引导健康行为的教育。如在排球传球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实时把握手指挫伤及预防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避免挫伤手指的情况发生。另外,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或校外参与体育活动时避免危险行为的发生,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进行防范。实践性内容主要是以肢体运动的形式呈现,旨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体能,包括发展身体素质运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游戏、体操运动、舞蹈、冰雪运动、水上运动、郊外运动等。情感性内容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增加团队拓展、游戏竞赛等教学内容,将情感、诚信、品德教育融入教学中。如有的学生在游戏中过于关注输赢,有时会通过破坏规则来争取胜利,教师发现这一苗头要及时制止并教育指正,这不仅是为了维护游戏规则,同时也是纪律教育、诚信教育,这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至关重要。

(三)基于教学视角改革教学形式与方法

基于体育教学视角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创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体育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良好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他们个体发展的需求,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主题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营造积极参与、自主锻炼、合作互助、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5]。开展实践性教学,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运动提升育人活动功效。如组织幼儿韵律操创编表演大赛、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等。让他们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和心去学习,与未来接轨、与专业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如篮球比赛,请学生来当裁判,这其中蕴含着公平意识;学生自己组队,这其中蕴含着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将体育育人的理念设计到每个细节中。

(四)改革评价标准,培养运动兴趣

改革体育评价标准,从单一主体评价向多元主体评价转变。从教师、同伴、学生自我、家庭和社会多层面建立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活动的参与率。过去对体育成绩的评定,仅从课堂教学工作出发,评价标准往往过于单一,挫伤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应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即从教师、学生和体育课程三方面进行。教师的教学评价应从教师的自身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6]。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对体育运动学习行为与态度及情意表现等的评价。体育课程评价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等的评价。这样的多元化评价标准显得更加科学,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利于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运动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不正经运动范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