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乐然的绘画作品研究

2021-04-08 01:09崔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革命

崔艳

(延边大学 美术学院,吉林 延边133000)

一、前言

韩乐然(1898—1947年)是中国美术界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中国朝鲜族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以及杰出的人民艺术家,被称之为“中国的毕加索”,他以革命者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艺术事业奉献了终身。

韩乐然出生于吉林省龙井市的朝鲜族农民家庭。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承受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殖民侵略,民族与家乡倍受奴役的沦丧之痛成为了其心中无法抹去的沉痛烙印。韩乐然因家庭贫困,高小毕业后不得不辍学谋生,曾到电话局做过接线员,进入龙井事务员。后来他在海关工作期间,通过接触外国书刊,涉猎大量世界新闻,接收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念及共产主义革命的讯息,使他具有超前的救国救民意识。同时,他还有机会接触众多的外国画报,观赏大量的西洋美术作品,从中汲取新思想和新观念。他在学习探索绘画艺术过程中,注重强调造型的严谨性与真实性,他将传统文化中东方人的审美气韵与西画技法同其创作活动相结合,使其绘画作品呈现出中西绘画融合下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审美特征的视觉效果。

二、韩乐然的革命与艺术生涯概况

韩乐然从事的活动主要在革命与艺术两个领域之中。韩乐然的革命活动可分三个阶段,民族主义革命、共产主义革命与统一战线革命活动;而韩乐然的艺术活动主要是围绕着革命工作而开展的,这就使得韩乐然的绘画作品极具现实性。

(一)韩乐然的革命活动

韩乐然从1919-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前为民族主义革命期间,自觉多次参与民族独立性质的革命运动。曾参与苏联共产党、韩人社会党、高丽共产党等共产党组织的革命活动及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国的建党活动。

1919年,在延边龙井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三一三”反日民族独立运动,以及韩乐然策划的更换日本领事馆国旗事件和秘密袭击日帝交通员夺取情报等事件使得他遭到了日军大规模追捕,因此不得不奔赴苏联。“韩乐然1919年秋去苏俄,并参加支援苏维埃新政权的活动。”①在那里同中国和朝鲜革命组织的代表建立了联系。

1920年,韩乐然到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他主要参与了韩国临时政府和高丽共产党组建活动。

1923年,韩乐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根据党的需要,他又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24年韩乐然受党中央的派遣来到奉天创立了一所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同年,韩乐然转调哈尔滨以哈三中的美术教员的公开身份继续开展建党工作。

1928年,韩乐然与楚国南组织哈尔滨省立第六中学的学生成立了哈尔滨第一个左翼文艺社团“灿星社”,并创办了文艺刊物《灿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随后,为了便于开展地下工作,韩乐然动员其好友孙乐天在哈尔滨开设了“乐天照相馆”。

“九一八”事变后,这家照相馆便成为情报据点,掌握和搜集日本在中国东北一带的军事活动情况,为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战场顺利消灭日寇,提供了珍贵的军事情报。

1929-1937年,韩乐然经党组织批准赴法国学美术,并在欧洲参与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韩乐然回国后在武汉参加了“东北救亡总会”党组工作。抗战胜利后,受党组织委托赴新疆从事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

1940年,他被捕入狱,1944年假释出狱后,他以艺术家的气概前去大西北挖掘和临摹古文化遗产,特别是对新疆克孜尔美术考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韩乐然的艺术经历

韩乐然从小就痴迷于绘画,1914-1918年间,韩乐然在龙井海关工作时期,他初次接触到了西方的艺术文化,他开始广泛地涉猎各类画风,大量临摹外文画报和各类书刊锻炼其技艺,这时是他艺术生涯的萌芽期。

1921年,随着韩人社会党的革命迁至上海,韩乐然考入了上海美专。这时的上海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影响下,掀起了破旧逐新的“洋画运动”,而上海美专是则是第一所借鉴西方现代教学体制的私立美术学校,韩乐然在此接触的到印象画派等表现主义绘画。他开始研习水彩和油画,并举办了第一次的个人画展。在上海美专学习时期是韩乐然绘画基础、审美观念及艺术活动形成的重要时期。

1924年,韩乐然在奉天创办私立美术专科学校。

上个世纪30年代是欧洲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韩乐然于1929年从上海赴法国巴黎学习深造并介入了欧洲现代艺术环境。期间他以卖画谋生,并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以此取得了进入巴黎卢浮宫美术学院学习的资格。他开始在周游欧洲各地写生作画,接触各个流派的现代美术,他以善于绘水彩画而驰名,纯熟洗练的水彩画技法和光和色的明快运用,获得了各界人士的赞赏和追捧。

抗战爆发后,韩乐然随即回国参加抗战宣传活动,他以画笔为武器,参与并创作了大量的抗战宣传画,如《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抗战》等巨幅油画。

20世纪40年代,他赴西北从事石窟临摹、墓葬考古研究,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大量的民俗题材作品,他为西北的文物考古事业和美术史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开拓性的基础。

三、韩乐然的绘画艺术作品分析

(一)抗战宣传画系列作品

韩乐然于1937-1940年间参与了多项抗战美术实践活动。1938年,“武汉会战”动员运动的高峰时期,韩乐然为《反攻》杂志创作了二十多幅的木板封面画,“‘东总’在武汉期间的《反攻》杂志封面画基本上都出自韩乐然之手”②,但现存图像仅有《怒吼吧,卢沟桥》、《保卫我们的家乡》、《起来和鬼子们拼》等作品。

这些作品从内容来看,可以发现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与其他时期的作品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从题材上看,由于抗战革命宣传画具有一定的明确定义,使得这一系列的封面画针对性较强,普遍以革命现实主义为题材,侧重呈现抗日英雄在战争中的伟大事迹。在内容上,主要表现日军烧杀抢掠的罪行以及军民们与其争斗的场面,并且对于所描绘的对象呈现出典型的共性特征。如,日本侵略者通常是一副凶神恶煞的嘴脸,而抗日的战士们则是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的风格特征,根据描绘不同的题材、内容,以及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而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

由于木版画的材料特性与工艺上的限制,使这类作品具有漫画剪纸风格,所描绘的形象造型概括而夸张,情节通俗易懂。在制作方式上,韩乐然主要采用“阴刻”与“阳刻”两种表现技法:第一种是全部以“阳刻”为主的表现方式,以简洁的线条刻出物体形象,强调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另一种是以“阴刻”的表现技法塑造人物形象,而在背景的处理上,则模仿炭笔的速写性,运用“阳刻”表现方式,使画面粗放随意,加强绘画性。

(二)西部民俗系列题材作品

20世纪40年代,韩乐然先后向西部甘肃、新疆等地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创作的题材多为自然风光和人民劳动的场景,呈现出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作品具有现实性和表现性特征。如,水彩画作品《哈萨克妇女稻米》,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画面描绘了哈萨克族妇女身着传统服饰,头戴白色的披巾,在阳光下晾晒新收获的青稞,然后将它们放在古老的石窖中捣碎的生活场景。毡房的周围遍布着家畜,家家户户都饲养着骆驼,体现出哈萨克族人民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安逸的生活状态。画面采用了中心式的构图,主题明确,加强表现妇女辛勤劳作的情态。

在色彩的运用上,带有印象派色彩的风格特点,运用冷暖对比色区分明暗面,用土黄等暖色调来表现受光下的人和物,用普蓝等冷色调来表现物体的暗部和阴影,有利于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在透视关系上,采用了近大远小法和空气透视法,远处的山体偏蓝呈现淡紫色倾向,随着山体的距离越来越远,形象就越模糊并且偏色越重;而处在画面前部分的妇女明显比远处骆驼所占的比例大,正是近大远小的透视法所致。

油画作品《舞蹈》具有主观的表现性特征。画面描绘的是哈萨克族人民身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头戴毡帽,载歌载舞的欢快景象,他借画面中民族生活的美好愿景,表达内心对和平与自由的渴望。画面以固有色土黄和生赭为主色调,强调色彩的主观统一性,减弱其他色相的过度呈现,为画面增添了浓厚深沉的韵味。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受光与暗部的冷暖对比,以色彩的纯度区分远近空间,增加前景色彩的饱和度,而降低背景的饱和度,从而达到画面由远及近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提升空间的纵深感。画面采用了逆光处理,具有增强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同时注重光感的表现,在处理物象边线时,尤为明显。

(三)克孜尔石窟壁画临摹作品

1947年,韩乐然二进新疆在石窟考古中临摹了大批壁画作品。克孜尔石窟内的作品出自汉晋时代,它是最典型和代表性的龟兹石窟,窟内有大量描绘龟兹国的历史文化和世俗生活的情景。韩乐然临摹壁画时,在构图、色彩以及绘画表现手段上,都带有一种主观的创作表现意识,他既不做“以旧临旧”式的客观临摹,也不做“还原时空”式的再现临摹,而是融入了自身审美理念和主观创新意识。

如油画临摹《二菩萨像》,在构图中有意识的进行选择性取舍,达到形体与构图的完整性。在菩萨形象的描绘上,人物面部刻画细腻,造型微妙,形态完整。他着重强调人体结构特征,追求鲜明而结实的形体,右侧的菩萨双手合十,上身袒露,下身着裙,除佩带的璎珞和飘带外,几乎是裸体的形象,而左面持着蓝花的菩萨虽有完整衣饰,但也薄衣贴体,整体结构清晰而有变化。画面中装饰线条与人体形态互为补充,呈现曲线优美的审美情趣。色彩的表现上较原作色彩更加丰富且纯度更高,运用晕染法表现出下腹起伏的凹凸形态,再以流畅饱满的线条勾勒轮廓,突出人体婀娜轻盈的曲线美感。韩乐然在临摹过程中提取壁画中的不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

油画临摹《骑象佛和猴子献果》中,韩乐然将大光明王本生和猴子献果的两个画面组接在一起。处于构图的考虑,他又将壁画中不同位置的两只孔雀拼凑而置于画面的正中心,使画面构图和谐而完整。左面的佛陀以坐姿形态呈现给人稳重的视觉感受,与右面体态轻盈半裸着的女子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呈现上升动感的视觉效果。色彩的运用较壁画原貌更加丰富而饱满,强调色彩的整体性与色调的统一性,以不同明度的绿色区分树木和草地,将画面分成对称的两部分,给人以平衡稳定的视觉感受。

注释:

①张福山,周淑珍.哈尔滨革命旧址史话[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03):96.

②王恩宝.韩乐然与东北救亡总会[J].中华魂,2012(10):12.

猜你喜欢
革命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机械革命Code01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迎接汽车新革命
中国的出行革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