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路径初探

2021-04-08 01:58李忠强王慧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农实施路径

李忠强 王慧

[摘要] 有效开发初中社会实践课程是基于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学农社会实践课程的立体化推进是课程实施的源头路径,从建立学农基地,丰富课程内容入手;动态体验生成是课程实施的操作路径,从力促课程目标的达成,运行有力的课程保障网入手;个性化关怀是课程实施的特殊路径,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入手。

[关键词] 初中社会实践课程;学农;实施路径

初中阶段正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日益扩展的生活对教育的空间要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实践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在教育实践中,社会实践课程易陷入碎片化、简单化的泥淖。遵循初中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设置社会实践课程,关注课程内容、实施步骤是开发社会实践课程的关键路径。因此,以东北师大附中明珠校区学农实践为例,探索课程实施路径。

一、立体化推进是课程实施的源头路径

学农社会实践必修类课程是指按照学校课程实施大纲,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课程,它以学分制为考评办法,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课程实施的源头活水。

(一)建立学农基地,凸显教育功能

学农实践课程的立体化指学农课程内容的全面性、过程的完整性和教育的实效性。东北师大附中明珠校区学农实践课程,自2006年至今先后与公主岭大榆树中学、长春市农博园、长春民俗馆、农安兴隆镇陈家店农业大棚基地长期保持良好的校际、校企共建关系,良好的校外学农基地的开辟,有效保障了课程实施。师资力量来源于企业、技术农户和校方,其课程内容融劳动教育、爱国教育、规则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于一体,充分体现课程的立体化、多元化特点。

(二)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素养

课程实施旨在以主线推进、多维体验的方式增强实践的体验性和趣味性。学农社会实践课程是增长学生知识和才干的第二课堂。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体验路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理能力,树立和增强了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增进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加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极大推进了班级集体的建立和完善。

二、动态体验生成是课程实施的操作路径

社会实践课程拥有國家课程所无法替代的现场感和育人功能,它能自然有效地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将校内与校外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一个流动的社会大课堂,从而引导学生用全学科知识和能力去认知世界、升华情感、磨炼意志、锤炼品性。

(一)多种学习方式力促课程目标的达成

学农的课程类型分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村生活三种。每一种课程类型对应一个课程项目,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科学设置课程项目,合理配置课程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综合设定课程目标,与时俱进划分课程类型,全力提升学农实践的体验感和兴趣性。丰富实用的学习方式是有效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也是促成课程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二)运行有力的课程保障网

学农社会实践以八年级学生为主体,七年级各班代表观摩体验为辅,通过运行有力的课程保障进一步确保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而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程保障,学农的课程保障是一个综合性、立体化的网络。学农基地的专业人员、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及相关社会部门共同构成了课程实施的保障网。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中,学校都会吸纳学生的力量参与其中,课程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通过组建体验式课程保障机构“带队领导—学农基地人员—年级主任—班主任—分管教师—小组长—组员”的安全联络网,各个节点之间相互交叉、衔接,共同保障课程实施的效果。

三、个性化关怀是课程实施的特殊路径

学农社会实践课程的个性化关怀是指面对未来社会需要,基于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差异,采取志愿与选拔相结合,由学校最后确立学习团队组成人员的课程模式。它因学习对象的个性化、规定性而具有特殊性。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丰富体验渠道

学农社会实践课程的运行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封闭、局促和狭隘。农村大课堂是增长学生才干和开阔学生视野的最佳场域,因此,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是课程有效实施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1.角色互换,提升成长动能

社会实践课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让学生置身生活的现实舞台,解放了双手、开动了脑筋、放飞了自我。如在东北民俗馆,我们通过专业解说员对每班学生代表进行专业解说培训,在参观与体验中让学生担任讲解员。不同的展厅由不同的学生来担任,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极高,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而且培养了学生沟通与互动、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和素质。

2.交流收获,触发深层思考

社会实践课程是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内化核心素养的有效平台。该项课程实施过程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盘点收获。学生彼此交流、讨论,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情、用自己的思考搭建起成长的阶梯,这才是给学生最大的营养剂。如,有的学生在总结学农感悟中这样写道:“劳作在秋天的田野里,就有了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机会。我发现这个季节,收割下来的玉米叶子是淡黄泛白的,然而叶中的玉米却实属抢眼,汇聚了整棵植物的精华,亮亮的玉米粒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活力满满,每个小小的玉米粒都有几种不同的色彩。长在玉米棒上的部分是白白的,接着是亮亮的黄,边上还泛着一层金色,显示出大自然的精湛技艺。”学农触发了学生对生活中真善美的主动追求与向往,这种教育效果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二)关注学生的生命化成长,规划美好未来

学生生命化成长需要成长型实践课程,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让学生从主动感受和客观体验上强化认知。但是,真正起核心作用的还是将课程带给学生的体验性收获变成生命持续成长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齐心协力,帮助学生深化课程的教育效能,继而帮助学生规划人生、设计未来。

学农是劳动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关键在于长期的坚持并付出努力。为此,学校和家庭通过开辟不同特色的小小种植区,让学生种植下自己喜爱的农作物,用自己的爱心和技能去呵护作物的成长。在实践中,以班级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个人根据兴趣爱好、志向选择,组织种植栽培小组,依靠集体力量去关注农作物的成长。如此,学生在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中学会了关心,获得了成就感。

丰富的社会实践课程实施体系的建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成人成才,在学生的关键成长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留下了难忘的青春记忆。社会实践课程真正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加深了学生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育实践中,相信会有更多的教育者在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中积极作为,定将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力、发光。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初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LXH1351402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农实施路径
鼓励学农实践不只为避免五谷不分
学农活动是极好的实践育人途径
学农教育的意义远大于活动本身
英国:热衷农场开放日“学农”
英国人热衷农场开放日“学农”
小小农学园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