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与管理模式创新

2021-04-09 01:43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建筑物管理人员

综合2009年以来的重大火灾事故来看,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老旧建筑物外保温层为可燃、易燃材料,火势极易蔓延;建筑物使用不当,部分建筑内人员密度超过安全标准;建筑内消防设施管理及维护不到位,导致消防设施失去防火、防灾作用;建筑物内物品堆放不合规,部分居民将自行车、电瓶车等杂物堆放在消防疏散通道口;建筑物车辆多,停放混乱,部分车辆占用消防车通道,导致消防车无法靠近火灾现场,难以实现救援。以上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在于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控制能够引发火灾的因素;另一方面,火灾事故的发生也反映出消防安全管理、检查、监督工作不到位。

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是发现建筑物中消防漏洞的重要工作之一,能够排查整治火灾隐患,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当前,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的具体表现为:检查工作不细致。不同建筑物中火灾诱导因素较多,由于部分监督检查人员没有制定明确的检查计划,不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过程形式化。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复杂,如建筑防火设施、水灭火系统、消防设备设施等,部分监督检查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只填写消防安全检查表,并未实际展开监督检查工作。

(二)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不足的具体表现如下:首先,防火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前,高层住宅及商用房建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相应的消防技术也进行了革新与升级,部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仍然采用落后的技术进行管理、监督及检查,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当代建筑物防火需求。其次,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足。消防人员资源紧张,部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既需要完成管理工作,也需要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由此来看,当前消防安全管理资源不足、专业型人员匮乏。

(三)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切实预防和遏制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方面需要依靠消防部门加强对重点区域的防火的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居民意识到防火、消防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规范日常行为,并学习防火的基本知识。当前消防安全管理与居民的联动性较差,一方面,管理人员采取强硬性措施勒令居民将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处的杂物搬离,导致居民产生负面情绪,不愿配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居民消防意识不足,即使管理后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整改,仍有部分居民不具备使用消防设备救火的能力。

二、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模式

(一)构建信息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管理方案,定期排查消防隐患,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在信息时代,高质量、高效率成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消防安全管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消防安全信息的共享性,以实现消防安全的全面化、跟踪化、互动化管理。为此,建议构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该系统集工作检查、文书制作等业务于一身的综合系统。首先,该系统可以内置于手机、平板电脑终端,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仅携带手机即可实现现场检查办公。其次,该系统设置有消防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模块,便于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再次,该系统能够与业务系统结合,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通过“任务派发”了解自己工作任务,上级领导可以通过“工作轨迹”了解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工作落实情况。同时,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危险品查询”对比企业及团体消防设施及物品,发现隐蔽性消防问题。此外,该系统支持多种信息的传输,如现场检查信息的智能化录入、文书自动编制等,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该系统具有企业隐患上报功能,企业定期将基本消防信息发送至该系统,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采用“网络+ 现场”管理模式,实现对企业的全面了解,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精准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管理资源

消防安全管理队伍要熟悉掌握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和每个周期及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检查任务和培训、演练工作,做好工作计划,督促相关人员按时认真完成。同时要通过对具体执行者的监管审核来加强工作完成质量的提升,对整个消防执行系统进行严格把控来提高火灾发生时一系列消防应对措施执行效率。消防安全管理任务艰巨,火灾事故容易酿成巨大后果,不允许相关人员对消防安全管理有丝毫懈怠,此外要加强对底层执行人员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训练,借此来提升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作业能力,强化团队协作优化责任分工。

(三)明确检查目标,细化检查内容

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为发现消防漏洞,消除火灾隐患。为此,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监督、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建筑的总体平面布局,包括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是否充足、消防车道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设置消防车登高场地、建筑外保温材料是否可燃、建筑周边是否配置消火栓等设施。同时,针对建筑室内不同的功能,进行精细化检查。如会议厅等人员聚集的场所,重点检查其楼层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具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设时是否破坏防火墙等分隔设施。此外,检查建筑内是否设置防烟楼梯间以及消防电梯,安全疏散通道指示标识是否清晰。最后,检查建筑内消防设施及消防控制室,重点检查消防设备设施是否损坏或被挪动位置,消防控制室是否设有联网监测系统,每日是否有两名以上值班人员。

(四)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约束机制。转变以往由上级领导决定管理力度的状态,构建公众、消防部门多元监督体系。一方面,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决策小组,组内成员由具有多年管理经验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组成,负责沟通并共同决策重要及有争议的管理行为,保证消防安全管理的公平性、可操作性及透明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公众的主动性,搭建消防举报平台,实现消防管理的全面覆盖。其次,建立服务机制。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本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为己任,规范自身管理行为。最后,建立长效机制。将管理质量纳入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激励管理人员投身工作。同时,对于管理人员的不作为行为进行严厉惩治,维护消防部门形象。

三、结语

消防安全管理是社会安定发展、公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不足、居民消防意识薄弱的问题。为此,应构建消防安全管理及隐患排查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增加管理资源;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促进消防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建筑物管理人员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火柴游戏
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鉴定评估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