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企业生源需求的调研报告

2021-04-09 05:50李绪永
时代汽车 2021年6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汽车制造人才培养

李绪永

摘 要:通过对济南市以及整个山东省汽车服务与制造发展情况及企业生源需求作出调研,在讨论汽车制造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同时,就汽车制造的实际情况及改革也做出了组合性想法,倡导并阐明在汽车制造公司中工作管理的重要性「1」。在未来的发展中,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人才培养进行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渗透式分析,此次分析不止针对在校学生,也展开了关注弱势群体的公益培训,其中退役军人、农民工、残障人士均包含在内。

关键词:汽车 汽车制造 企业需求 人才培养

1 引言

2003年在全国人才工作的会议上,有一个战略印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就是“高技能”,所谓高技能其实是对人才的一种定义,指的是新时代中在某一行业特别擅长,具有高超学术能力,并开拓创新对国家社会作出巨大奉献的重要劳动型人才。「2」中国汽车从无到有的发展路程已经走过了七十年,这中间经历了外资、自主、合资等等。各大品牌齐头并进,使得国内的汽车行业发展飞速上升,行业上升意味着大量人才的需求且对员工的要求也更加严格「2」。为更好的服务市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推出了改革研究项目,意在大职教的规划下,研究汽车制造的产业需求,并提出汽车制造专业人才的创新教育对策,从而达到培养更多的生源以达到输送汽车制造人才的目的。

2 调研方案计划

传统汽车制造行业面临转型后,国内不少汽车企业也相继开展了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的转型,2016年,在出台的众多政策扶持基础下,一种新型的汽车体系也开始在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并有趋势的方向,这就是新能源汽车,虽然眼下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并不高,但在汽车市场的行业里也不容小觑。「3」不管是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足以表明汽车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以济南地区为中心扩散到整个山东省的汽车制造企业员工的协同中国排名靠前的汽车厂商如中国重汽、中国吉利、山东唐骏等以协同培养和教育机制为主,大力开发技术性人才,包括常见的技术标准和作业项目还有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等等,提供实训基地,制定培养方案,完善培养模式和项目实施得以提供人才保障。「4」预计制定“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培养方案”等通过深入的企业调研并结合济南地区甚至全省的汽车制造发展真实情况,最终出台满足不同生源需求的培养,方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编写配套的教材和课件,以便学校和制造实际对接,起到真正的实际动手指导作用,改变汽车专业教学的方式。 把培养人才放在首要位置,从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來看,鼓励学生思维方向的拓展和实战训练并加以讨论教学的办法是受用率最高的,且学生在实践中也可以多方位的接触学习,有助于发散思维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

3 调研分析

现阶段山东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较多,学校倡导实践教学的总课时需要大于理论教学,不论是校外顶岗实习还是实训时间都不允许低于一年。

3.1 汽车制造业核心岗位人才紧俏

就拿汽车制造企业生源来说,我国汽车经济环境长期处于稳步发展的局面。2018年初,国家推出的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被取消,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纷纷说“买车不如打车”,时过境迁,从我国近七年的车辆销售数据来看,汽车经济环境一直是上升从未下滑过。在如此庞大的汽车销售数据下,制造业的技术也当然不能落后,年年创出新高。「5」作为技术性强的行业,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整个汽车行业的工作方向、宏观构成以及工作的流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或基地中,都非常迫切的需要汽车制造业的人员参与进来,与此同时汽车制造业的相关岗位人员也非常的匮乏,以需求量最多的工程师、操作工和检测员来说,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此类人员,通过分析汽车制造也核心岗位的人才发现,除了基层的操作工和车间主管岗位缺乏性不高,剩余的电气类、品质类、结构类以及供应类的职位还拥有巨大的需求量。

3.2 制造业岗位待遇有所提高

从各核心岗位的平均起薪来看,一般操作工岗位的工资基本上在5000元/月,而评级在工程师以上的则在7000/月。汽车制造高级工程师在高薪资起点的基础上,平均薪资也最高,超9000元/月,由此也可以发现,岗位的上升渠道和技术专业性为收入带来的不同层次变化。

3.3 岗位需求清晰明确

随着汽车销量的提升,汽车制造业岗位的需求也屡创新高,在未来五年的招聘计划中已经接近万人大关,其中装配技术的需求量最高,其次是焊接及自动化,需求量也在三千人左右,再就是汽车配件中的的涂装和维修,也已经达到了两千人。社招的概率大幅度减少,所以由学校输送人才给企业已是常规。

3.4 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知名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市场等方面资源的优势从而更大开辟了培养模式,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有效途径,极大程度的受到了“奔腾汽车”、“吉利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好评。「6」其中包括青岛港湾技术学院与青岛港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五十多家企业合作成立的“上汽发动机加工操作班”、青岛港门司机班以及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推出的“博世工程师班”建设了五个培训单元,可以同时培训84明学生,且学生在取得博世公司认证工程师证书后也可以优先向高端汽车推荐就业,从而达到生源技术过硬,就业质量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把职业教育人的培养过程尽可能的呈现在企业的眼前,从而加深企业对学生的侧重点。实现企业专业需求点与学校培训契合度高的模式,此模式在2019年六月被山东推进,这一举措也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加快速,深受企业的好评。而德州职业学院落实学徒制试点方案为:在学校的实际训练中,一位老师带领三位学生共同组织学习,并且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一对一的指导,在校外实际训练时,由一位企业的高层技术专家带领四名学生全程指导,让学生了解制造全过程,从而深入了解。

4 毕业生去向

由于企业意识到雇主品牌的意识和传播周期,在传统的招聘基础上,很多企业在职教培训早期就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招募活动,例如一汽集团在学校展开校园大使选拔,还针对一些年级较短的学生进行实习式的招募,让学生更早的接触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及早的将汽车制造业的学生收入囊中。「7」根据生源的需求不同,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根据2018年12月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作出的问卷调查可以得知,一多半的学生选择了去企业就业,小半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以我校汽车专业为例,分为三大块,汽车制造、汽车后市场以及自主创业,而中国重汽、上汽通用五菱、吉利、奔腾、山东唐骏等汽车制企业则是大部分学生的主要去向。一二线城市的占比几乎打平。一线城市仅以37%超过二线城市的35%。选择北上广深的占比为55.2%。这一数据再次印证了“逃离北上广”这一趋势。面对不同的就业方向,学校的培养模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想要打造一批优秀的生源就要建立好产业与教育的良好合作关系,唯有在过程中不断调整,丰富并创新才能更好的融合,将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精准对接,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并重,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注重技术开发,深入探索产品教学和融合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

5 调研启示

5.1 中外合作办学

本次调研中发现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更大的开发,可以考虑合作办学模式。 汽车行业时国际化行业,很多产品和技术我们要向国外学习,而中外合作的学校能够较强的把人才培养转化率扩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度,寓教于乐、增强实践度,获得更多的汽車制造型人才。

5.2 全力保重点兜底线

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群体就业工作,织密织牢就业保障网络;全力抓培训促提升,瞄准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精准培训,满足本地退役军人、农民等就业苦难人士的需求。要树立鲜明的支持就业导向,不断优化稳就业工作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广泛汇集解难题、稳就业、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学生明白从零开始,用实践用努力,创造未来。对待一份工作。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的目的,做到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6 结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时最大的民生”,山东省内的职业高校在贯彻这一核心理论中展开了关注弱势群体的公益培训,不只是培养年轻的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障人士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这些劳动者虽然没有一技之长,但是却非常珍惜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不会轻易离职或者更换行业,从大职教的事业来看,职业教育的生源不应该仅限于在校学生,上述的几种类型也应该在培训和教学的行列之内,让更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真正的解决民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吕世霞,杨屏,陈渌漪.基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工业4.0人才需求探究[J].办公自动化,2017,22(24):32-34.

[2]黄键.福建汽车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S1):7-9+25.

[3]沈海洲.电动汽车“浪潮”台州制造准备好了吗?[N].台州日报,2020-10-27(004).

[4]聂敏磊.浅谈汽车制造总装生产线输送设备的选择[J].中国设备工程,2020(20):88-90.

[5]史玉红,蔡丽娟,罗富娟.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0(19):112-113.

[6]杨锦华.汽车行业复合材料零件制造技术进展[J].内燃机与配件,2020(19):176-177.

[7]李培丽.制造业中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0(19):203-204.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汽车制造人才培养
浅析我国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汽车智能制造控制与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