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走在前列”之首位的调研及建议

2021-04-09 05:48储东涛
唯实 2021年3期
关键词:南京现代化建设

储东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这是对江苏的殷切期望和莫大信任。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毫无疑问应当遵照总书记的嘱托,走在“前列”中之“首位”。为此,我们进行了理论思考、实地调研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深刻认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规律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加深认识现代化的本质内涵,特别是把握好世界现代化进程之规律。

现代化是工业革命以来发生的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持续而深刻的社会变迁,是以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一种变革过程。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世界著名现代化研究专家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等著作中,把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归纳为9条,诸如:现代化是一个革命性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阶段性、漫长的过程,现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趋同的、不可逆的过程,等等。笔者感到非常全面和深刻,但也有点繁琐。其实,从现代化建设的世界性进程来认识,关键是存在两大规律:

现代化进程中的“时空差异性”。考察5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人们发现,现代化不仅表现为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率先推进,而且体现在一些大国的发达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率先启动和实现。这表明,现代化在全球和大国的发展都是不同步、不平衡的,是一种由先发国家(地区)逐步向后发国家(地区)传递、辐射和扩散的过程。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这种不平衡性,就是指现代化在全球发展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渐进性、空间上的渐次性,也就是时间上有先有后、空间上有早有晚以及时空结合上的有快有慢。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时空差异性”,它反映了现代化确实是一种在全球的不可逆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一波接一波的比较漫长的过程。

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先发性”。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时空差异性”,必然具体表现为某些区域的勇敢探索、先行先试、率先实现,我们称之为“区域先发性”(亦称“区域先行”规律)。如:欧美发达国家内部的现代化,多集中在自然、区位、人文条件相对优越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即首先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尔后才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和传导,带动更大区域的现代化。同理,亚非拉国家尤其是大国内部不同地区的现代化,其进程也一定是不同步、不平衡的,不可能出现一个号令之下“齐步走”的局面。

认识“时空差异性”及“区域先发性”规律,并采取科学的战略布局谋划,对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布局谋划,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区域现代化与全国现代化的关系——首先,国家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寻找突破口,选准“领头羊”或“排头兵”,即必须有发达地区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实践,以充分发挥区域率先发展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的推进;其次,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头羊”,担负着率先推进、创新探索的重任,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也通过总结教训避免一些可能产生的失误,继而再向全国推广;再次,现代化建设中的“排头兵”,到一定时候会对其他地区发挥辐射和扩散的作用,也就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涓滴效应”和“扩散效应”。这种效应,不僅表现在面积上的扩大,而且体现在水平上的提升,可以大大加快全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领头羊”就是“探路人”,“排头兵”就是“先行者”。“探路人”“先行者”聚集成为“先遣队”“先行军”,尔后扩展至全国各地。

南京开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区的进展及全市有利条件

2019年5月,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中共江苏省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江北新区、苏州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溧阳市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这6个县(市)区(园区)都在苏南,南京一市就有2个。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市这2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试点进展情况,笔者于2020年先是到了江宁区,尔后又去了江北新区,通过实地调研感受那里的发展变化,甚感欣喜。同时,笔者还走访了南京市发改委、南京市统计局等市级机关,以便从宏观上更全面地认识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南京开展现代化建设两个试点区的喜人进展。2020年9月,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南京江宁区位于全国百强区榜单第17名,位于南京市第一名。2019年,江宁区地区GDP达到2371.41亿元,位居南京之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5.56亿元,也摘南京之冠。江宁区在领受现代化建设试点任务之后,区委区政府迅速发出动员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聚焦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篇“两张答卷”,奋力开辟“四新江宁”新境界:推动创新驱动走在前列,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新江宁;推动城乡融合走在前列,高质量建设幸福生活新江宁;推动生态文旅走在前列,高质量建设环境秀美新江宁;推动社会治理走在前列,高质量建设文明风尚新江宁。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设立之初就承担着逐步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任务,尤其在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致力于发展“研创型”产业,重点发展两大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地标产业——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并全力推进现代金融中心建设,旨在打造“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扬子江金融中心”,还围绕着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有机融合,系统推进“智慧之城”建设。新区设立5年和确定为现代化建设试点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令人刮目相看,地区GDP净增1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净增153亿元,人口净增80多万。2019年,新区全域GDP达到2780亿元,超过江宁区,位居全国国家级新区第6位。2020年,新区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地排除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推动经济逆势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南京全市和江苏全省,为省市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特别得到老百姓称誉的是,经过5年的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新区现在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美丽宜居。可以说,昔日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洼地”,正在演变成为南京的一个经济增长极、创新策源地和为民服务样板城、产城融合新主城。

“改革之城”的活力是南京“走在前列”之首位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标志。创新是中国持续发展的灵魂。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精辟精准的论述,清晰昭示着我国改革创新的辉煌前景。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南京在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和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的举措不断付诸实施,新的成效一个接着一个。根据南京市发改委的有关统计,自2014年起,南京的“改革中枢”已审议出台了111项改革方案,促进各项改革落地见效。改革成效历历在目,留下来一串串宝贵数据:7年来,累计部署实施了224项1624条重点改革任务,承担了数百项各级各类改革试点任务,仅2019年就实施了92项国家级、62项省级试点,形成了一套工作推进机制,突破了一批关键领域改革,打响了多个改革特色品牌,以至于人们把南京称之为“改革之城”。

“创新名城”建设的丰硕成果增强南京的勇气和信心。2017年底、2018年初,在刚刚闭幕不久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南京响亮地提出建设“创新名城”,明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当时不少人都抱着疑虑和观望态度,为南京捏一把汗。但是,从2018年开始,南京连续3年将新年“第一会”和市委“1号文件”同时聚焦“创新名城”,让“创新”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显著的城市标识,并不断扩大创新范围,探索新的机制,形成新的支撑,打造更优的创新生态。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以及公开报道,经过3年的拼搏,“创新名城”呈纵深突破之势,创新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创新指标数据也跑出了“南京速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南京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全球第94位跃升到第21位。自2017年起,南京累计培育新型研发机构超400家,孵化招引科技企业超6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了306.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也随之大幅跃升。通过“创新名城”建设,南京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而且不断增强。截至2019年,南京累计引聚148名科技顶尖专家,培育创新型企业家344名,引进2862名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吸引8名诺贝尔奖及图灵奖得主、115名国内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在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中,南京综合得分排名第2位。同年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上升至第12位。3年前,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有1800多家,2019年跃升至4680家,2020年有望突破6000家。经过3年的持续推动,南京独角兽企业从2家发展到15家,独角兽企业从12家发展到95家,瞪羚企业从28家发展到312家。独角兽、瞪羚企业总数已达422家。2020年9月19日,南京在全球“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榜单中排名第八,列东京之后、巴黎之前。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进展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想,赢得海内外的一片喝彩。

从江宁区看到江北新城,由江北新城而回观南京全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近几年南京经济实力持续走“强”,百姓收入日益向“富”,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2020年,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持续顽强的斗争中,南京经济一直保持着正增长,使其GDP总量一跃而首次跻身全国城市前十,改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纪录。因此,南京完全能够也必须勇挑重担、敢当先锋、走在“前列”之“首位”。

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引领南京“走在前列”之首位

当下,南京要在深入学习和深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以新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迫切任务,重点思考如何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上不负重托,在“走在前列”之首位上迈出坚定步伐。

更高举起改革创新大旗矢志建设世界创新名城。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就是说,新发展阶段必须首先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通过改革解决一批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科技创新发展,不仅要“站得住”,而且要“强起来”。对南京来说,当前最大的挑战依然是创新。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名城”建设,必须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立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名城,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部分领跑”,创造更多名牌产品。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与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南京的名牌产品不多,老百姓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度”受限,“满意度”不高。这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最大的堵点和痛点,必须下决心发狠心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搞出独门绝技,拥有拿手好戏。要积极参与国家举国科研行动,以加快产业技术跨越为主攻方向,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更深领悟“双循环”真谛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是党中央的明确号令,必须加快实施、早出成效!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重要中心城市,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就必须在推进“一带一路”、長江经济带建设中精心构建循环链条、加快拓宽循环通道、认真夯实循环基础、尽力增强循环保障,但关键要牢牢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包括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消费创新发展,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注重需求侧管理,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要继续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良性互动。紧紧抓住“两新一重”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更加坚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南京要加快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坚决执行主体功能约束有效,通过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建立城乡空间规划体系,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引导不同类型产业和城镇差别化发展,特别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开发强度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考核等政策,形成制度体系。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推进财政、金融等公共政策服务科学化,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安全等社会事业公民享有的同权化,推进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有些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動”,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精心建设“美丽古都”。同时,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对于广大普通人民群众来说,最现实的现代化生活,是除了不愁吃不愁穿之外,还要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所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除了强调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以外,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推进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空气质量优良率从不到60%增加到80%以上,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尤其是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深得民心,不仅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建设了不少景观,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所以,南京要再接再厉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传统行业低碳化改造,发展新型低碳产业,推动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南京良好形象的支撑点。

更高水平实行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标杆。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南京要用全球化眼光推动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国际化浪潮,互促互动,互利共赢,形成“南京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产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的重地,成为江苏乃至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从“出口为主”走向“进出口并重”,主动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的重要载体。同时,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施平等的国民待遇,着重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其发展创造充足的市场空间,并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出口企业以优质产品在国内开展业务,继续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进口国外优质消费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更加牢固确立“人民至上”理念提升民生共享福祉。让全市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应当是南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人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始终重视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其他一些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上流浪汉、乞讨者的管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必须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要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扩大人力资本投入,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程度。总之,必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作者系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南京现代化建设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寒露
南京大闯关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的女巫朋友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