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歌曲创作中的唐诗情怀(上)

2021-04-10 09:56段路晨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渭城柳色原诗

文/段路晨

唐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唐以来,诗有了古体与近体的区别,而这两体都是可歌的。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等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分绝句、律诗两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乔羽、庄奴等老一辈著名词作家将唐诗作为个人基本的素养内化进歌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上世纪90年代,词作家陈小奇创作的《涛声依旧》化用唐诗,将其表达的意境作为歌词的整体构思,为流行音乐注入了古诗词文化的清流。时至今日,作曲家谷建芬的“新学堂歌”、作曲家赵季平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等,都为唐诗插上了新的音乐翅膀,使唐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以唐诗为依托雏形生发创作的歌词作品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延展式融合——以《渭城曲》(《阳关三叠》)改编为例

今年上半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在歌手的重新演绎下,古老的经典诗作再次被唤醒。其中,由唐诗改编的几首作品中,王维(唐)、李奇词,曹轩宾曲并唱的《别君叹》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尤其令陕西人产生了广泛共鸣。陕西西安微信自媒体公众号“家在龙首”率先推送了这首歌之后,单篇点击量达150 多万人次,这首流传千年的唐诗再次被世人所关注。这首歌原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阳关三叠》之“叠”

在陕西西安城西北角的渭水河畔,清晨下着蒙蒙细雨,驿馆外的柳树被雨水洗得青绿动人。此时,王维正在送别他即将赴西北边疆的友人,劝他再喝一杯饯别酒,因为出了阳关西路就再没有这样的老朋友了。全诗前两句写景,烘托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这首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写成后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清人王士祯在《〈唐人万首绝句选〉序》中提到:“而右丞(王维)‘渭城朝雨’流传尤众,好事者至谱为《阳关三叠》。”

唐人歌诗,有叠句的形式,“叠”指的是一句连续唱两遍,《阳关》后三句每句连续唱两遍,因此称作“三叠”。这首诗歌在唐朝就已经广为流行,中唐诗人白居易在《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一诗中写道:“最忆《阳关》唱,真珠一串歌。”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赠歌妓》诗中写:“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可见中晚唐时期,这首歌依然传唱不息。

宋代开始,《阳关三叠》的曲谱就已失传,对于唐人如何“三叠”的唱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苏东坡在《仇池笔记》中说:“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据苏轼的记载,方式是这样的:

《阳关三叠》

(苏轼《仇池笔记》)

渭城朝雨 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叠)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二叠)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三叠)

而后世对于这首歌的唱法研究和改编,一直持续着。改编的唱法中,歌词并非仅局限于原诗的四句。唐人绝句歌法,全靠在乐中插以和声,和声为曲谱以外对手相和之声。不过当时除了用和声之外,也有用散声的。明代王圻在《续文献通考 论歌曲》中说:“王维渭城绝句亦有散声,谓之阳关三叠”,散声就是曲中增多余字,或每句叠唱其绝句,以成回环复沓之妙。明末清初李玉所编的北曲曲谱《北词广正谱》中收录了《阳关三叠》的乐辞。

《阳关三叠》

(《北词广正谱》大石调)

渭城朝雨浥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翠色,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饮一杯酒!

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分。

休烦恼,劝君更饮一杯酒!

旧游如梦,(只恐怕)西出阳关,

眼前无故人。

休烦恼,劝君更饮一杯酒!

(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这里的乐辞延展了原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客舍青青柳色新”之余从三个侧面进行了细部的特写,加入了王维劝友人再饮一杯酒时的潜台词“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分”。而它是否能够作为唐代绝句唱法的根据还待考证,也不排除是后人改编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王维创作的这首诗的确因其独特魅力被历朝历代的音乐家所喜爱。

(二)由古琴曲《阳关三叠》琴歌歌词谱写的艺术歌曲

今天听到的古琴曲《阳关三叠》是明朝时期由一首琴歌改编而成的,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64)传谱。原诗在谱入琴曲时增加了一些词句,更加突出了深沉的惜别之情。所流传的琴歌歌词如下:

《阳关三叠》

(古琴曲琴歌歌词)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全曲分三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反复吟咏三遍。首句增加“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子,接着使用王维原诗,之后每段分别增加歌词,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伤感之情和“尺素申”的期待之情。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有激情。尤其是“湍行,湍行”“感怀,感怀”“旨酒,旨酒”等处的八度跳进,及“辛苦辛”“谁相因”“载驰骃”等处的连续反复呈现,表达出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尾处增加了友人离开之后的想象,两地鸿雁书信来往、相思入梦,音乐上渐慢渐弱,抒发了感叹的情绪。

近现代以来,由古琴曲《阳关三叠》的琴歌歌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就有数个版本。新中国成立后,作曲家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之后,作曲家赵咏山、夏一峰、老锣等人也在古琴曲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和编配,歌唱家殷秀梅、雷佳、龚琳娜等人演唱了不同的版本。由于琴曲歌词原是配合古琴演奏,因此在节奏、情感上与古琴曲相合,在歌词表达的内容上与王维原诗相比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延展,但生发再创作的程度不大,仍然停留在诗人所设定的意象上。作曲家所创作的基本旋律、曲式结构遵循了古曲原作,只是在和声、配器上进行了变化。

近年来,作曲家赵季平创作了一批古诗词艺术歌曲,其中也有《阳关三叠》,由歌唱家张宁佳演唱。这首歌仅使用了王维《渭城曲》原诗中的四句,作曲完全抛开了古琴曲《阳关三叠》。作品使用中国传统的七声调式,这种看似简单的用音选择方式暗合了唐诗语言精炼而富有古典美的艺术风格,使诗与音乐形成了高度统一的艺术整体。

(三)《别君叹》的扩写再创作

不同于以往由王维《渭城曲》改编的艺术歌曲,《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流行音乐人曹轩宾作曲并演唱的《别君叹》从词、曲上均有创新。《别君叹》歌词如下:

《别君叹》

(王维、李奇词,曹轩宾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

高台孤矗昂首望,穹凄尽兮宙宇敞。

车马纵兮雁飞翔,春复秋往世无常。

幽清默兮落暗乡,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问莫观你莫惆怅,山石林木无易样。

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

高台孤矗昂首望,穹凄尽兮宙宇敞。

车马纵兮雁飞翔,春复秋往世无常。

幽清默兮落暗乡,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问莫观你莫惆怅,山石林木无易样。

车马纵兮雁飞翔,春复秋往世无常。

幽清默兮落暗乡,何年何月蹉跎降。

莫问莫观你莫惆怅,山石林木无易样。

这首歌以王维原诗开头,用四句经典的唐诗带入一个送别的情境,之后的书写,则完全是词作家的创作,仿佛是诗人在故人走后独自徘徊的内心独白。冬去春来,送君一去再无知音,站上高台孤独地伫立着仰头望向天空,无边无际的苍穹宇宙更平添了自己内心的渺小孤单。车水马龙之间,看大雁在秋天飞走、春天又飞回,感叹世事的无常。身在他乡,清幽静默的情绪常常笼罩在心头,时光白白地流过,竟不知是何年何月。不去问、不去看,也不要再惆怅,山石林木不都没有改变原先的模样吗?——词作家站在诗人的立场上想象他在友人走后的孤单感伤,尤其经历过世事沧桑之后,更加想念昔日的朋友。可是时光荏苒,一别之后再难相见,只能用岿然不动的山石和似曾相识的林木安慰自己,仿佛一切都没有变,还是二人昔日在一起时的模样。

表一:

这种作词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内部延展,而是进一步扩写再创作。《渭城曲》之外的诗句带进了另一种环境,而情绪依然与王维的原诗保持一致。伤感逐渐递进到高点时,用“莫问莫观你莫惆怅”进行转折,努力表现旷达的心态,这与王维诗本身不直面离别的伤感而转嫁在“更尽一杯酒”上一样,用一种超脱的举动掩饰内心的失落。与此同时,唐诗在这里作为前提的交待也不可或缺:正因为故人离去,才有了之后的独立高台;正因为起句在伤感之际的饮酒作别,才有了最后“山石林木无异样”的祝福情绪。这首词首尾呼应,感情有高低起伏的层次感。

这首唐诗所描绘的送别地点就在今西安城西北角的渭水河畔,王维当时也在长安城里做官,作曲家在旋律上采用了明显的“秦腔”,第一句歌词基本上就是原封不动的陕西方言吟诵,通过陕西话改编的曲调演唱,放慢的节奏、婉约的歌声让人听到了陕西方言娓娓道来、细水长流、一咏三叹、真挚浓情的另一面。

如果除去结尾两句,将续写的歌词按照“平起不入韵”的七言律诗去看,颔联颈联不对仗,在平仄上也存在问题:(见表一)

但是,在陕西方言的旋律中,这些问题在平仄上的问题却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原为平声的“君、无、知、兮、蹉”谱作了有音律转折的仄声,仄声的“平、矗、敞、马、往”变为了由一个音构成的平声。诗歌本应唱和,由此可见词与曲密切相关。

此外,在曲式上也延续了“三叠”的特征,但反复之处并不规律。诗人的原诗仅在开头出现之后再无反复,一段与二段中间插入了一段旋律之后,重复词作家新作的5 句词,第三段接第二段重复最后3 句词。末尾3 句词共重复3 遍,也遵循了《阳关三叠》特有的演唱方式。(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渭城柳色原诗
鲁 兰
渭城的雨
峨眉山月歌
渭城的客人
奔跑的柳色
长安柳色
年年柳色
改诗为文三步走
送别
唐诗中的“渭城”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