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PRRSV经典、高致病性和类NADC30毒株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21-04-12 09:15商佳亮腾召剑陈立功倪福太宋勤叶周双海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北保定07000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四平36000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006
中国兽医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致病性毒株核酸

商佳亮,腾召剑,陈立功,倪福太,宋勤叶*,周双海 (.河北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河北 保定 07000;.吉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36000;3.北京农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00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可引起妊娠母猪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儿或弱仔,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炎以及免疫功能抑制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该病毒是当今危害全球养猪生产最重要的病原之一[1-4]。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PRRSV在北美洲和欧洲几乎同时暴发,随后在世界各地相继流行,1996年郭保清等[5]首次从我国猪场的流产胎儿体内分离鉴定到该病毒。自PRRSV暴发流行以来,每年该病毒均给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依据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和血清学反应特征,PRRSV可分为PRRSV-1型(欧洲型)和PRRSV-2型(北美洲型)两个基因型,其中PRRSV-2型为我国流行的主要基因型[6-7]。PRRSV容易变异,从1995年我国首次暴发PRRSV至今,猪场流行的PRRSV毒株历经经典毒株、高致病性毒株(highly pathogenic PRRSV,HP-PRRSV)及类NADC30毒株的明显变异[6,8-9]。目前猪场流行的PRRSV以类NADC30毒株和HP-PRRSV毒株为主,经典毒株在一些猪场零星散发[8,10-11]。对临床PRRS疑似病例做出快速诊断、了解猪群的感染状况对于PRRSV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已有鉴别PRRSV经典毒株、高致病性毒株或欧洲毒株的多重PCR方法[12-13],但尚未见到鉴别类NADC30、高致病性与经典PRRSV毒株的PCR检测方法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建立了应用1对引物即可鉴别PRRSV类NADC30、高致病性与经典毒株的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以期为临床病例的快速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检测工具。

1 材料与方法

1.1 毒株与菌株高致病性PRRSV弱毒疫苗株JXA1购自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猪经典PRRSV弱毒疫苗株CH-1R购自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PRRSV类NADC30毒株HBDZ2019、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为河北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实验室分离鉴定;猪瘟病毒(CSFV)弱毒疫苗株(细胞源)购自辽宁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大肠杆菌(E.coli)感受态细胞DH5α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2 主要试剂病毒DNA/RNA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深圳真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Taq MasterMix(含染料)购自北京康为试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MLV反转录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

1.3 病料2017-2019年从河北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采集的PRRSV感染患病猪的淋巴结、脾脏和肺脏等组织,共38份。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PRRSV经典毒株(GenBank收录号:AY032626)、高致病性毒株(GenBank收录号:EF112445)与NADC30毒株(GenBank收录号:JN654459)的核苷酸序列,运用Oligo6.0软件设计3条针对PRRSV ORF1a核苷酸序列的特异性引物(表1),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1 设计的PCR引物列表

1.5 病毒核酸提取与cDNA的合成根据病毒DNA/RNA核酸提取试剂盒说明,提取PRRSV CH-1R、JXA1-R和类NADC30株细胞毒的RNA,然后按照RNA反转录试剂盒说明,将提取的RNA反转录为cDNA。RNA反转录过程:在灭菌的无RNA酶的1.5 mL离心管内分别加入不同病毒的RNA 9 μL和随机引物(25 pmol/L)1 μL,混匀,置71℃水浴锅内反应5 min;取出离心管,立即冰浴5 min,瞬时离心,加入5 × 反转录缓冲液4 μL、dNTP(10 mmol/L)4 μL、RNA 酶抑制剂(20 U)1 μL、M-MLV(200 U)1 μL,混匀,置37℃反转录1 h,70℃作用5 min后备用。

1.6 引物的筛选以PRRSV CH-1R、JXA1-R、类NADC30株或3个毒株的核酸cDNA混合物为模板,分别用引物F1-R1或F1-R2进行PCR。PCR体系为20 μL,包括2×Taq Master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25 pmol/L)、模板2 μL与灭菌双蒸水(ddH2O)7 μL,瞬时离心混匀后进行PCR扩增。PCR扩增参数: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5 s,59℃ 1 min,72℃延伸45 s,共35个循环后72℃总延伸10 min。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检查不同引物的扩增效率,筛选最佳引物。同时纯化回收用所筛选引物扩增的目的条带,送往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

1.7 退火温度的优化在不同退火温度下,以PRRSV CH-1R、JXA1-R或类NADC30株的核酸cDNA为模板,用筛选的引物进行梯度PCR。PCR反应体系为20 μL,其中各成分组成与1.6中所述的一致。梯度PCR参数: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5 s,58~62℃ 1 min,72℃延伸45 s,共35个循环;最后72℃总延伸10 min。通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不同退火温度下的PCR扩增效率,确定最佳退火温度。

1.8 引物含量的优化将上、下游引物分别稀释为40、30、20、10 pmol/L,然后以PRRSV CH-1R、JXA1-R、类NADC30株以及三者的核酸cDNA混合物为模板,分别进行PCR。PCR反应体系为20 μL,包括2×Taq Master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模板2 μL与ddH2O 7 μL。扩增参数: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5 s,58℃ 1 min,72℃延伸45 s,共35个循环;最后72℃总延伸10 min。通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不同引物浓度下的PCR扩增结果,确定最佳引物用量。

1.9 敏感性检测将CH-1R(0.608 mg/L)、JXA1-R(6.93 mg/L)与类NADC30(29.67 mg/L)毒株的cDNA混合,用ddH2O做101~106倍系列稀释。以稀释后的cDNA作为模板(2 μL/反应)进行PCR,测定方法的敏感性。

1.10 特异性检测提取PCV2、CSFV、PRV、PEDV、TGEV核酸,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同时设立PRRSV CH-1R、JXA1-R和类NADC30株以及三者的核酸cDNA混合物模板对照。扩增产物经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判定方法的特异性。

1.11 临床样本检测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2017-2019年收集的38份临床PRRSV感染病猪的淋巴结、脾脏和肺脏等组织,分析不同毒株的感染情况。

2 结果

2.1 引物的选择分别以PRRSV CH-1R、JXA1-R或类NADC30毒株的核酸cDNA为模板,用引物F1-R1或F1-R2进行PCR扩增。结果两对引物均能针对毒株CH-1R、JXA1-R或类NADC30扩增出预期大小的核酸片段。序列测定显示,各个片段的核酸序列与相应参考毒株的序列一致。当模板中同时含有PRRSV经典、高致病性和类NADC30毒株核酸时,均可以同时扩增出3个不同大小的DNA片段,但使用引物F1-R1进行PCR时,扩增效率更高(图1),故选择F1-R1用于后续试验。

1.DL100 DNA Ladder Marker;2~5.引物F1-R1,模板分别为毒株CH-1R、JXA1-R、类NADC30及其核酸混合物;6~9.引物F1-R2,模板分别为毒株CH-1R、JXA1-R、类NADC30及及其核酸混合物;10.水对照

2.2 确定退火温度以PRRSV CH-1R、JXA1-R或类NADC30株的核酸cDNA为模板,用引物F1-R1进行梯度PCR。结果如图2所示,退火温度在58~62℃时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但当退火温度在59.8~62℃时,针对JXA1-R毒株的扩增效率显著下降;当退火温度高于60℃时,针对CH-1R株和类NADC30株的扩增效率也明显下降;因此,选择58℃为该PCR的退火温度。

A.CH-1R株;B.JXA1-R株;C.类NADC30株(1.DL100 DNA Ladder Marker;2~7.退火温度分别为58.0、59.0、59.8、60.0、61.0和62.0℃)

2.3 确定引物含量当上、下游引物浓度为20、30或40 pmol/L,即PCR反应体系中引物含量为10、15或20 pmol时,均能扩增出针对CH-1R、JXA1-R、类NADC30株的预期大小的DNA产物,扩增效率高。但是当引物浓度降低到10 pmol/L,即体系中引物含量为5 pmol时,扩增效率显著下降(图3),故将该PCR扩增体系中引物的最适含量为10 pmol。

1.DL100 DNA Ladder Marker;2~5、6~9、10~13、14~17.引物量分别为20、15、10和5 pmol,用每个引物浓度进行PCR扩增时的模板依次为PRRSV CH-1R、JXA1-R、类NADC30毒株及其混合物

2.4 敏感性检测将CH-1R株、JXA1-R株、类NADC30毒株的cDNA混合模板系列稀释后进行PCR,结果如图4所示,CH-1R株、JXA1-R株与类NADC30株的cDNA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2.16、138.70和59.30 pg。

1.DL100 DNA Ladder Marker;2~7.模板稀释101、102、103、104、105、106倍(2 μL/反应);CH-1R株、JXA1-R株和类NADC30毒株的cDNA起始质量浓度分别为0.608、6.930与29.670 mg/L

2.5 特异性检测以PCV2、CSFV、PRV、PEDV、TGEV等病毒的核酸为模板,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结果均没有扩增到预期大小的核酸产物(图5),而单一PRRSV CH-1R、JXA1-R、类NADC30毒株或三者核酸混合的模板均扩增到了相应目的片段,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1.DL100 DNA Ladder Marker;2.CH-1R;3.JXA1-R;4.类NADC30;5.不同PRRSV毒株混合;6.PCV2;7.CSFV;8.PRV;9.PEDV;10.TGEV

2.6 临床应用用建立PCR检测38份病料显示,PRRSV全部阳性,其中类NADC30毒株、高致病性毒株与经典毒株的检出率分别为89.5%(34/38)、26.3%(10/38)和7.9%(3/38);类NADC30毒株与高致病性毒株、高致病性毒株与经典毒株以及类NADC30毒株、高致病性毒株与经典毒株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18.4%(7/38)、7.9%(3/38)和2.6%(1/38)。该检测结果表明,当前河北省猪场类NADC30毒株的感染率超过了高致病性毒株,成为当地流行的优势毒株,并且呈现在一个猪场内同时有不同毒株流行的复杂感染状态。

3 讨论

遗传多样性是PRRSV的主要特征,PRRSV-1型和PRRSV-2型在我国猪场均有流行,但各地流行的毒株以PRRSV-2型为主,1型主要处于零星散发状态[7-8,11]。从1995年以来,我国猪场流行PRRSV优势毒株经历了2次明显变化,即2006年的第1次变化,经典毒株(以CH-1a或BJ-4为代表毒株)的检出率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高致病性毒株(以JXA1为代表毒株),该毒株引起20%~80%的生猪死亡[8-9];2013年的第2次变化,类NADC30毒株暴发,此后其在猪群中的感染率逐渐增加,目前在某些地区类NADC30毒株已成为优势毒株,其次为HP-PRRSV,经典毒株感染或与类NADC30、HP-PRRSV毒株混合感染也时有发生[8-9,11]。猪场PRRSV感染的复杂性增加了临床病例诊断和有效防控的困难。病毒分离鉴定、免疫组化、PCR等技术常用于PRRSV的实验室检测或诊断,其中PCR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快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病原学的快速诊断与流行病学监测。因此,建立鉴别PRRSV经典、高致病性与类NADC30毒株的PCR方法,对于PRRSV感染的快速诊断及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PRRSV基因变异表现为碱基的突变、置换、缺失、重组等多种形式,基因组中ORF1a、ORF3和ORF5是高变区[3,6-7]。PRRSV毒株的2次大的突变以ORF1a的Nsp2区域最显著[3,15]。因此,本研究以ORF1a的Nsp2区域为靶基因,通过比对经典毒株、高致病性毒株与类NADC30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PCR所需引物。引物设计思路与文献[12-14,16]的思路相似,但本研究融入了对类NADC30毒株的检测。已知引物的特异性是决定PCR特异性与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首先比较分析了2对引物的扩增效率与特异性,筛选出1对最优引物,进而优化了退火温度。此外,由于试验中使用的是标准化的PCR反应混合缓冲液,故本研究没有对缓冲液成分及dNTPs浓度进行优化,而是重点优化了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含量。经过对引物与退火温度的优化,该PCR对3个毒株核酸cDNA的检测敏感性均达到pg级,对PCV2、CSFV、PRV等常见病毒没有非特异性扩增,说明本研究中建立的PCR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并且反应体系中只用到1对引物,即可同时鉴别检测3个毒株,避免了引物之间的干扰,同时节约了检测时间与检测成本。

为了评价方法的对临床样本的检测效果,本试验用该PCR方法检测了2017—2019年间采集的已知PRRSV感染病猪的组织样本,显示类NADC30毒株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高致病性毒株,而经典毒株的检出率很低,同时检测到2个或3个不同毒株的混合感染病料。说明类NADC30毒株在河北省部分地区猪场已成为优势流行毒株,同时存在1个猪场内同时流行不同毒株的复杂感染状态。这些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流行情况基本相似[8,11],同时提示当地猪场应加强对PRRSV的防控力度,严格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以降低该病毒给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总之,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能够用1对引物同时检测PRRSV经典、高致病性和类NADC30毒株。该方法不仅能够用于临床PRRSV感染的快速诊断,而且可以为PRRSV疫情监测与预警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致病性毒株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