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工回流及应对研究

2021-04-12 15:15滕丽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影响因素

滕丽娟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回流农民工呈持续增加趋势,农民工回流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和状态。按回流时间分为永久性回流和暂时性回流,按回流意愿分为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按回流后的职业分为回流务农和回流务工。影响农民工回流的因素多样复杂,其中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是两个最主要因素。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充分认清并重视农民工回流的积极影响,通过培育回流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支持回流农民工创业、保障回流农民工基本权益、增强回流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等途径应对农民工回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工回流;形态分类;影响因素;应对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3-0022-03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规模日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这一群体一经出现,即开始对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世界移民历史和研究理论表明,每一次移民浪潮都会伴有相应的移民回迁,中国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也必然伴随着回流。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移民现象一样,中国农民工的流动也不是单向的,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大潮相伴,他们回流的步伐也从未停息,“外出流”与“返乡流”并存是我国农民工流动中的普遍现象。农民工回流指农民工流入城市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又流回农村的现象。近年来,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国家对农民农业农村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回流现象愈加突出,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极大影响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乡村振兴的实现[1]。

一、农民工回流的形态分类

第一,按回流时间,分为永久性回流和暂时性回流。导致农民工回流的原因不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回流后停留在家乡的时间有所不同。根据回流后在家乡停留的时间长短,回流农民工可以分为永久性回流和暂时性回流。永久性回流是指由于制度政策及个人发展规划等影响因素而彻底离开原流入地,回到家乡故土,开始稳定的工作、创业和生活。暂时性回流是指由于身体、家庭、季节等原因,暂时回到家乡,待导致回流的影响因素消失还会外出求职务工。永久性回流和暂时性回流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两种情况下的回流农民工对未来生活的规划目标不同,对回流的家乡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对这两类回流农民工采取的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第二,按回流意愿,分为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从农民工回流的主观意愿和动机看,一种为自我选择的主动返乡,另一种为被迫无奈的被动返乡。根据回流的主观意愿不同,回流农民工可以分为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主动回流,是指因个人发展需要而返乡,或因为通过在外打拼有所成就、或学有一技之长,产生回家创业的理想,或在国家利好政策背景下、回乡就业发展有更好的空间和发展前景,由此主动选择回乡就业创业。被动回流,是指由于自身情况的变化如生活成本、家庭负担、年龄增长、身体状况等原因不得不返乡,或由于在城市求职困难、发展受阻、融入障碍等原因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而被迫返乡。主动回流和被動回流的原因不同,回流后的发展和未来规划也不同,要通过剖析其回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第三,按回流后的职业,分为务农回流和务工回流。农民工回流并非一定会回到原户籍所在地务农,或者说更多农民工回流后会主动选择在家乡务工。根据回流后从事的职业不同,回流农民工可以分为务农回流和务工回流。农民工离开原来流入地,一部分回到家乡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一部分回到本地城镇从事非农工作,还有相当一部分回流农民工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术等各种资源和资本,在国家利好政策支持下回乡创业,从事农业或非农业工作。

回流农民工特别是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经历了城市生活、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在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的同时也极大更新了旧有观念。通过城市务工的亲身体验,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把积累的资金用于回乡建房子等简单再生产,而是有计划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进行扩大再生产,创业致富。他们在城市生活和市场经济影响下,获得了经营之道,扩大了社交范围,提高了交际技巧,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他们返乡创业积累了必要的社会资本。要充分发挥这部分回流农民工对回流地的积极影响,推动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

(一)农民工回流的主要拉力因素

1.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推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农村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增加,农民增收途径增多,发展空间增大,吸引力增强。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练就了一技之长,他们外出务工所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回流返乡后更能发挥自身优势,不需要离土离乡就能实现致富等发展梦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工回流的数量规模将会持续增加。

2.乡村比较利益上升。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迈克尔·保罗·托达罗在关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迁移的理论模型中指出,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经济参考(主要是经济因素但也有心理因素)所促成的;促进人口的转移的重要原因是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两个因素决定的预期城乡收入差距;迁移劳动力在新的流入地获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等[2]。按照托达罗的理论模型,促使农民工发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农民工流动的过程中,在城乡预期收益差距很大的前提下基本呈正向流动进入城市,但在流入地与流出地的预期收益差距缩小的情况下,农民工的流向就可能出现回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事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不断提高,进城务工的收益持续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乡村日益上升的比较利益就成为农民工回流返乡的强大拉力,农民工必然选择返乡,大规模回流的现象就会出现。

(二)农民工回流的主要推力因素

农民工在城市比较利益降低,城市融入遇阻,社会地位不高,生存发展成本较高,生活幸福感不强,是其回流的主要推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民工流入地的大城市产业去产能、调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原本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企业岗位减少,导致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就业机会减少,立足城市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城市住房、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比较收入、生活成本等因素使得农民工融入城市难度加大,生活幸福感降低,从而削弱了城市认同度。这些在流入地影响农民工发展和融入的系列因素,成为农民工回流的主要推力[3]。

三、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民工回流应对建议

第一,认清并重视农民工回流的积极影响。农民工回流,尤其是返乡创业,对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回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助于改变农村原来比较单一的经济结构。在返乡创业者的示范和带动下,本地农民会受其影响而转向非农产业,如养殖、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明显推动作用。其次,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大部分回流农民工创业从事的是非农产业或养殖业,同单纯的种植业相比,非农产业能给农民带来较高的收益。最后,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回流农民工相较于未外出的农民,思想更开放,更具开拓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传播者,回流农民工将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回农村,能极大推动乡风文明的进程。

第二,培育回流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主动回流和永久性回流农民工将呈持续增加趋势。对回流地区来说,要让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融得进,需要创造更多的积极条件,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培育回流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回流农民工愿意留下来、融进去。回流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来自乡村社会对回流农民工的认可接纳和回流农民工自身对回流地的认同。这个过程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等服务手段,便于回流农民工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回流农民工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发展前景和重要作用,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政府和大众媒体也要大力宣传回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和对乡村建设的重要贡献,树立回流农民工的典型,逐步增强乡村社会对回流农民工的认同和接纳,让他们尽快找到归属感,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第三,鼓励支持回流农民工创业。较多的创业机会、利好的创业政策、广阔的创业空间,是高素质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下的必要保证,吸引农民工回流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利好的发展机会。地方政府应立足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系统设计顶层制度,在公共财政投入、政策的制定实施、企业社区积极性的调动、观念的更新引导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自上而下为农民工提供创业支持的大气候,形成回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良好大环境,为回流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便利和支持。地方政府应该把回流农民工问题纳入责任范围,制定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从加大信贷倾斜、税费减免、技术培训、员工招聘等方面入手,为农民工回流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营造重视和支持回流农民工创业的大氛围,增强他们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四,保障回流农民工基本权益。要使回流农民工在回流地留得久、扎下根,必须保证他们的基本权益能够得到维护。回流农民工受城市文明熏陶及自身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权利意识较强,基本权益能否被保障,直接关系他们对回流地的认同。回流地要在制度、政策、资金、设施等方面关注回流农民工个体和家庭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子女教育等问题,回流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提供便利条件,确保顺利解决回流农民工从务工城市到回流地的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的转移接续,确保回流农民工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在乡村就业创业、扎根发展。回流地村委会和社区应该将回流农民工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对象之一,特别关注回流农民工,在农民工回流后的关键阶段,可尝试成立临时机构、安排专门工作人员、重点解决回流农民工急需或突出的问题,使回流农民工实现安居乐业、融入发展。

第五,增强回流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回流农民工的根在乡村,他们的亲人也在乡村,对乡村社会和文化有天然的认同感,但这并不意味回流农民工自然能够高度认同进而深度融入回流地。农民工在外务工生活,受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熏陶影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等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回流到乡村,对原本熟悉的乡村社会和文化会存在不认同的现象以及再认同的过程。文化认同是回流农民工彻底回归乡村、融入乡村的根本,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从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生活方式等方面认同和融入回流地的文化和生活。文化生活直接影響回流农民工对回流地的认同感,继而影响他们能否永久性回流。回流地应根据回流农民工的数量、特点和文化需求,优化配置文化设施和服务,尽快构建服务回流农民工的文化服务平台,村委会和居委会应提高面向回流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适时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促进回流农民工与原有农民之间的社会交往、文化交流,推动回流农民工尽快认同和融入回流的乡村。

参考文献:

[1]  王翌,刘维佳.西部农民工回流与回归现象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7,(4):90.

[2]  刘铮.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实悖论——“农民工回流”的成因及效应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7.

[3]  李家祥.进城农民逆向回流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兼与拉美城市化相比较[J].求实,2007,(1):88-89.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is increasing,and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also presents different types and states.According to the return time,it can be divided into permanent return and temporary return,active return and passive return according to the return intention,and return farming and return working according to the occupation after return.There are various and complex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among which the outflow thrust and inflow pull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we should fully recogniz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We should cultivate the sense of ownership of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protect the basic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and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to the rural society,so as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morphological classiflcation;influencing factors;coping with suggestions

[责任编辑 文 娇]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影响因素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