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环境改造设计思考

2021-04-12 08:29张雨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老旧小区老龄化

张雨晴

摘 要:文章基于我国老龄化背景,对老旧小区环境现存问题进行探讨,以扬州市阳光新苑改造方案为例,分析概括老旧小区内环境的改造设计思路,促使城市老旧小区环境的精细化改造设计,推动城市更新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老旧小区;精细化改造

一、我国老龄化背景

截至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并且老龄化速度位于世界前列。预计到2025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会达到13.7%,到2040年,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解决养老问题成为现阶段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主要养老模式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因此,完善居家养老环境就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点。

二、城市老旧小区的现存问题

城市中的老旧小区大多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小区内部环境已不能满足年轻一代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所以,大多数年轻人选择搬离老旧小区。在此情况下,小区内的现住居民多为老年人与儿童。与此同时,小区内部环境也已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居民生活与小区内部环境之间的问题尤为突出,老旧小区的内部环境改造计划亟待实施。

(一)小区内空间拥挤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已经由过去传统的步行、骑自行车转变为驾驶机动车。在初期规划时,规划者没有预计到现如今汽车的普及化,对于停车位的设计也没有考虑,未能预留足够的停车位。但是随着现如今汽车的普及,私家车的保有量大幅提升,这便导致了占道停车、乱停乱放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小区内正常的交通秩序,也使老年人和儿童的日常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功能场所不健全

老旧小区在建设时期,是按照当时的设计风格进行建设,但伴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需求的提升,小区在功能性场所的营造上也不能满足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老旧小区内的居民多为老年人和儿童,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他们在日常活动中多偏爱静态运动,即休憩与少量健身相结合的运动形态为主,而儿童活泼好动,喜爱户外玩耍,在这样的综合需求情况下,小区内缺乏适宜这两类人群使用的功能性场所。

(三)生活设施不完善

许多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楼道内没有照明设施,楼道内部环境昏暗,居民上下楼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小区还存在没有按规模配置满足要求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标识规格不符合环卫作业管理要求等问题。

(四)绿化景观缺乏

老旧小区在建设时,没有深层次考虑到小区的高品质绿化需求,所以在设计标准配备齐全的基礎上,不会增加绿植用以美化小区的环境,这就导致了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缺乏绿化建设的问题。此外,部分小区内虽然原有绿化景观建设,但是缺少景观层次,植被单一,且由于长期缺乏专业管理与养护,出现绿化不整齐、植物生长杂乱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环境。与此同时,由于老旧小区内的居住人群多为老年人,许多老年人爱好种植劳作,小区内一部分花坛绿地便被老年人私自侵占,改建为自家田地、花圃,用以种菜、种花等,这样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区内环境的整体美观度。

(五)适老化设计缺乏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身体骨骼机能退化的现象,多表现为行动缓慢、腿脚不便、体力不支等,这些身体状况影响着他们的日常活动,所以老年人对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便捷性也有所要求。老旧小区的人行道大多都不通畅,被树坑以及乱停的机动车所阻断,且未设盲道。建筑的出入口无障碍设施配置不健全,同时缺少无障碍扶手和轮椅坡道,小区建筑多未配备电梯,使得住在较高楼层的老年人日常出行极为不便。

三、扬州市阳光新苑改造设计案例

(一)项目概况

阳光新苑位于扬州市南部,隶属于邗江区,北靠扬力集团科技工业园,西临富川瑞园,东临古运河,华扬东路分隔小区南区与北区,小区面积约7900平方米。小区建造年代较早,存在各种问题。

(二)现存问题

第一,安全性低。安全性能作为小区生活的基础保障,在整个小区的环境构建中具有较高的要求。阳光新苑小区的电子监控系统不够完善,主要出入口、小区路段、重要通道、公共设施没有设置完全符合公安部门要求的监控探头。且小区的安全疏散通道被车辆及杂物占用,消防通道不够流畅,安保巡逻人员缺乏。

第二,环境品质较低。环境品质在满足小区居民基本居住条件的基础上,对居民更高要求的精神生活具有影响。由于阳光新苑建造时间久远,道路铺装存在一定的破损,部分路面有积水;绿化灌木的种植数量偏少,导致了小区整体的景观氛围较差;基础设施缺乏,小区的内部道路以及出入口处都没有配备无障碍通道,公共活动区域也没有配备足够的养老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

(三)改造策略

通过消除安全隐患,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基本便民设施,落实基本物业管理服务,将阳光新苑改造成宜居示范住区。

1.总体布局梳理

首先,清除小区内堆放的杂物,梳理建筑内部空间。其次,完善小区道路组织,疏通小区道路,形成环状布局。最后,对小区内的整体景观进行提升,结合公共活动场地打造中心小绿地、增加树池等,提升小区环境。

2.分项设计

第一,提高安全性能。在小区所有出入口处安装非机动车及步行门禁和机动车道闸,设置减速带,并增设监控,铺设彩色面包砖,安装无障碍通道标志牌,并确保通道两侧无阻碍物。此外,在小区北部出入口处增加门卫室,在单元楼出入口处增设112处带有电子门禁系统的单元防盗门、门灯和门牌。

第二,完善照明亮化系统。优选灯杆造型,升级节能光源,配置完善的控制系统;修缮小区内原有路灯56处,新增63盏路灯;在活动场地增设景观灯3盏,丰富照明层次;根据实际情况,对居民楼内所有楼道灯进行排查,修缮672处损坏的楼道灯与开关,保证楼道灯系统运转正常;对所有单元门灯进行修缮或更换。

第三,完善消防应急系统。清理占用应急通道的不合理车位、垃圾杂物和长期无人管理的车辆,保证道路畅通;局部入户道路拓宽,保证消防车的通行;在主要应急通道设置消防标识,绘制禁停线,保证应急车辆可到达任意居民楼附近。

第四,提升环境品质。整治环境卫生,清理乱堆乱放杂物;更换宣传栏,定期进行清洗维护;垃圾实行分类管理,结合每栋住宅楼进行布置,共在65处布置分类垃圾收集桶,1处布置垃圾集中管理点;完善排水系统,根据小区人口人均生活污水指标120升/天,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要求,计算得出每天的污水总量约为600 立方米,在小区主路上布置主干管,管径为公称直径800毫米,支管公称直径600毫米,新增污水管共计3485米。

第五,规划小区道路及绿化。拓宽小区主要道路,在两侧有空间的地方增加人行道。机动车道路采用低噪或降噪路面,并设置限速行驶标识和路面减速设施。美化绿化景观,对小区绿化进行重新布局,避免黄土裸露,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小区改造后的中心绿地及沿街绿化带总面积约13286平方米,小区总人口约5000人,则人均绿地面积约2.66 平方米,满足居住区规范人均0.35平方米的要求。

第六,提升建筑风貌。对建筑外墙面进行清洗,空调机位用百叶罩进行遮挡,统一晾衣架。

第七,完善配套设施。对整个小区内环境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在建筑楼道内增加右侧扶手,保证扶手的连贯性,修补破损,增加警示性标志。同时,按照规范增设门牌、标志牌、指示牌,指示牌应准确清晰,便于老年人记忆和查找。小区现有服务用房已废弃,缺少养老服务用房,所以可以将原有诊所二楼改为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就餐点,对健身场地进行改造,铺设透水橡胶地面。在活动场地附近或小区内合适位置增设带有扶手的休息座椅,根据情况改造场地内原有的座椅,使其符合老年人使用需求。对小区机动车停车位重新布局,地面采用彩色透水沥青铺设,打造生态停车场,在楼房北侧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位,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同时,统一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3处,并设置非机动车车棚及电动车充电装置,新建车棚选用轻型材质建造,色彩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

第八,规范管理服务。在物业管理用房中,设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小区日常常态化管理机制,持续更新改善小区设施和环境。完善阳光新苑社区物业管理系统,提升小区的管理水平,使小区的日常管理更加方便。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相结合,建立现代化智能小区是物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增加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条款,配合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共同做好为小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重视现代化的管理,重视细致周到的服务是小区管理工作的宗旨。阳光新苑社区内可设置业主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建立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搭建志愿者服务网络,定期征询居民意愿并反馈处理结果,多为人民服务。

四、结语

在我国老龄化问题日渐显著的今天,老旧小区的精细化改造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发展的过程,需要各级单位之间紧密配合。除了相关部门对小区进行积极改造以外,群众也要努力提高对小区环境意识的转变,共同找到适合老旧小区更好发展的模式,最终让居住在老旧社区内的全齡段居民都能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建造环境宜居、幸福和谐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承宏,穆冠霖.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及难点与对策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77-79.

[2]吕茵.城市老旧小区景观改造的“微更新计划”[J].园林,2018(5):60-62.

[3]石庆丰.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及难点与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5):71.

[4]张松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及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4):90-91.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老旧小区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权责划分和资金筹措机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