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洲萋萋麋鹿鸣

2021-04-12 22:46伍美菱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俞伯牙麋鹿桃花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这是两千多年前《墨子·公输》对古代楚国云梦泽地区麋鹿以及鼋鼍等生物生存状态的描述,可以想象古时长江流域洲滩纵横、水草丰茂,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风景。经过历史车轮的碾压,许多原生态景象消失不见,但楚地仍有这样一处地儿,“汀洲萋萋麋鹿鸣,蒹葭苍苍白鹭飞”,那就是石首,一个你来了就想驻足筑梦的地方。

时值初冬,我再次来到石首桃花山。这里依山傍水,绿树环绕。亭台楼榭在水一方,怪石嶙峋点缀其间。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群一栋栋掩映在青松翠竹之间,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韵味。彼时细雨若丝,天气微寒,我们沿山路逶迤而上,一抬头,就看见山顶巨大的白色风车,一排排,慢慢旋转着,仿佛直升机的螺旋桨,似乎一不小心就要起飞直插云霄,成为山顶一道独特的风景。听说,风车是利用风来发电,聪明的石首人将大自然的资源开发运用,通过科学技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这是现代文明的进步,为石首点赞!

我对石首并不陌生。2017年3月,我和几位老同学专程从荆州开车到石首欣赏桃花山的美景,当时天公不作美,一过江就飘起了菲菲细雨,我们的车顺着导航七弯八拐,竟然迷路了,下车问路边一位面相憨厚的老农,老农停下手里的活计,说一口地道的石首方言,很热情地给我们指路,让人感觉民风淳朴。

到了桃花山脚下,我们被山上一片片粉色的花海迷住了。桃花山北枕长江,东望洞庭,据说由280座大小山峰组成,我们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座山峰。顺着湿滑的水泥小道往上爬 ,但见山峦蜿蜒起伏,山坳里的桃树成行成片成林。远远望去,一树树星星点点的粉,交织成一片粉色的海洋。继续往上走,路边的桃枝冷不丁地撞入眼帘,只见枝丫上桃花朵朵,或低眉含羞,或昂首吐蕊,那粉嫩粉嫩的花瓣上凝聚着一颗颗晶莹欲滴的雨珠儿,仿佛美人垂泪,我见犹怜。彼时细雨迷蒙,天气微寒,空气里沁出一丝丝清冷的幽香,竟有“桃花山里看桃花,山亦朦胧雨亦奇”的浪漫感觉!

除了桃花山,石首最令人神往的当属天鹅洲。遗憾的是因为天气原因,探访天鹅洲未能成行,那撒蹄狂奔的麋鹿自然也未能跃入眼帘。

记得2017年8月,我曾随友人来石首拍摄一部宣传片,就是在天鹅洲取景。从大门进去往里走,就是一片茂密的芦苇荡,那时芦苇长得又高又密,铺天盖地,比影片《红高粱》里的高粱地还要令人震撼。别看芦苇长得壮实,其实它还有个诗意的名字,即蒹葭。蒹,是指没长穗的荻;葭,是指初生的芦苇。古代文献资料如此记载: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瞧,多么拟人的解释!古时文人墨客似乎格外青睐蒹葭,常以之吟诗作赋,最能勾起相思情怀的莫如《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而彼时,从《诗经》里脱颖而出的蒹葭,经过千年的生生不息,于时光无涯的荒野里,长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将纷纷扰扰的红尘俗世隔绝在外旷野之外,蒹葭深处,是泥沼,是滩涂,是一方从未被污染的原生态净土。

穿过厚而密的芦苇丛,便是一片视野开阔的青草地,草地尽头即延绵的长江故道,如一条苍茫的玉带,在夏日的阳光下闪出粼粼波光。“看,麋鹿!”友人惊喜地指向远处的洲滩,于是大家齐齐望过去,只见洲滩里有十几头麋鹿,有的站立,有的俯卧,有的低头冥思苦想,有的昂首东张西望。或许是天太热,它们很多都伏在水里,似乎在泡澡,只露出头和树杈般的角,虽然因为相距太远看不清它们的面目和神态,但能感受到它们的惬意和自在!

麋鹿,因其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 “四不像”,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两千多年前,就有麋鹿生活在古代楚国云梦泽地区的记载。过去,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人为捕杀,还有战乱、洪水等原因,麋鹿曾一度消失。1991年,国家在石首天鹅洲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先后从北京麋鹿苑引进麋鹿自然放养,致力恢复野生麋鹿种群。因为天鹅洲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成了麋鹿生命的摇篮。经过20多年的自然繁衍,麋鹿数量倍增。如今,这里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

麋鹿其实是很灵性的动物,作为生命力旺盛的的标志,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据考证,古代楚国墓葬里出土的镇墓兽就是麋鹿。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载不绝于书。传说的姜子牙座骑、“指鹿为马”、“逐鹿中原”等典故都与麋鹿有关。《孟子》中记述,“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说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苏东坡有诗曰“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轅姿”;白居易有诗云“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等等,可见麋鹿历史渊源悠久。如今,面对人类,麋鹿是自由的;拥有麋鹿,自然是和谐的。追求自由、构建和谐,才是数千年麋鹿文化的精髓。

正想得入迷,一只蜻蜓从我眼前掠过,它轻轻煽动着比蝉翼还透明的翅膀,忽高忽低地,在我擎着的油纸伞上方盘旋,似乎在与伞面绘着的菡萏嬉戏。同行的摄像师开启无人机,准备航拍这独特的风景,却不小心惊动了蒹葭深处栖息的白鹭。于是乎,又一副壮观的景象出现:一大片白鹭振翅而起,扑啦啦飞向天际,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渐渐成为天边的小黑点。让人不由想到王国维的诗句:“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此时蓝天白云,水天合一,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好一副安宁、祥和、生动的原生态画面!

我想靠近一些,细细观赏麋鹿的风姿,却踯躅着不敢贸然向前,一是怕不小心陷入沼泽地,二是怕惊扰了麋鹿们的自由和宁静。在大自然面前,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我期待,世界多一些像天鹅洲的地方,让自然更好地回归自然,让人类多些悲悯,少些杀戮,成为动物的保护者而非掠杀者;同时也多些胸怀,少些狭隘,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而非破坏者。

任何一座城市,都不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何况石首这样一个与长江流域紧密相连的地方,更是有着惊人的探索与发现。

据考证,在东升镇焦山河乡走马岭村,有座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属于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古城址,虽历经5000年风雨沧桑,但走马岭古城依然保存其原貌。相传三国时期关羽曾在此策马扬鞭,走马岭因此而得名。

在石首市调关镇,有关于俞伯牙鼓琴巧遇鐘子期的调弦亭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俞伯牙乘舟自楚都(郢城)东下,因避风雨在此地临时停泊。晚上闲来无事,他不由抚琴而歌,开始一曲意在高山之律,樵夫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此调仿若雄伟而庄重的高山)”,接着他又弹了一曲意在流水之律,子期则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如绵延不断的长江流水般源远流长)”,伯牙于是大喜过望,遂与子期结为莫逆之交。民间传说这里就是俞伯牙抚琴调弦遇子期之地,遂命名为“调弦口”。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在他坟前为其弹奏一曲《高山流水》,琴音呜咽,极尽哀思。一曲作罢,俞伯牙断弦摔琴,发誓终生不复鼓琴。这断裂的琴弦就成了调弦河。早在宋朝年间,人们就在这里修建了“调弦亭”",不过后来由于年久失修而毁于民国。

在桃花山镇的鹿角头,有越国上大夫的范蠡墓,范蠡庙和其隐居饲马的饮马池;在城北,有刘备和孙夫人新婚燕尔由吴返荆而留下的绣林亭、锦帻亭、望夫台、照影桥、刘郎浦;在高陵岗,有后梁孝宣三王墓、孝宣公主墓……等等。

石首历代名人辈出、闻名遐迩,比如明代有“三阁老(宰辅)”(张壁、袁宗皋、杨溥)、“两尚书”(王之诰先后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一太史”(曾可前)。其他历史名人如大禹、孔子、岳飞等也都在石首留下过许多美好的传说,著名诗人元稹、杜甫、陆游、黄庭坚等都在石首留下流芳百世的诗文……石首的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名人故事更是世代相传。

其实,石首醉人的不仅是原生态风光和历史人文风情,还有令人味蕾绽放的特产美食。比如桃花山土鸡蛋、天鹅洲荻笋、香辣木瓜丝、糯米团子等,尤其是笔架鱼肚堪称一绝,其形如笔架,其色似白玉,其质嫩如脂。相传早在明朝年间,笔架鱼肚就被列为朝廷贡品,极其珍贵,这次有幸在桃花山品尝了这道美味。只见雪白的鱼肚飘在金色的鸡汤里,香味四溢,让人垂涎欲滴!轻轻舀一勺,鱼肚就着浓汤,“吱溜”一声入口,顿觉香脆爽滑,入口即化,唇齿留香。那滋味,怎一个美字了得!还有天鹅洲荻笋,即蒹葭之荻苇的嫩茎,雪白脆嫩,久煮不烂,食之口感细腻,风味独特。舌尖得到满足,让人不得不感叹石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自然馈赠给它丰富的自然宝库、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珍馐美味!

美丽的石首让人流连忘返。离开的时候,依然微雨若丝,被迷蒙雨雾浸染的桃花山,草木葳蕤,清新若梦,如一副动人的水墨画。那山顶的风车,依旧轻轻旋转着,一如初见时的祥和、宁静。

(作者介绍:伍美菱,女,湖北荆州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内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约300万字,代表作长篇小说《荆州女人》《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

猜你喜欢
俞伯牙麋鹿桃花
桃花眼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喊桃花
斗牛犬“桃花”
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