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问题,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

2021-04-13 00:43刘业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0期
关键词:深度思维数学

刘业生

深度学习是一种深入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核,由符号记忆转向逻辑理解和内涵认识的学习,它追求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认知、深度理解、深度体验,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的深度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交往互动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线,品质课堂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要注重合理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教师包办过多,课堂教学活动过于紧凑、教师一言堂、教师忽略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培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少等问题。“闹哄哄”的课堂背后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思考,这非常不符合品质课堂所提出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加突出学科育人,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要求。带着对问题教学下深度学习的思考,笔者在自己的学校和课堂也生行了实践和研究,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设计精准问题,为深度学习提供保障

问题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一个问题不难,但设计一个精准的数学问题是十分有艺术的,在平时听课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老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精彩纷呈,但就是没有教师想要的答案,课堂呈现出假性的精彩,而有些老师提出数学问题后,学生稍加思考就有了精确结果并直接指向精彩。为何会出现不同的课堂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能否围绕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设计指向明确、精准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语言描述要精炼、准确、严谨,指向要明确,概括要有高度,还不能产生歧义,问题的设计范围要适中,难度要适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读懂“三书”,理清教学内容、把握好教材三个维度(深度、广度、细度),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问题清单。学生在精准问题的层层引领下思维直指概念的内涵,对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更加透彻,课堂学习因此走向深刻,通过精准问题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形成知识的问题结构和认知框架,变碎片化学习为结构化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糊学习为可见学习,生成一种更开放、更灵活、多线分层并进的新的教学结构。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催化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设计适度问题,让深度学习有热度

在教师平时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问题的设计存在细碎的现象,缺乏思考性和挑战性,学生无需动脑思考就能获得问题解决,另一种就是有些老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偏难,学生虽然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问题的设计达不到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长期如此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要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以适度的问题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让深度学习产生热度。例如在听一位教师执教“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过程如下:1.师:大家还记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吗?2.师: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3.师:能不能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那样,也将圆柱体转化成为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研究,并计算出它的体积呢?请大家利用学具试一试。教师设计了几个适度的问题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索搭好了“脚手架”,在问题导向下,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开始动手操作并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接着利用课件演示实验过程,演示完后提出问题,4.师:观察原来的圆柱和转化后的长方体,你能发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5.师:你能根据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成功的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在这节课中教师一开始利用问题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以问题激发猜想,引导探索的方向,每个环节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由于每个问题的合理提出,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恰当好处的引入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深度学习增添了一味调味剂。

三、设计核心问题,让深度学习有深度

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会有几个问题的解决对掌握某一新知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解决知识重难点有着突破口的作用,这些问题就是新知学习的关键,也就是核心问题设计所在,如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课件呈现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在读题后一致认为数学信息还不够,教师补充另一个条件:从下面数,有26只脚。学生找出题目中各种信息,并分析理解题意,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提出操作引领问题: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结果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列表法很快找到了答案,教师有意先拍照展示有序且排列完整的——列举,这种类型的列举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师对该方法表示肯定。接下来教师又拍照展示有序排列但排列不完整的局部列举,在对学生的采访中,我们可以很明显感觉到用该方法的学生的思维含量比用之前方法的学生要高,不完全的归纳反而能体现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有了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后,教师最后展示一端假设的情况,让学生明白不管全是鸡还是全是兔,兔子和鸡脚的只数的差是替换的关键。师生在动手操作中形象的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同时避免了深奥的理论上的说教。通过核心问题引领,设计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学习深度明显得到了提高。

四、设计梯度问题,让深度学习有宽度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遵循学生

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形成,在新授知识后,我们少不了对本节课新授知识进行一个练习的环节,在练习中,问题的设计应该要做到有梯度。如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中,上课老师设计了一道问题有梯度的训练题:一个梯形,上底是4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3厘米,(1)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梯度的问题设计能很好的引到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根据下图中的信息解答下面各题。

(1)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如果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在有梯度的问题引领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归纳等活动中明确道理,感悟知识间的联系,加深了公式推导的理解,感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了学生会思、善思的良好思维品质,扩展了数学深度学习的宽度。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让深度学习有广度

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往往条件或结果不唯一,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空间,同时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设计开行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迁移应用实际上就是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参加足球组、篮球组、美术组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一共有26人,参加足球组和篮球组的同学有18人,参加篮球组和美术组的同学有?(请提出不同问题并解20人,答),这道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材是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种转化法为标准,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老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除了这种拼法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此问题一出,无疑是激发出学生思维的浪花,只要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去操作和探索,学生能带给我们惊喜,有学生发现了以下三种方法(如下图),采用的都是将一个三角形转化平行四边形来研究,三种方法分别命名为:补顶旋转法、削顶下旋法、劈顶两补法,利用三角形边的中点进行割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后,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一个半底原高、原高半底、半底半高的平行四边形,最终都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度学习为目标的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是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问题设计的好坏会影响课堂学习的品质,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效度需要教师本身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同时也需要历练与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探寻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点,引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深度学习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提高,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数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