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1-04-13 22:38李芬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李芬

【摘要】初中语文作为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曾经传统教学方法指导下,教学效果一般,以现代的教育背景为前提制定了新课标,其中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便被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教学途径就是加强文学类文本阅读,因此,教师也要意识到加强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为切入角度,对其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开放课题“省中考背景下文学类文本‘读思达’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CZ202101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9-0106-02

长久以来,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始终被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影响,教师也形成了将传授知识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如今,在新课标课改的影响下,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改革。因为,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授课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教育背景下的质素教育这一要求。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要记住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为重点。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含义

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教育部所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1]。在此《意见》提到居于深化课改和立德树人落实工作基础地位的是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并且在《意见》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符合长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和品格。换句话说,核心素养需要与当下教育模式相互适应、融合,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核心素养也就变成了培育人才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就需要借助母语的教学形式,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让学生对社会产生正确的认知,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价值。学生在此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断提高综合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这一学科中共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语言和运用语言。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认知教学,还要使学生语言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情感,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语言方面的构建。第二部分,发展思维与提升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其中一部分是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具备思维能力,通过利用思维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在构建语言知识时,又能深一层次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部分,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要求中,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也同样是重要内容,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方向。第四部分,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要求里,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产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产生归属感,由内而外地认为自身应当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担。

二、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升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如何提升学生在初中语文中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学重点。而文学类文本阅读被视为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时加强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环节,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和运用,大量的阅读可与使学生吸收文学中的精华,去其糟粕。阅读这一方式最为直观,可以大量地积累语言素材、语文知识等,而且在阅读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长久以后,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时,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和感知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更深层次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和运用能力。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加强,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体验到文章语言所描述的内容。伴随深入的阅读,学生对文学的感知也愈加深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再次,对学生加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力。文学具有历久弥新的特点,经久不衰,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得起岁月的沉淀,主要是因为文學中的情感是丰富的,是积极向上的,如真诚、浪漫、勇敢等。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注入的情感与力量,并被作者丰富的情感所震撼,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长久的阅读过程中,在文学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感知到成功和幸福在实现之前的艰辛,收获成功的愉悦,努力进取的意义,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结合自身的阅历,还有积累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后,文学阅读能力的加强,更有利于文化传承的实现。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学生在学习时,自然而然会对中国文学中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文学的影响下,对其产生热爱,也就自然由内而外地认为肩负起中华文化的传承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提高阅读能力,使得个人的天性得到发展[2]。

三、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且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启发学生阅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语文知识,灵活运用语文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丰富学生词汇积累量,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3]。

第一,要遵循学生是主体的原则。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进去,突出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重点,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在长此以往的阅读中,学生能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及思考技巧,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要注重教学原则中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性格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所以不能让所有学生按照同一模式进行阅读训练,要总结每个学生的特长,还要结合班级整体情况,由单一的个体到整个班级,要充分掌握班级和教学现状,才是因材施教的特点。结合班级情况全面考虑,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选取适合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去阅读合适的材料,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第三,制定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前一定要先制定计划,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合的文学著作,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但是制定计划不是简单的选取几本著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就可以的,而是系统的,结合学生学习任务,结合课程总体目标,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计划就要做到详细且细化到每周、每天。并且引导学生细分层次,深入分析,顺利完成阅读的教学计划。第四,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阅读技巧就是阅读的基础,通常阅读文学著作有三种阅读方式——精读、略读和速读三种方式,教师务必帮助学生掌握这三种阅读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略读的情况通常是著作中的前言、目录、序三个部分,而著作中的优秀章节则需要精读,学生在了解著作全部内容之后可以采用速读的方式,阅读时要带着问题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优秀的阅读习惯,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借助于工具书、互联网等手段完成查询,并将结果批注上,养成阅读时随手做批注的习惯,边批注边思考以提高阅读的效果。第五,举办阅读分享课,为学生提供平台相互交流学习。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阅读能力和方法不同、文学素养存在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分享课时,必须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利用这个分享的平台,让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让学生对文学著作的内容、人物等了解得更加深入,引发学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后的教学中,教师就此为学生搭建阅读分享课的分享平台,引导学生结合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进行深入的讨论,详细罗列出来,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思考与讨论,基于此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著作,并加深印象和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新课标的改革更加重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了初中语文中的重点和目标,然而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就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且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就要重视这一途径,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的,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化彦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79-80.

[2]吴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20(10):65-66.

[3]季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教改课改,2019(46):23-2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