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为契约策略改善自闭症儿童用餐不良行为的个案研究

2021-04-13 22:38田芳庞俏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9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干预

田芳 庞俏琳

【摘要】本研究运用行为契约策略,以个案的形式对自闭儿童A进行为期20周用餐干预,先后对儿童A个案基本资料、问题行为、功能评估、实践方法、结果与分析等几个环节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行为契约策略在自闭症儿童用餐干预中的建议也进行了说明。实践表明,行为契约策略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用餐不良行为的干预行之有效。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行为契约  用餐不良行为  干预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9-0126-03

自闭症儿童发病年龄一般在36个月内,他们在情感、语言、动作、感知与思维等多方面发生发育性障碍[1],他们往往兴趣狭窄以及有严重的刻板行为,不少自闭症儿童还对于特定的感觉刺激会表现出过剩的反应,如部分自闭症儿童因为感觉敏感产生偏食(Cho & Sonyama,2013,引自圆山繁树、裴虹,2016)和用餐不良行为。培智学校经常遇到自闭症儿童用餐问题行为,如不及时改善,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行为契约作为心理学中的一种常用的行为矫正方法,即把要改变的行为、要养成的习惯做成契约条款,对象完成契约获得奖励,违反契约接受惩罚[2]。将行为契约引入培智学校自闭症儿童用餐管理中,既可以缓解教师的管理压力,也可以调控自闭症儿童的诸多问题行为,还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个案干預过程与分析

(一)个案基本资料

某培智学校一年级学生A,男,6岁,IQ49(韦氏),缺乏主动语言,对社会性规则理解较弱,能听懂简单指令,情绪较稳定。A在2岁时被医院诊断为自闭症。

(二)问题行为

A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每天中午在学校都不愿意吃饭,不是挑食、逃避,就是哭闹。一到吃中饭时,A马上跑去上厕所(至少30分钟以上),以这样的方式来逃避用餐;老师强行拉回A吃饭,他一边咀嚼、呕吐、哭闹。老师使用许多教育方法,如批评说教、奖励等方法,均无改善。

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A在家用餐问题也很多,挑食、磨蹭、逃避也很常见,家长经常用暴力来解决A的吃饭问题。

(三)功能评估

老师通过学校日常活动观察,发现A会独立穿衣、穿鞋/袜,会洗漱,会独立使用调羹。

老师运用“S-M社会生活能力”评估表对A评估,结果显示,A各领域社会生活年龄明显低于实际年龄,约在3岁2个月水平。

老师再运用北京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的“韦思童学生综合系统”对A评估,显示A在十大领域中,“自我照顾”领域发展相对较好。

班主任要求家长带A去医院进行身体肠胃检查,没有发现问题。

结合以上评估进行综合分析,老师们认为A完全具备自己独立吃饭的能力。

(四)实践方法

1.目标行为

改善A在学校用餐的不良行为。

本研究的目标行为共计4个,改善用餐不良行为包括:用餐时不逃跑、不哭闹、不呕吐、能在30分钟内吃完一定数量的饭菜。

2.干预准备

(1)教会他认识计时器

让A感受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时间的长短,教会他听懂简单用餐指令。认识学校食堂常吃的各类素菜、荤菜。

(2)找到A的强化物

老师精心设计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寻找A的喜好。比如准备许多零食,让A选择自己喜欢的,准备各种玩具与同伴一起游戏,玩各种电子产品,去电脑室玩游戏,跳蹦蹦床活动,使用各种清洁用品比赛等活动。通过观察发现,A对计时器、手机、平板电脑等感兴趣,发现A特别讨厌用水桶拎水。最后选择强化物为玩iPad,刺激物为负重拎水桶。

3.签订行为契约

与A协商好,每天中午用餐必须在规定时间(30分钟)内不逃跑、不哭闹、不呕吐,把饭菜吃完,按时完成任务就奖励,没有完成吃饭任务,就运用刺激物进行惩罚。

契约内容为:(用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契约内容)今天中午用餐时坐好(不逃跑),吃饭时不哭、不呕吐,必须在30分钟内把饭菜吃完。老师用计时器(图片)倒计时,到点后计时器会“嘀嘀嘀”响,如果在30分钟内吃完这些饭菜,奖励玩iPad(图片和实物)10分钟,没按时吃完,就运用刺激物拎水桶10分钟(图片和实物呈现)(水桶里必须加一些水,增加重量)。

没按时吃完时,老师催促或是强硬也要A吃完饭菜。行为契约运用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学校用餐时间。

4.训练程序

基线期(4周):班主任观察记录A在学校用中餐的情况。老师给予常规的辅助(喂饭、语言或肢体提示、饭量少量)说服教育等形式帮助A用中餐。

干预期(8周):采取行为契约(单方契约)式对话训练,逐渐让A建立吃饭规则感。

第一阶段:(1)每天中午吃饭时,老师把契约内容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跟A交待,特别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吃饭任务的奖励和刺激物内容。(2)吃饭前,老师把当天的饭菜名称、图片和相应的味道制作成视频,用iPad进行介绍,让A对当天中午学校的饭菜有一个提前预知。视频提示在帮助儿童获得及保持目标行为方面比静态图片提示更有效。(3)应用计时器增强A的时间观念,把计时器放在A看得见的地方记时。(4)吃饭前,老师随时关注A,不让他离开餐桌的座位;吃饭时,老师及时用语言提示或肢体动作辅助等。(5)遇到A吃饭哭闹时,老师强硬要求必须吃完,超时了及时加大刺激力度。(6)老师把不容易咀嚼的菜,弄得细碎一些,以便A用调羹舀食物和咀嚼。(7)给A的饭菜适量,逐渐递增。

第二阶段:撤除每天行为契约的说明,以及每天饭菜名称和味道的介绍,撤除教师辅助策略,如语言或肢体的提示等,主要运用记时器记时。

撤除期(4周):撤除行为契约中强化物和刺激物、计时器等,采用班级其他学生的班集体管理方式。

追踪期(4周):撤除一切训练方式,用以上同样的记录方法记录A在校用中餐的具体情况。

整个行为契约训练阶段均运用事件记录法。

(五)结果与分析

运用行为契约策略改善A20周用餐行为干预和记录,A在学校用餐变化较大,从最开始的逃避用餐到完全能按学校的规定用餐,收到效果良好。具体体现如下:1.用餐时逃跑的变化

图1显示A在基线阶段几乎每天中午用餐前,都要以上厕所为名逃避用餐,运用行为契约阶段,用餐时A的逃跑次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干预第一阶段,由一周逃跑3次到1次,干预第二阶段几乎没有出现逃跑用餐情况。说明运用行为契约策略对自闭症A改善了逃跑用餐行为。

2.哭闹、呕吐的变化

A每天在校用餐都要哭闹和呕吐,以这样的方式来抗拒在学校用中餐,行为契约干预第一阶段,不哭闹每周由1次逐渐上升为2次、3次、4次,到干预第二階段,A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用餐哭闹的情况了。呕吐的变化,基线期A每天都要把咀嚼后的饭菜呕吐出来,行为契约干预第一阶段,不呕吐现象有所增加,每周由1次不呕吐,到2次、4次;干预第二阶段由每周4次不呕吐,到基本不呕吐,但在撤除期和追踪期,A用餐时也偶有一次出现呕吐现象,经过总结归纳查找A呕吐的原因,发现A吃南瓜、芋艿等淀粉类以及滑腻肉类食物时,就会出现呕吐。

3.用餐时看计时器的次数变化

通过分析辅助、计时器数据可知,A有了按规则吃饭的概念,完全能够独立主动用餐。在基线阶段,没有时间概念。干预第一阶段,从每周看2次,迅速上升到每次用餐都要看计时器;干预第二阶段,看计时器的次数又由每周5次,下降为3次、2次,第8周,做到了不看计时器。这说明A已经有了用餐的时间意识,当自己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内容时,自然不会去关注计时器。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行为契约对自闭症儿童A改善用餐不良行为效果明显,行为契约既可以帮助自闭儿童建立规则感,又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二)建议

自闭症儿童属于特殊发展性障碍儿童,他们大多有交流和沟通障碍,行为契约内容的签订,刚好成了这一交流与沟通的中介。在运用行为契约策略改善自闭症儿童用餐不良行为时,计时器的运用也很关键,要着实让自闭症儿童感觉到时间在减少,制造时间紧迫感,所以选择计时器时可以考虑计时器上的数字大、外观是他们喜欢或可接受的。在改善自闭症儿童用餐干预时,还应考虑环境以及饭菜口味的变化等多种因素。

运用行为契约策略改善自闭症儿童用餐干预时还应注意,规定的用餐时间要根据儿童的用餐能力来制定。如果儿童由于能力问题导致在规定时间内仍然完不成用餐任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辅助或降低难度,预防和消除儿童的过度焦虑情绪,产生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并且强化物和刺激物要分明,不能伤害到自闭症儿童。

总之,行为契约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强化或刺激过程来改变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而是通过让自闭症儿童提前知道规则,根据规则来自觉、自主支配行为,从而达到按规则行事的目的,这是自闭症儿童所需要的一种干预方式。培智学校应用行为契约策略,只要对象选择合适,契约内容能让训练对象理解,强化、刺激物到位,训练时间恰当,则行之有效。本研究就是其中一例。

参考文献:

[1]刘书芳,范琼.“地板时光”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J].运动训练学,2015(5):56-58.

[2]刘朝莹,霍平欣,刘嘉.基于“行为契约”原理的家教新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8(6):50.

作者简介:

田芳,宁波市达敏学校高级教师,从事特殊教育二十多年。

庞俏琳,宁波市达敏学校一级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十多年。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干预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发展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