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1-04-13 22:47魏国爽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美术创作

魏国爽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与指导学生掌握美术创作方法与技巧相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更高的难度,而且需要一个相对漫长和曲折的过程。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审美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自身悟性都會受到限制,需要教师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完善付出更多的努力。本文结合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针对1-3年级小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1-3年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在掌握基础以外必须掌握的技能。对于一个美术生来说,审美意识低下就相当于一个警察失去了自己的枪支。而审美能力不仅是用在美术教学上,它会跟随学生的一生。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各种生活事物缺少足够的认知和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美术创作技巧,使其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使小学生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素养,为其个人综合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开阔的教学思维,遵循素质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小学美术教学成果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1.对教学要点进行透彻讲解

以《春天在哪里》这一课为例,如果让学生单凭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幅春天的景象,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展示、播放音频、视频等途径在课堂上营造出一派春天的意境之美。让小学生透过多媒体大屏幕看到柳树在春天里发芽了,听到小鸟喳喳喳的叫声,滴滴答答的春雨声,结冰的河面渐渐融化……还可以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公园里观察一草一木的变化,亲自感受春天的温暖气息和欣欣向荣的景象;或者让小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为什么喜欢春天等等。经过一系列启发之后,让小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要点产生了全面认知。之后再投入到绘画创作当中,学生的创作灵感自然会得到激发,从而创作出一幅既美观,又不失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使审美得到培养与提升。

2.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

对于1-3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常见事物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需求融入各种生活化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小学生与美术教学之间的情感距离,还可以让美术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情趣,从而让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且在内心当中记录下美好景象,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二年下册第20课《质朴智慧的民间玩具》时,除了让学生们认真观察教科书当中的玩具图片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再说一说自己还喜欢哪些玩具。对于这一话题,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表现出非常高涨的参与热情。此时,教师再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教材知识的讲解上,分别针对竹木玩具、面人、布偶、编扎玩具、泥玩具的造型、色彩和制作特点进行逐一讲解。不仅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还使其更好的理解和领会各种间民玩具的美观之处和艺术价值,从而使审美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3.在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具有更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是,如果教师始终采用那种传统的“我来示范你来画”的授课方式,就会导致学生只是机械的掌握一些绘画技能,其个人情感却没有融入到美术创作过程当中,更无法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养成。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营造出富有生动性和人性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满腔热情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投入到美术创作当中,从而获得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喜好,采用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故事教学等多种方式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启迪作用。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够紧紧跟随课堂教学节奏,围绕着教学内容产生更多美好的想象,在头脑中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形成一种美术创作的冲动,最终创作出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生为了让画面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会拿出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思考如何进行画面构成、线条控制和色彩搭配,并且进行反复修改和尝试。

4.带领学生赏析美术作品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避免选择一些画面内容过于抽象难懂的作品。而是要选择那些积极向上,在画面构成和色彩搭配上较具代表性,符合小学生兴趣喜好的美术作品。在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孩子们介绍一下这幅作品的画家简介和创作背景,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之后再通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等方式引导小学生体会这幅美术作品当中的艺术之美和创作意图,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例如在《中外美术家介绍——马蒂斯》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更多由马蒂斯创作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让小学生通过欣赏美术大师的一幅幅杰作,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结语:

在小学美术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全面培养小学生相象力、创造力以及绘画兴趣的同时,使其带有一种欣赏美、创造美的良好心态投入到美术创作过程当中,促进当代小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军.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5):149-150.

[2]孙瑞欣.打造精彩课堂有妙招[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第一版。

河北乐亭县闫各庄镇罗庄中心小学 河北 唐山 063602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美术创作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Jazz
美术篇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