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协同育人

2021-04-14 20:04张振秋刘秀峰崔名杨
卷宗 2021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育人思政

任 聪 谢 明 张振秋 刘秀峰 崔名杨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1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党建,促进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转型的需求。在市场化经济日趋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伴随着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面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明显落后于社会形势的需求和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显性专业课程教育的缺陷正在不断显现,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必然选择[1]。

2)高校改革推进的需求。社会经济转型倒逼高校内容的改革创新,包括招生方式、管理体制和专业设置等。这些变革,给高校学生管理服务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招生方式的多样化直接导致生源结构的差异性,就业压力产生的危险系数增加等等,这些新问题不同程度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整合多方资源、师资队伍融合、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新要求。

3)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需求。近几年,高校思政工作发展趋势:一是融合性,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专业课堂教学;二是内隐化,通过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如入党培训、主题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形式间接开展;三是多元化,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培养格局;四是全面化,全程化,全方位化育人。

2 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课程思想融入高校党建的实施策略

1)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课程思政育人队伍。(1)开展集中培训轮训。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专家辅导、个人分享、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培训等多平台、多层次的学习教育活动,提升政治理论水平。(2)开办“课程思政”教学沙龙。以药学院科研沙龙为契机,以各教学系为单位,以集中研讨、集中备课、教学观摩、集体学习等形式开展,学院沙龙活动每月一次,由学院统一组织;各教研室各学科沙龙活动每周一次,由党支部书记负责组织,实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全员、全过程有针对性、有计划、有主题、有小结,保证质量、突出实效。(3)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深化探索以“教师带动学生、学生促进教师,青年教师带动中老年教师、中老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循环带动机制”,设立“爱院敬业”展示榜和“良师益友”光荣榜,开展“样板党支部”创建、“优秀党员”宣树、向“校长特别奖获得者”学习等正面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积极遵循把握思想执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全方位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大思政育人工作队伍。

2)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欢融思政元素于内的“课程思政”专业课程。(1)思政课程全面铺开。在全院范围内全面铺开“课程思政”建设,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聚焦专业核心课,以党支部为单位,以药学院七大专业方向为支撑,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辐射带动学院限选课程、学校校选课程,构建“大中药”型课程思政建设体系。(2)优质课程示范引领。梳理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每个党支部、每个学科、教研室中至少建设一门“学科育人优质课程”,在全院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程。(3)网络课程广泛宣传。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优质课程,精心培育打造一门“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推出一门“课程思政”网络精品课程,发挥课程思政网络课堂的育人功能。

3)培育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和发挥德育功能的第二课堂。(1)突出文化引领,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深化“融课堂”教育,发挥好“岐黄中草药鉴别大赛”“中医药经典诵读”“金秋药学院校园文化节”三大校园文化品牌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2)打造品牌特色。强化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学生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一批颇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品牌活动(3)熔铸红色基因。发挥党课教育的正面引领作用。以“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星期三主题党日”等,系列党课教育活动为载体,推出“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堂,学院党委委员、支部书记每学年至少讲一次党课,融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于一体,切实让思政课堂“活”起来。(4)搭建网络平台。依托新媒体中心,建成“互联网+党建+岐黄大学生”的新媒体平台,打造“网络育人”新阵地,让思想政治工作下课不下线,达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相融合的全程

3 在“互联网+”视阈下,思政课程融入党建的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1)采用网下为主、网上为辅的协同育人模式。采用网下教育为主,适当结合网上教育,就是促进网下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具体的方式就是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网下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需要将网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用到的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发布到网上,扩大网下教育的影响,采用网下教育为主、网上教育为辅的方式,能够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到网上,促进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良好对接[2-3]。

2)采用网上为主、网下为辅的协同育人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4]。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用网下为辅、网上为主的教育模式,由于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在进行思想政治的网下教育时,需要及时总结通过网下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内容,然后充分利用网上教育的优势及时进行交流和互动,开展自由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及BBS等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这样能够实现促进大学生正确上网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良好的素材。网下教育配合网上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互联网+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协同育人模式。对于很难分清孰优孰劣的领域,或者需要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分别进行的领域,需要两者同时推进。一方面,利用网上教育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另一方面,在网下不断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这两者的教育内容并不违和,两者共同推进,全面覆盖,最终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网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互联网+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