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快乐读书吧”《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

2021-04-14 03:57徐飞飞付雪莲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阿廖沙童年外祖母

徐飞飞 付雪莲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任务单的使用,使学生明确主人公阿廖沙不同称呼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2.通过主人公视角下外祖母和妈

妈形象的变化,体会变化背后的深厚情感。

3.聚焦“外祖母和妈妈”的争吵,抓住关键词,体会细节描写的言外之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说名字——名字里的情感

师: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童年》的前两章,看一看那些我们不经意间会忽略的细节。首先,《童年》的主人公是谁?

生:阿廖沙。

师:好,为什么阿廖沙是主人公呢?

生:因为整本书的故事都是围绕

阿廖沙的童年写的。

师:是的。围绕着一个人物来写,这个人就是主人公。而且这本书还是以阿廖沙的视角来写的。

师:阅读这本书时,我真实的阅读感受就是,一看到这些名字(出示)头就大了。主人公阿廖沙有这么多称呼。阿廖什卡是他,廖尼亚也是他,阿列克谢还是他,这么多的称呼都是同一个人,为什么呢?

(生沉默)

师:不急,我们遇到了困难就去解决!飞飞老师给你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小方法——制作名字卡。它很好用,能帮你把所有阿廖沙的称呼都找出来。(出示)

师:梳理完之后,我还是有点儿疑问。同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称呼呢?咱们先来看,在什么情况下,称他为阿列克谢?(出示)

师:阿列克谢是谁?

生:阿廖沙。

师:作者高尔基是生活在苏联,姓

名是由“名字+父称+姓”构成的,“阿列克谢”就相当于他的名字(大名),通常用于不太熟悉或者不太认识的人之间的称呼。

师:那不对哦!阿廖沙的妈妈不认识阿廖沙吗?

生:不是。

师:是她不熟悉阿廖沙吗?

生:也不是。

师:那为什么叫他大名呢?

生:因为在那个环境里,从他妈妈的表情来看,这是很大的事情。

师:采访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董志杰。

(师扮演妈妈与学生对话)

师:志杰呀,回来啦?语文考试考咋样?拿出试卷给妈看看。

师:哎呀!董——志——杰,这题都做了一百八十遍了还错呀?

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生:有。

师:刚才,妈妈为什么叫你的大名?

生:因为很紧急,是个大事,妈妈也有疑问。

师:嗯,妈妈有疑问,还很气愤。

师:哎呀董志杰,那儿有蟑螂,你帮妈妈踩死它呗!

师:这时候,为什么妈妈也叫你大名呢?

生:因为这时候很紧急,妈妈很紧张、慌张。

师:同学们,我们再回到文本,此时此刻,阿廖沙的妈妈,她要干什么了呀?

生:要生孩子了。

师:旁边父亲还尸骨未寒,躺在地板上准备下葬呢。母亲因为悲痛欲绝,早早地要生孩子了。可能这时候外面还有一些人探头探脑,想过来看一下……所以此时此刻,母亲的心情是——

生:很紧张、慌张。

师:紧张、慌张,甚至还有点儿——

生:气愤。

师:所有这些情感,凝结成一个称呼——阿列克谢。原来名字能够表达情感哦!那么,拿出我们的阅读任务单,看看你找出了哪些能体现人物情感的称呼?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找到了,第一个是“小鬼”,这是外祖母介绍自己时对阿廖沙说的。表达的情感是外祖母很喜爱自己的小外孙。

师:你有没有日常生活中被

别人叫小家伙、小鬼或小坏蛋的时候?都是什么情景呢?

生:有,都是一些自己家人很喜欢我时叫的。

师:对呀,所以在称呼中,外号也能表示情感。请坐!谁还想分享?

生:“狗崽子”,这是他舅舅对他生气的时候说的。

师:你觉得这个名称当中体

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非常生气。

师:非常愤怒,还有一些不尊重。请坐!你看,刚才我们还说,这名字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阅读困难。现在,我们把困难变成了一种方法,并且从名字的变换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板书:名字)

板块二    看形象——主角身边的人

师: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女人,都是谁呢?

生:外祖母和母亲。

师:那么在阿廖沙初次见到

外祖母的时候,他眼中的外祖母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阅读单当中也有这方面的任务。大家找到了吗?谁来分享一下?(出示)

生:刚刚开始因为“我”对外祖母是不冷不热,后来随着感情变化……

师:打扰一下。同学,我们先读一读,阿廖沙眼中的外祖母是怎么样的?(出示)

生:可笑的。

师:什么地方可笑呢?

生:头大眼睛也大,松软的鼻子挺可笑。

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生:因为他跟外祖母还不太

熟,他认为跟陌生人才会这样。

师: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你看,当我们对一个人不熟悉的时候,我们第一眼一定会看到这个人长得最突出、最明显的地方。所以我们可能就会觉得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太搞笑了。此时此刻在阿廖沙的心中对外祖母还没有那么深的情感。当父亲下葬后,阿廖沙、妈妈和外祖母坐着船回外祖母的老家,在船上的时候,当阿廖沙打碎了一个牛奶瓶,等他醒来,他又看到了外祖母。这里还有一段描写外祖母的样子的,誰找到了?

生:(读)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子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师:此时此刻外祖母在阿廖

沙的眼中是怎样的呢?

生:是欢快的、亲切的外祖母。

师:还有哦,这里面说了,他说外祖母的举动像一只大猫似的,为啥他要把外祖母比作大猫呢?

生:因为外祖母鼻子很松软,整个人软软的,像一只动物那样。

师:为什么不是像大狗、大熊呢?怎么比成大猫呢?

生:大猫给人感觉温暖、亲切。

师:还有人补充吗?请你说。

生:大猫可能比较温柔。

师:猫很驯良,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直陪伴你身边的,让人感觉很温暖。我们再看,这一段其实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外祖母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

师:为什么要“小点声说”?

生:因为怕被母亲听到。

师:对,此刻外祖母跟你是

“一伙儿”的,你小点声儿跟我说,我帮你把这个错误揽下来,咱们赶紧看看怎么补救。此时此刻在阿廖沙眼中外祖母好像变样了。原来,样貌的变化其实也蕴含着情感。

师:外祖母由初次和阿廖沙

相见再到回乡的船上,样子不知道变没变,但是什么变了?

生:情感变了。

师:说得好!那么妈妈呢?阿廖沙的妈妈在阿廖沙记忆中一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在回外祖母家的船上又变成什么样了?赶紧来找一找,找到后可以画一画,在旁边写写批注。

(生找,师巡视。)

师:我看到大家都找得差不

多了,也都画出来了,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在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什么样子的?

生:她一向很严厉,很少说话;她總是打扮得干干净净、平平整整的。她的个子高高大大,像一匹马;她有筋骨坚硬的体格和两只劲头极大的手。

师:同学们,在阿廖沙眼中,妈妈一向是怎么样的?

生:态度很严厉。她是一个端端正正的人。

师:怎么理解端端正正呢?能具体点说吗?

生:因为她平常打扮得总是

干干净净、体体面面,我就觉得她是干净、端正的人。

师:干净、整洁、正直,而且很利索的人。

师:好,谢谢你。现在,面对自己的丈夫去世,妈妈变成了什么样子?谁找到了?

生:她全身都膨胀起来,弄得乱七八糟,看上去令人怪不舒服的,衣服也全撕得破破烂烂的;头发本来梳得很齐整,像一顶光亮的大帽子,现在披散到赤裸的肩膀上,耷拉到脸上,编辫子的那半头发,来回摆动着。

师:你能体会到妈妈此刻的

内心吗?

生:她应该是觉得另一半没

有了,以后全部都靠她自己了,她没有足够的信心走完以后的路。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她!

(生鼓掌)

师:那么,办理完自己的丈夫和早夭孩子的丧事之后,妈妈随着“我”和外祖母登上了回乡的船,在这个时候,妈妈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生:她始终沉默着。她身躯高大,挺直,面孔发黑,铁似的冷静。

师:你觉得现在的妈妈怎样

了呢?

生:非常可怕。

师:为什么可怕?

生:因为她面孔发黑。

师:什么样的人才面孔发黑?

生:生气、阴森的人。

师:妈妈此刻是阴森吗?

生:是很伤心的。

师:比伤心程度还要更重一点。

生:悲痛。

师:悲痛欲绝。只有那些没有什么活力和生气的人脸色才发黑,是不是?

生:是。

师:所以,此时此刻我们看到

妈妈好像对活着已经不在意了。她的内心已经崩溃了,她已经绝望了,对人生好像也没有什么盼头和希望。

师:就在这样的变化之中,我们又发现了,原来隐藏的是那丰富而浓厚的情感。(板书:形象)

板块三    找关键词——争吵中的言外之意

师:好,我们再看,在前两章当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阿廖沙挨打了。记得吗?为什么挨打?

生:因为他把桌布放进了染

缸里,把干净的白布染成了其他颜色。

师:这干净的白布是干什么

用的?

生:是用来染织布的。

师:这是外婆家铺桌子的一

块白布,而且是过年过节才拿出来的很珍贵的白布,被他染上颜色了,所以阿廖沙挨了一顿打。咱们再来看看这挨打的场面。(出示)

师:同学们,对于阿廖沙而言,这是一场“灾难”,这是他生平头一次挨打。在这个过程中你从每个人的表现里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不一样。外祖母飞跑着,她是非常气愤的;而妈妈是非常伤心自己的儿子被打了;外祖父是非常愤怒地打阿廖沙。

师:外祖父失去了理智,外祖母拼命地护着自己的小外孙,妈妈很无助的样子。这场灾难中,阿廖沙被打得失去了知觉。最后,当他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听到外祖母和母亲发生了一场争吵。(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场争吵之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好刺耳,哪个词?

生:孤儿。

师:什么叫孤儿?为什么阿廖沙有妈妈,还说“不可怜你的孤儿”;为什么妈妈明明有父母,还说“我自己就当了一辈子孤儿”呢?别急,我们回到文字当中去找理由、找依据。找到了之后,可以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开始吧!

(生交流)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交流完成了,有的还在继续。这个环节,我请两个小主持人。一会儿由他们负责来递话筒,组织发言。聊书嘛,咱们每个人都要聊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我相信我们601班同学一定会在这个环节中有所收获。掌声有请我们的主持人!

小主持人:谁来说说为什么说阿廖沙跟母亲是孤儿?

生:因为外祖父和外祖母没有把最好的爱给母亲,导致母亲有点自暴自弃,她非常伤心、悲痛,她感觉父母一点儿也不爱自己。

师:不错,第一个发言。为他鼓掌!

小主持人:谁能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生:在第28页,“要不是阿列克谢,我早就远走高飞了……”我感觉母亲一点儿也不疼爱阿廖沙,她不想要阿廖沙。这是我的感受。

小主持人:还有谁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说法?

生:为什么母亲说她自己也

当了一辈子的孤儿呢?因为,她看到外祖父这样打阿廖沙,就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外祖父也是这样对她的。可能母亲从小也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她的理解可能是:我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我自己便也是一个孤儿。

(现场响起掌声)

小主持人:还有哪位同学?

生:她的丈夫已经死了,这个爱她的人死了之后,外祖父外祖母对她都不怎么好,而且她生的孩子也死了,她觉得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爱她和她爱的人。所以她非常伤心和悲痛。

小主持人:还有哪位同学?

生:母亲说她自己就当了一辈子孤儿。我们理解的孤儿是失去双亲,但是她所说的孤儿是她的父母并没有去爱她,而且可能还虐待她。

师:我还想追问一下这位同

学,她父母不爱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外祖父暴躁的性格,既然他会打阿廖沙,也会打阿廖沙的母亲。而且从文中看,外祖母很关心小外孙而不怎么关心她。

师:好!这边还有同学想说。

生:我对上一个回答还有一些补充。其实母亲说她当了一辈子的孤儿,我们从整本书刚开始就可以推断——先是丈夫死了,再是小儿子死了,又看见自己的儿子被那样绑着打,她肯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虐待她,这个世界已经不爱她了,她并不是“家庭里的孤儿”,是“世界的孤儿”,她感觉全世界都不爱她。

(现场响起掌声)

师:还有要说的吗?再说下去徐老师感觉泪水都快流下来了。你们真得太棒了,把掌声送给所有的601班的同学们!

师:好,同学们,看这个片段:“不,你不爱他,不可怜你的孤儿!”这里面的“孤儿”是指誰?

生:阿廖沙。

师:阿廖沙不是还有妈妈吗?

为什么说他是孤儿?

生:虽然他不是双亲都去世,

但是他的母亲并不爱他。

师:这位同学有不同的意见,

请说。

生:当外祖父要打阿廖沙的时候,他妈妈并没有护着他,而是在那吼。妈妈并没有把阿廖沙夺回来,从这里,外祖母觉得瓦尔瓦拉并不爱阿廖沙。

师:我们都说“孤儿寡母”。当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的时候,可能就会被旁边的人说成是孤儿,因为在家里,支撑着整个家庭精神的是父亲。父亲的去世给母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刚才也说了,从母亲的样貌上看到了她几近崩溃。

师:我们再看,母亲沉重而高声地说道:“我自己就当了一辈子孤儿!”这个“孤儿”指的是谁?

生:瓦尔瓦拉。

师:她自己,也就是文中的妈妈。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向谁说的?

生:外祖母。

师:女儿向自己的妈妈喊道:

“我自己就当了一辈子孤儿。”其实她是想说“你根本就不爱我”。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再看看——“你怎么不把他夺过来,嗯?”好像在情感的天平里,外祖母偏向谁多一点?

生:小外孙。

师:好,我们再看——此时此刻妈妈面临着失去自己的挚爱,自己的孩子刚生出来就夭折了,她几近崩溃,对生活已经没有了希望。那么,在人世间,她最后一个牵绊是谁?

生:阿廖沙。

师:外祖母拼命地护着阿廖

沙,其实她是想让谁对生活还充满希望?

生:瓦尔瓦拉。

师:自己的女儿。所以在这一刻,外祖母愤怒了——“你怎么不把他夺过来,嗯?”其实,外祖母是想说:“你别放弃阿廖沙,你别放弃你自己呀!”

师:同学们,当妈妈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她难道心里就不明白吗?她什么都懂,但是,面对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她仍然高声地喊出——

生:“我自己就当了一辈子孤儿!”

师:所以说完这句话,母亲的表现是——

生:悲痛欲绝。

师:悲痛欲绝、痛哭流涕,和外祖母抱在一起哭。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太知道如何伤害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了,我们往往就会对自己最亲最爱的人说“最狠”的话。今天,我们重新诠释了“孤儿”这个关键词。(板书:关键词)从中我们还发现了那些滑过去的不经意间就被忽略的一些细节。我们才发现当我们高声地说出“我是孤儿,你们从来不爱我”的时候,其实是真的不被爱吗?

生:不是。

师:原来,我们一直都被深爱着。关于阿廖沙、关于外祖母、关于妈妈,这本书有太多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故事,还有太多浓厚的情感。这都需要我们慢下来,再慢下来,细细品味。同学们,去读《童年》吧,这本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教后所思】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童年》时,我发现对许多学生来说,这本书是有阅读难度的,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书中的人物复杂,称呼多变。这无疑是学生所面临的最真实的阅读困难,那么“解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最首要的任务。在本次交流课中,我也把“解难”放到了第一个板块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发现,把“阅读困难”变为“阅读钥匙”,通过这样的一个切口走进文本,品味人物的情感。

二、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当我引导着学生品味细节之处的言外之意时,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生成了非常多的想法和观点。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时机,可以放手把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我马上通过学生的推荐,找到了两位小主持人。学生经过组织、交流,他们放松下来,更多的想法就表达出来了。令我感动的是,最后发言的学生能建立起“文本—自己”“文本—文本”“文本—世界”的联系,这样的生成令在场的听课教师自发地鼓掌。火候已到,我重新回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点点重读片段,感受外祖母的爱,重新定义“孤儿”的背后,是给学生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三、珍惜所有的留白

这节课并不是热闹的,特别是前面的两个板块,是安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停下来了。从后面课堂的生成来看,学生从开课就一直在不断地走进文本,接着又走出文本联系生活,之后又重回文本体味情感,最后再上升到与生命的联结。课堂上最珍贵的就是那些学生安静思考的时光。我也期待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在这些美好的时光里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让学生在阅读里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

区香华实验学校/广东珠海市高新区金凤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阿廖沙童年外祖母
高尔基的童年
父亲的群星
散步
猎犬感冒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菊香依存
“明星”外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