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2021-04-15 12:56董洪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高中生物培养策略

董洪峰

【摘要】社会责任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将高中生物教学和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相结合,是完善学科培养策略的重要途径和衡量标准。在构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社会责任培养策略时,以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与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二重依据,确立渗透性和开放性的培养原则,构建起教育理念、课堂内外教学、统筹各方教育力量三个维度上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社会责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013-02

在过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甚少在教学指导中谈及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随着新课标[1]的颁布,“社会责任”也被纳入核心素养之一,这就让笔者明悟:理科类学科不能和人文素质相割裂。于是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经验,制定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提供借鑒。

一、社会责任培养策略构建依据

(一)高中生物学科特点

学科特点是核心素养的外在体现。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学科特点也应该是这些核心素养的外化,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实践性和社会性。

1.实践性

生物学是一项需要实验、操作进行知识探索的实践科学,科学探究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实践性也是高中生物学科特点之一。中考时,就已经加入了实验考试,可选项目就有生物实验,其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实践探究活动更是俯拾皆是。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学习中,为了了解植物细胞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的,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践探究。而在实验室中,实践性的体现不仅是教会学生实验流程,更是要让学生牢记实验室守则(规则),明确实验概念中的严谨性,也要警惕其危险性,包括对实验废弃物的清理和操作台的打扫。这样的实践性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通过实践而得来的单一专业知识,还是举一反三,在今后为人处世中思维严谨、考虑周到、做事有始有终的优秀品质。

2.社会性

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同样的,社会责任是人生活于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而且社会责任也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因此,社会性是高中生物的又一学科特点。从宏观上来说,任何学科都应该有其直接或间接的学科价值,生物学也不例外,尤其是高中生处在一个即将成年的关键时期,接受什么样的知识,对其在不久的未来以独立成年人的身份进入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从微观上来说,高中生物课本的各模块设置都与当下社会各项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包括生命健康、保护环境、人口老龄化等。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学习中谈到了白血病、骨髓移植技术以及中华骨髓库的相关内容,学生一方面扩展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了解到关爱白血病患者的社会问题,培养了社会责任意识。

(二)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处在一个三观逐渐育成、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心理发展有三方面的诉求,是由其所扮演的不同身份所决定的。高中生主要扮演者三重身份:学生、个体以及社会身份。从学生身份出发,高中生的求知欲旺盛,不仅是面对学习问题,更是面对社会问题。因此要利用好学生的求知欲,在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加以积极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社会责任感。从个体身份出发,高中生的个体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也就有了面对事物独立思考、做出判断、发表看法的欲求,再加上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动手能力的具备,高中生在面对社会事件的抉择中也有了足够成熟的做法,同样也应该增强社会责任。从社会身份出发,高中生作为社会中的人,其社会属性决定了其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因此,此时开展社会责任教育是良好的时机。

二、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原则

在以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与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了社会责任培养的二重依据后,接下来要树立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原则,以规范社会责任培养过程中的路径和手段。结合生物教学和社会责任培养的实际,笔者认为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原则可分为渗透性和开放性两类。

(一)渗透性原则

所谓渗透性原则包含两个维度的内容,一个维度是从主次上看,渗透就是次要内容渗透进主要内容中。高中生物教学容量上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学知识,次要内容才是社会责任的培养。因此,既要在课时上保证生物学知识教授的进度和效率,也要穿插进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因此,在教材设计中,就穿插有多个科学技术栏目与课后知识拓展,保证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的联系;另一个维度是从包含关系上看,渗透就是一者融入另一者之中。社会责任的培养要融入生物学知识教学之中,二者不能相互独立。因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如果分开独立教学,会让学生有违和感;另外,社会责任属于思维层面,高中生独立意识的萌发,加上逆反心理的存在,过于突兀的教育很可能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将社会事件融入生物教学之中,让社会责任渗透到学科知识之内,以情理代替说教,用素质夯实素养,对社会责任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的对象包括与生物教学相关的方方面面。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要以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但课本知识是“封闭的”,自印刷之后就不会适时更新,因此要“开放”课本知识,开放课堂范畴,将课堂从教室内、学校里,搬到社会上、自然中,在社区里科普膳食均衡的重要性,在企业内了解食品生产的安全流程,去医院里看望白血病患者并送去祝福。等等开放性的学习,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知行合一。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三、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

当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依照教学开展的步骤进行策略部署。教学的开展需要首先明确教育理念,然后进行课内外教学活动,最后由各方力量进行教学补充和支持。因此,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也应进行这三步部署。

(一)明确教育理念,树立社会责任培养意识

教育理念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风向标。新课标将社会责任纳入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并对社会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详细的阐述,就是从官方层面对生物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的教育理念的明确和对社会责任培养意识的树立。

(二)课堂内外教学兼顾,完善社会责任培养方式

生物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内、局限于课本上,而是要内外兼顾。在课堂内,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实验实践的操作,夯实学科理论知识,同时在渗透中树立起社会责任概念;在课堂外,通过调查走访、社区服务、举办展览、参加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将社会责任概念落在实处,完善社会责任意识。

(三)统筹各方教育力量,夯实社会责任培养成果

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要统筹各方教育力量,不仅是在学校中,由生物教师、生物教学活动给学生灌输社会责任意识;而且在家庭内,让家庭成为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力量,社会责任培养要落实到家庭生物知识科普的环节中;在社会上,要弘扬正能量,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现象大力支持和鼓励,为高中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氛围。家庭和社会共同为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创造条件[3],有利于夯实社会责任培养的成果。

四、总结

教学策略要在多次教学实践的验证后才能得以成熟。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笔者会躬身实践,努力验证策略,以便更多的一线生物教师可以将社会责任流畅地结合在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新课标指《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2]李占萍.美国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3.

[3]翁俊英.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10):80-81.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高中生物培养策略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