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 引领教学改进

2021-04-15 16:38曾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5期
关键词:反比例数轴数形

曾晓红

【摘要】本文就2020南京市中考第20题,学生中的典型失误进行分析,及本题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启示:1.夯实基础,稳扎稳打;2.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完善数学认知结构;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关注学生长远发展;4.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注重解题指导。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  不等式(组)解法  转化  数形结合  数轴  解题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112-03

1.试题呈现

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2,-1)

(1)求k的值

(2)完成下面的解答

解不等式组2-x>1①■>1②

解:解不等式①,得____。

根据函数y=■的图像,得不等式②得解集____。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从中可以找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不等式组的解集。          .

2.试题解法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偏易题,第(1)问是根据所给条件,已知反比例函数y=■图像上点(-2,-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的值,进而求出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第(2)问是解不等式组,4个得分点,分别是:①正确解不等式。②利用反比例函数中y>1图像对应部分,找出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不等式■>1的解集。③准确地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④利用数轴找出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本题将反比例函数模型和不等式组模型有机结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实现试题完美解决。

3.典型失误及分析

3.1有关第(1)问的典型错误

失误1:表达式乱写,题目的题设中已经明确给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但仍有一小部分考生设y=kx,y=kx+b,y=ax2等。

分析:学生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概念不能厘清。

3.2有关第(2)问的典型错误

失误1:一空不等号写反,错解为x>1或 x<-3

分析:x>1是学生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应用存在问题。x<-3是移项未变号。

失误2:二空取值范围有偏差,错解x<2或x<2且x≠0。

分析:不能用题目提示的方法,由“形”利用反比例函数图像求不等式的解,而是直接由”数”两边同乘x。这样要进行分类讨论, 其中x≠0,倘若x是一个负数,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1,与题意矛盾,舍去。有的学生都把x当成正数,转化成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得错解x<2。有的学生考虑到x≠0,可没有考虑到反比例函数的单调区间不连续,要分两部分加以描述。

失误3:数轴表示解集错误:空实心位置标注错误,开口方向错误。

分析:数轴上空心与实心含义理解不清,不等式概念理解不清,数轴上表示数的大小位置也不清晰。

4.教学启示

4.1夯实基础,稳扎稳打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课标(2017版)也提出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这与 “四基”是一脉相承,数学学习的课程目标是“四基四能”,这更是初中教学的重中之重。(1)问的失误1、失误2,(2)问的中失误1、失误2其问题的根源是在于基本运算、方程、函数、不等式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基本的运算能力,顺应题目要求,正确理解函数图像上点与函数表达式的关系,运用待定系数法这个基本方法求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再利用描点法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大致图像,运用数形结合基本思想方法确定不等式解集。这些种种失误都在提醒我们教师“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以四基四能为载体,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4.2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我们的教材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散难点,同时给学生学习数学内容提供有利的基础,但是这样却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习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与整体性,致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对知识间的联系理解肤浅,造成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我们的数学教学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第(2)问中失误2中有不少学生即使在题目给出具体的解题思路方法的情况下,也不能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反比函数问题来解决。本题中解不等式<1,若单从解不等式数的角度去思考,以学生初中阶段的知识水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运用反比例函数中y>1,在反比列函数图像中找到对应部分,进而找出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能直观形象地得出不等式的解集,将数转化为形,化抽象为形象,以形助数,很容易地得正解。函数与不等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阶段还会对它们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对于方程,不等式的问题,我们可采用代数方法求解,也可以采用图像法求解。多角度解决问题可以让我们对函数概念、图像和性质有更深入的理解。由此可见,数学知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前后照应的联系,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关注知识之间的內在联系。第(2)问失误1,在进行不等式基本性质新授的教学时可先复习回顾等式性质,不等式概念、意义及解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由已知探求未知,体悟归纳思想,使学生归纳地去探究、发现,归纳地定义,再归纳地论证,完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4.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关注学生长远发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外在表现,初中也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得不透彻,致使学生也无法较好地感悟应用,思想方法渗透流于口头“蜻蜓点水”式的表达。如果本题没有给出解题的思路,考生的得分率可能会大大下降,这就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自觉运用思想方法的意识而造成。就第(2)问的失误2,有的学生没有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去解决问题,也是没有自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意识。方程、不等式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可以通过图像法解决;以“形”助 “数”, “数”借助“形”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生动化和直观化。反过来,可以借助 “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图形的某些属性或特征;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形结合。这样,我们可以依托元认知学习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数形结合的价值和操作体系,加强数形结合题型的训练,充分经历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使学生思维层次不断提升,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4.4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注重解题指导

笔者在之前的习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就题论题”,常常只关注“怎么做”,这是不行的,教师要更多关注“为什么这样做”,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第(2)问中的失误3,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教材上只是告诉我们“怎么画”,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样画”,教师又不够重视,学生不易理解,导致出错。后期教学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画,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第(2)问第二空,可根据波利亚解题理论进行习题教学,教学中加强解题指导。先认真审题,反复读题,正确理解题目所给信息,理清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及隐藏条件,能由已知推出间接条件,再根据个人解题经验,思考之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题型,之前是怎么做的,思考能否将其转化,找出解題思路;然后实现计划,这里需要学生认真画图,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解决问题,再利用数轴找出不等式组的公共部分,进而得解。如果这个题就到此为止的话,解题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一题讲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回顾反思,这样的解题方法是否可以运用到别的类似的题目上,可以由学生独立设计运用此方法的题目,同伴研讨,对知识追本溯源,明确思考方向,怎么去想,强化学法,力求触类旁通,把握每一类数学问题的本质,积累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心应手地处理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增儒.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2]韩苏文.价值引领构建——数形结合思想下的“二次函数”复习课[J].数学教学通讯,2013(2):66-69.

[3]冯强泉.不等式的解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9(4):24-25.

[4]杨运标.不等式性质的探索与运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9(4):27-29.

[5]裴光亚.在书房与教室间 穿行的教研人生[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

[6]兑继华,侯颖.2019中考数学河南第21题学生答题典型失误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9(12):51-54.

猜你喜欢
反比例数轴数形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数轴的作用
巧用数轴定解集
“咬住”解集,“握紧”数轴,“破解”参数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