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临床预防研究

2021-04-15 14:03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熊建荣关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导尿管尿路感染泌尿外科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467000)熊建荣 关豪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泌尿外科因多采用侵入性治疗方法成为感染高发科室[1]。尿路感染是一种由细菌侵入所引起的炎症,例如置管导尿等操作均会导致患者尿道黏膜受损,最终引发尿路感染[2]。我国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位居第二位[3],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420例,对其尿路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预防策略,以期能降低泌尿外科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4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266 例,女154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为(59.25±6.97)岁;住院时间5~22d,平均(11.55±3.45)d;以前列腺增生、肾肿瘤、膀胱肿瘤等疾病为主。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妊娠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及其他不符合研究标准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分析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根据结果研究临床预防策略。

1.3 观察指标 统计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有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是否有既往尿路感染史、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导入SPSS23.0进行分析,相关数据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整理数据显示,420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43例,感染发生率为10.24%。对43例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是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见附表。

3 预防策略与讨论

依据研究结果可知,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侵入性操作、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本科患者多发生尿潴留,导尿管的使用与尿路感染的发生成正相关。我科高龄人群较多,常见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狭窄等疾病,此类患者的免疫力通常较差,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破坏了泌尿系统环境,使患者的尿道黏膜受到了损伤,上皮细胞被破坏,随着导尿管使用时间的增长,破坏程度也逐渐递增,尿路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加[4][5]。而开放式的集尿系统中,尿袋及收集系统中的细菌会上行到膀胱,导致尿路感染发生。高龄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慢性病,体质弱,长期使用抗菌药,会使部分患者形成耐药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患者十分容易患上尿路感染[6]。

做好尿路感染的预防工作,首先要规范操作导尿流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导尿管和尿道周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尤其是男性尿道环境较女性更为复杂,黏膜损伤率更大,更应特别注意。在导尿管留置导尿期间,要做好引流工作,对导尿装置和尿道口按规范进行消毒,0.05%碘伏擦拭消毒,镀银或导尿管表面掺银离子可以减少或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注意观察导尿管是否有错位,是否存在重力导尿,使引流袋低于膀胱,避免发生逆流;根据肿胀情况、分泌液情况、尿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用药史综合考虑,不可滥用广谱抗菌药,注重对病原菌的培养,研究药敏性。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缩短导尿装置留置时间。有研究表明,多次间歇性导尿的尿道感染发生率低于长时间留置导尿装置的尿道感染发生率。患者应多饮水,尿量若能达到1500mL/d,则可达到机械性冲洗的目的。随着人们寿命的增长,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伴随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预防与治疗泌尿外科患者的尿路感染成为医生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常规治疗中,无菌操作是重要的基本要求。本次研究中发现,本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在加强预防的情况下,均可得到控制。但本次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不够大,仍需进一步探讨,明确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附表 420例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n(%)]

猜你喜欢
导尿管尿路感染泌尿外科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导尿管拔管指征评估表在意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