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旅游景点分布特征分析

2021-04-15 04:40张晨龙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主城区旅游景点贵阳市

张晨龙,陈 波

(贵州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旅游资源是提供旅游休憩服务的物质载体,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1]。旅游景点不仅为本地居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增强该地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而且能够吸引外地游客,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及其组合规律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2]。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不断提升,法定节假日期间景区游客时常爆满。《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旅游收入6.63万亿,同比增长11%,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外学者对旅游景点的研究起步较早,Christaller 运用区位论分析游憩活动与其地理空间的结构关系[3],Andreas构建了分析旅游度假区空间和市场结构演变过程的经济地理模型[4]等。国内学者对旅游景点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对象涉及A级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5-8]等多种类型,其研究的尺度包括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以及城市层面,且研究多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以及热门旅游地,例如北京、上海、南京[9-11]等地,对西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缺少关注。研究方法层面,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字描述、表格说明等,多以描述性为主。随着近几年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以被收集、提取、存储和分析,如大众点评、微博签到、网络游记[12-14]等数据被运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旅游学等研究领域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扩宽。POI( point of interest)中文翻译为“兴趣点”,是地理大数据中的一种,指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标建筑和地理实体的点数据,如学校、医院、商场、公园以及政府机构等[15],因其具有时效性强、获取方便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功能区识别、商业空间结构演变、城市建成区边界划定、城市公共设施格局分析[15-18]等研究中。

目前贵阳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旅游业发展前景巨大。2019年贵阳市旅游总人次22 901.20万,同比增长21.5%,旅游总收入3 098.79亿元,同比增长26.1%。鉴于此,本文对贵阳市旅游景点进行研究,以POI作为数据源,借助ArcGIS10.8平台,应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及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贵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与地理、交通和人口的关系,为贵阳市旅游资源整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图1 研究区概况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贵阳是贵州省省会,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山峰奇特、溪水秀美、山洞奇异,以喀斯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为主要类型,是首个国家森林城市,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优质旅游城市,多次获评“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本文研究区域为贵阳市下辖的6个区、3个县、代管的1个县级市,总面积8 043 km2,建成区面积360 km2(图1)。

1.2 数据来源

采用Python编程的方式调用高德地图开放平台API接口,以“旅游景点”为关键词对高德地图平台上的POI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9月,共获取POI数据1 223条(表1)。本次研究除旅游景点POI数据外,还包括DE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贵阳市各区县矢量行政边界(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来源于https://www.worldpop.org/)、路网数据(来源于https://www.openstreetmap.org/osm)等。

表1 旅游景点POI数据

2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处理

对“花溪公园清晖楼遗址母婴室”、“公园管理处”、“黔灵山公园自助贩卖机”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剔除,最终获得1 204条POI数据。本研究结合高德地图平台POI数据分类标准以及贵阳市旅游景点实际情况把研究对象分为国家级景点,风景名胜,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游园类景点,广场,文物古迹,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以及其他等8类(表2)。把数据进行坐标纠偏并导入ArcGIS10.8软件,叠加贵阳市各区县行政边界矢量数据、道路网数据等(图2)。

表2 贵阳市旅游景点POI数据分类及所占比重

图2 贵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

2.2 研究方法

借助ArcGIS10.8平台,主要运用的方法有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法、核密度估算法等。通过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对贵阳市景点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集聚区域、景点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进行探究。

3 旅游景点分布特征分析

3.1 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3.1.1 总体以老城区为核心,周边呈放射型点状分布

从直观上看贵阳市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贵阳市老城区,以云岩区和南明区为主要核心(图3),总体以老城区为核心,周边呈放射型点状分布。把贵阳市划分为1 km×1 km的网格,并对每个网格中景点的密度进行计算,可视化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主城区景点密度较高,这和老城区历史悠久、人口密集等因素有关,周边景点沿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布特征明显,说明景点的可达性十分重要。花溪区由于面积优势在景点数量上最多,而在空间分布上分散为3个组团,分别是天河潭风景区组团、花溪公园组团、青岩古镇组团。其余地方均为一个或多个组团分散集聚。除主城区以外,各个组团之间呈现“孤立”状,这与贵阳市地形条件有关,因道路的修建受到山地的影响较大,各个县与主城区的联系较为紧密,而县与县之间的交通不发达。

图3 贵阳市旅游景点核密度分析

图4 贵阳市旅游景点网格聚合分析

3.1.2 各区(市、县)旅游景点分布情况不同

对旅游景点在贵阳市各个区县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主城区POI数量占比最高,占74.2%,各区(县、市)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花溪区旅游景点数量最多,且占比最大,占总量的21.35%,占比最小的地区为息烽县和清镇市,分别为4.49%、5.98%。分布密度方面,云岩区旅游景点分布密度最大,为1.81个/km2,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旅游景点分布密度最低,仅为0.05个/km2。

表3 各区(市、县)POI数量分布情况

利用ArcGIS 10.8软件对全市、主城区以及各区(市、县)内的旅游景点进行最近邻指数分析,最近邻指数分析是根据每个要素与其最近邻要素之间的实际平均距离和随机分布状态下的理想平均距离之比[19],该比值越趋近于0,说明要素越集中,已有研究认为,当NNI≤0.5是显著聚集分布;0.5花溪区>南明区>白云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乌当区>云岩区>开阳县>息烽县。

表4 各区(市、县)旅游景点分布的最近邻指数

3.1.3 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分布特征各异

重点对贵阳市国家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景区,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游园、广场,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宗教文化7类景区进行核密度分析可视化处理,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景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图5)。

(a)国家级景点 (b)红色旅游 (c)公园、植物园、动物园 (d)广场

国家级景区是地方展示自身形象的对外窗口之一,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地方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贵阳市国家级景区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其中花溪区三处,白云区两处,云岩区、乌当区、南明区、开阳县、清镇市各一处,在行政区域上分布较为均衡。除了青岩古镇为人文历史景区,其余均为自然景观类景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贵阳城市竞争力的独特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深入挖掘使其成为塑造城市影响力的载体。

红色旅游景点是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印迹。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能促使人们直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对爱国主义教育发挥重要作用。贵阳市红色旅游景点主要分散在云岩区、开阳县和息烽县,以革命烈士墓碑、历史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为主,其中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在2017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此外还有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先后被蒋介石关押的麒麟洞,林青烈士就义处,红军烈士陵园等著名革命遗址。

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游园类景点和广场类景点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呈“Y”型结构,原因在于游园类、广场类景点是以服务城市市民为主,与城市开发利用程度、人口分布情况密切相关,景点的体量较小。贵阳市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城市开发受到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的约束较大,山地、湖泊、湿地等自然要素在丰富城市平面肌理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阻碍,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出,贵阳市主城区分布着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黔灵山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等大大小小十几个山坡、丘陵,其中黔灵山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位于云岩区和观山湖区之间的夹角处,阻断了云岩区向北发展的方向,从而转向西北部方向发展。

风景名胜景点是以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为横轴,花溪区为纵轴,呈现“T”型布局结构。风景名胜景点主要由旅游景区以及旅游区内部小景点组成,主要是一些天然景点,服务人群以外来游客为主,因此受地区人口分布影响较小,从而在分布上与地势走向保持一致。由卫星图可以看出贵阳市南部的花溪区夹在两山之间,呈现带状发展布局模式,因此旅游景点的分布呈现“一”字型排布。

文物古迹类景点有古建类如甲秀楼、观山阁等;近现代建筑遗址类如省立师范学校旧址、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等;名人祠堂、故居类如王伯勋旧居、郝家祠堂等。老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见证者,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20],对于这些经过岁月变迁后留下的历史遗迹,不仅要做好保护和传承,更要注重活化,使其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赋予其新的价值。宗教文化景点整体上分布范围较广,呈现随机分布模式,集聚性不明显,以寺庙、道观等建筑形式为主。

3.1.4 不同空间尺度的集聚程度不同

为进一步探究贵阳市旅游景点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对全市、主城区以及各类景点进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图6),由于国家级景点数量较少,对其进行多距离分析研究意义不大,故本文没有对国家级景点进行多距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整体特征空间尺度为24 km,即空间尺度在0~24 km时,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集聚程度不断增大,在24 km处达到最大,之后差值减少,集聚强度逐渐减弱。其他各类旅游景点中,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特征空间尺度最小,分别为2 km和6 km,说明这两类景点区位选择的空间范围较小,这和其受社会文化、资源禀赋等制约有关;公园、广场、风景名胜及文物古迹的特征空间尺度范围为15~20 km,差别不大,即在20 km之后景点集聚程度开始不断衰减。

(a)全市整体 (b)主城区 (c)红色文化 (d)公园等

(e)广场 (f)风景名胜 (g)文物古迹 (h)宗教文化

图6 贵阳市各类旅游景点Ripley's K函数分析

3.2 垂直空间分布特征

对贵阳市DEM高程图进行重分类后,对景点的海拔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5。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最高为1 743 m,最低为508 m。海拔最低的景点为开阳县石佛寺,其海拔为688 m;海拔最高的景点为云顶草原民族风情园,为1 618 m。47.32%的地区海拔位于1 100~1 300 m,该区间内景点数量最多,占总量的52.05%。贵阳市主要坡度集中在5°~10°和10°~15°,分别占总面积的24.63%和22.91%,这两个区间内景点数量共占总量的56.25%。表明贵阳市海拔在1 100~1 300 m、坡度在5°~15°的地形条件优越,适宜开发。

表5 旅游景点在海拔和坡度上的分布

图7 旅游景点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3.3 景点分布与人口、GDP的关系

总体上看,人口密度与景点分布耦合程度高。花溪大道中段地区和富源南路地区,直观上看人口密度较大,但分布的景点数量较少(图7),耦合程度不明显,需要加强这两处的休闲景点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利用SPSS软件对景点数量与各区(市县)GDP和各地区人口数量(数据来源于贵阳市2019年统计年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旅游景点数量与行政单元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757 8,与行政单元人口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673 2,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越多对休憩娱乐的需求越大;经济越发达,越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景点的投资开发与建设。

(a)景点数量与GDP的关系 (b)景点数量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以贵阳市景点POI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8平台进行空间格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平均最近邻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景点的集聚特征、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景点与人口、GDP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论如下:

(1)贵阳市旅游景点以云岩区、南明区等主城区为主要核心,除主城区外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呈放射型点状分布,且沿铁路、高速公路分布特征明显。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游园类和广场类景点与人口分布、土地开发强度密切相关,分布特征与整体分布相似,呈“Y”字型;风景名胜景点主要是以自然风光景区为主,以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为横轴,以花溪区为纵轴,呈现“T”型布局结构。

(2)通过对贵阳市旅游景点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集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总体旅游景点在24 km 范围内集聚程度最高,各类型休闲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尺度存在差异。其中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景点因集聚于特定区域内,空间分布范围最小,特征空间尺度分别为2 km和6 km;公园、广场、风景名胜及文物古迹的特征空间尺度差距较小,分布范围为15~20 km。

(3)贵阳市50%以上的景点分布在海拔1 100~1 300 m,分布的坡度范围为5°~15°,主要原因与贵阳市属高海拔地区有关。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也是影响贵阳市旅游景点分布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越多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越大,经济越发达越有充足资金对景点进行开发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引入极大丰富了城市规划研究的数据支撑,数据来源由原来局部性、宽泛化、手动采集向大面积、精细化、批量采集转化,这无疑扩宽了城市规划的研究视角,充实了城市研究的资料。本文创新点在于把POI数据和海拔、坡度、人口密度和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数据结合,探讨其分布规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贵阳市景点分布特征。然而POI数据表达的内容具有局限性,比如每个POI数据只有名称、地址、经纬度坐标属性,缺乏面积、建设年限等属性,所能表达的内容较为单一,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把实地调研数据与网络爬虫数据相结合,对贵阳市旅游景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主城区旅游景点贵阳市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美人鱼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杭州主城区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2014年抽测数据研究为例
重庆主城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政策延长5年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