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多形性脂肪瘤一例

2021-04-16 07:27武孟孟袁海滨韩勇程凯徐树建邹伟伟刘松安兴国杨振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脂肪瘤甲状腺癌颈部

武孟孟 袁海滨 韩勇 程凯 徐树建 邹伟伟 刘松 安兴国 杨振林

病人,男,43岁。2020年6月18日因发现甲状腺肿物10天入院。伴有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无声音嘶哑,无怕热、多汗、多食、消瘦,无双手震颤。体格检查:气管左偏,甲状腺右侧叶触及5.0 cm×5.0 cm大小肿物,质韧,表面光滑,边界尚清,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腺左叶未触及明显结节,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甲状腺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探及低回声,大小约5.4 cm×4.3 cm×3.4 c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内见钙化。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低回声——实质性占位性病变?TI-RADS 4b类(图1A)。颈部CT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体积增大,内见片状低密度灶,边缘见结节状高密度灶,病灶向下进入胸廓入口,较大横截面积5.6 cm×4.0 cm,邻近气管受压移位并变窄。提示甲状腺右叶病变,建议穿刺活检(图1B)。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均正常。伴有呼吸困难等气管受压症状,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20年6月22日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见甲状腺右侧叶明显增大,肿块位于甲状腺腺体内,约5.0 cm×5.0 cm,质韧,边界尚清,向下达胸骨后。行甲状腺右叶大部分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甲状腺梭形细胞瘤,倾向良性。术后病理检查:(右侧甲状腺)梭形细胞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志,符合多形性脂肪瘤。免疫组化:Vimentin+,CD34+,bcl-2灶+,CD68-,S-100-,SMA-,Desmin-,Ki-67增殖指数约1%(图2)。

图1A 超声检查:甲状腺右叶低回声结节,约5.5 cm×5.0 cm×3.2 cm,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周边似包膜样回声。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弥漫性点状强回声

图1B 颈部CT检查:甲状腺右叶体积增大,内见片状低密度灶,边缘见结节状,边缘见结节状高密度灶,病灶向下进入胸廓入口,邻近气管受压移位并变窄

讨论甲状腺脂肪瘤是甲状腺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疾病难以区分。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组织组成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间叶性组织肿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背部、肩部、颈部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组织[1]。多形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脂肪瘤,占所有脂肪源性肿瘤的1.5%[2],94%发生于男性,发病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56岁,可能与纤维母细胞及未分化的间叶组织细胞前体相关。镜下表现:主要由成熟脂肪细胞、长梭形的梭形细胞组成,其内可见多少不等的花环样多核巨细胞及单核细胞。多形性脂肪瘤CD34表达阳性。有学者认为其是原始脂肪小叶内的非脂肪母细胞性星形间叶细胞失去了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而可以产生胶原[3]。

图2 病理检查:由比例不等的3种成分组成:可见形态温和的成纤维细胞样梭形细胞、绳索样胶原纤维条束和成熟脂肪细胞(HE×100)

由于甲状腺组织中脂肪含量较少,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疾病相比,甲状腺脂肪瘤的发生率非常低。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推测该病系胚胎时期组织移位或变异所致,少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为甲状腺间质组织化生,或者腺脂肪瘤为甲状腺腺瘤的一种特殊类型[4]。吴晶晶等[5]认为甲状腺脂肪瘤的超声征象无特异性,其声像改变完全取决于脂肪组织与腺瘤组织的分布情况,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误诊率较高,尤其是对于脂肪组织较少的寡脂肪性多形性脂肪粒,极易误诊[6]。本例病例即被超声医师误诊为可疑甲状腺癌。颈部磁共振对于甲状腺脂肪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仍以超声、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诊断为主,磁共振价格相对高昂,并未被广泛用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中。甲状腺多形性脂肪瘤为甲状腺的一种良性肿瘤,预后良好。目前,尚无甲状腺多形性脂肪瘤复发及转移的报道,手术完整切除即可完全治愈。

猜你喜欢
脂肪瘤甲状腺癌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Mir-222-3p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的影响
脂肪瘤,留还是不留
造出一个天鹅颈
脂肪瘤多为良性但长这里要谨慎